葉日武觀點:東奧的另類省思,錢先生開路,萬事不難…真的嗎?

2021-08-08 06:40

? 人氣

另一個政策是各種協助訓練的措施,尤其是設立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成為績優選手在國內「深造」的聖地,近年更將針對奧運的部分統整而稱為「黃金計畫」,由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負責執行。這是打破土法煉鋼、埋頭苦練的傳統,向外國和運動科學取經的重大突破,但我無權瞭解其全貌,因此只提示「移地訓練」這一項。這項政策是延續楊傳廣和紀政這兩位奧運奪牌先驅的經驗,將選手送到國外就學並訓練,藉由外國的知識、經驗、和科技,讓運動員能夠「百尺關頭更進一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楊傳廣和紀政之後,第3位進入奧運田徑決賽的是44年之後的張銘煌。他在2007年經由黃金計畫經費補助,和其他兩位三鐵選手赴德國接受知名教練指導,並很快的將鉛球紀錄突破到20公尺以上。但返國後因戰績失利被踢出黃金計畫,其後在政府和田徑協會資助下到美國喬治亞大學訓練,不久之後創下20.58公尺的全國紀錄,並取得奧運第12名,是楊傳廣和紀政之後的田徑第3佳績。

移地訓練和黃金計畫當中的其他措施,都是為了協助頂尖選手突破到可望奪取奧運獎牌的水準。這種突破不是必然,而且突破也不是奪牌的保證,但如果沒有這類的協助,運動員可能因為成績停滯而誤以為已經達到個人極限,從而將訓練強度降低到維持現狀的水準,甚或因而放棄其運動生涯,因此即使不是為了奪取奧運獎牌,對運動員仍然極其重要。

附帶一提,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也具有移地訓練的效果:運動員從原本的生活場域轉移到左營,接受該中心教練的指導和運動生理諮商,同樣具有協助運動員突破的功能。實際上,該中心網頁揭示了多位曾經獲得其協助並奪取奧運獎牌的運動員,東奧之後應該會增加幾位,包括高中三年都在該中心度過的小戴(東奧羽球銀牌得主戴資穎)。

以上說明國光獎金的侷限和政策抉擇的重要性。我不是局內人,不可能總覽大局,純粹只是「吃地溝油的命,操國家社稷的心」,不希望東奧的亮眼成績讓國人迷失在金錢的魅力當中,從而忽略了其他更為關鍵的重大議題。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常青田徑會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