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叫什麼名字?奧運台灣代表隊名稱為何眾說紛紜?BBC為你細說從頭

2021-08-02 16:00

? 人氣

再引討論的「奧運正名」

除了國際媒體和中國大陸媒體上的各種不同稱呼引發討論,台灣各界亦再次辯論是否要使用中華台北或台灣參與國際賽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本土政黨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在東奧開幕當天便發文說,「聽說日本NHK在播報時,是用「台灣(タイワン)」來介紹我們。真心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真正以台灣之名登場!」

但是,台在野黨國民黨則並不支持。該黨主席江啟臣說,擺脫政府不要再拿這些意識形態問題製造紛擾,讓選手分心。

Golden medalist Hsing-Chun Kuo of Chinese Taipei at the podium after the Women"s 59kg Group A competition during the Weightlifting events of the Tokyo 2020 Olympic Games at the 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 in Tokyo, Japan, 27 July 2021
EPA 為中華台北隊奪得首金的舉重運動員郭婞淳。台灣政界也有聲音認為,不應製造紛擾讓選手分心。

2018年台灣民間發起公投,決議是否要以「台灣」名義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共有1140萬人投票,不同意票577萬佔54.8%,這一提案遭到否決。

翁履中教授分析,基本上日本及美國都還是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因此,台灣要改名以「台灣」叩關國際賽事,仍需考慮台灣選手的參賽資格會不會受影響,需要務實面對「國際現實」。「台灣主要先好好栽培選手,給予選手一切的支持,沒有他們這次優異表現,台灣能見度不會升高。」

但這些討論確實也讓體育與政治的關係再次浮現。

研究運動與政治的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杜文哲(Tobias Zuser)博士向BBC分析,要求體育與政治脫鉤實際上是個迷思。

她認為,這種說法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體育本質上就是政治性產物。「體育可以是國家之間的競爭,這些國家將其資源(通常是鉅額公共資金)戰略性地投入體育發展,以獲得競爭優勢,從而提升聲譽和軟實力。像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對國內政治議程也非常有用,因為它們有助於培養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愛國主義。」

「中華民國隊」到「中華台北隊」的歷史

台灣首次使用「中華台北」參加奧運會,源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該決定被認為是1979年美台斷交以及中美建交的直接後果。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一個中國」,中華民國在國際外交地位開始滑落,國際奧委會隨後施壓中華民國政府,各方最後妥協同意使用「Chinese Taipei」至今已有40多年。但是,兩岸關係時好時壞,北京方面對於台灣在奧運會上的稱謂,也有變化。

an Zhendong of China (L) in action against Lin Yun Ju of Chinese Taipei (R) during the Table Tennis Men"s Singles Semifinal of the Tokyo 2020 Olympic Games at the Tokyo Metropolitan Gymnasium arena in Tokyo, Japan, 29 July 2021
EPA 同場競技的中國運動員和中華台北運動員

據台灣中華奧運會網站公開資料,中國史上首位奧運會參賽者是劉長春,他在1931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參與田徑短跑。之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195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上允許中國參賽,但彼時蔣介石政權主張「漢賊不兩立」,中華民國因此退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