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蔣中正、汪精衛誰反共反得比較積極?

2021-08-01 07:20

? 人氣

8路軍第6旅旅長邢仁甫,是投效日汪的共軍當中階級最高的,他因為早年也曾參與共軍對國軍的進攻,無法為國軍所接受,只能投效日軍。(作者提供)
8路軍第6旅旅長邢仁甫,是投效日汪的共軍當中階級最高的,他因為早年也曾參與共軍對國軍的進攻,無法為國軍所接受,只能投效日軍。(作者提供)

另外有一些地方民兵領袖,本來滿懷抗日理想與中共合作,甚至願意併入8路軍接受中共指揮。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共對「黨指揮槍」的要求高到了幾乎病態的程度,派遣政治委員或者指導員到這些抗日武裝裡面奪取兵權,還對不願意接受「黨指揮槍」的官兵展開政治批鬥。久了以後,這些民兵領袖慢慢發現自己的權力被架空,完全指揮不動部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感受到自己被欺騙後,這些民兵領袖在脫離共產黨之後,往往會尋求與日軍合作共同壓制8路軍或者新4軍。身受其害的經驗,讓他們反共的程度比起執行「曲線救國」任務的國軍而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的代表人物,有8路軍冀魯軍區司令兼第6旅旅長邢仁甫,還有樣板劇《沙家浜》大反派胡傳魁的原型人物,江南抗日義勇軍獨立1支隊的支隊長胡肇漢。

邢仁甫與胡肇漢等人,都是中國共產黨眼中的叛徒,而且掌握了大量中國共產黨的黑歷史,自然是中共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所以日本投降後,投效國民政府就成為了他們唯一的出路。對中共更加瞭解的他們,很快就取代了執行「曲線救國」任務的雜牌軍,成為國民黨動員基層社會反共的中流砥柱。只是倆人終究不被國民黨視為自己人,沒能跟著政府一起撤退到台灣,慘遭中共逮捕槍決。

對國共合作念念不忘的汪精衛

顯見蔣中正不只比汪精衛抗日,而且還更比汪精衛反共,不惜以一切光明還有黑暗的手段限制共產黨發展。中國共產黨永遠是蔣中正的心腹大患,當然他在日本投降以前,沒有辦法直接以國軍主力部隊進攻共產黨,於是就讓與自己沒有直接淵源的地方部隊去幹髒活,但是又沒有給他們下達正式命令,好在最後可以隨時把他們一腳踢開。

結果大量執行「曲線救國」任務的雜牌軍,因為成為「偽軍」而失去了民族主義正當性,最終在抗戰末期或者戡亂初期遭到共軍擊潰。孫良誠與吳化文等生還者,發現自己始終只是被蔣中正當成可拋棄的棋子後,乾脆放棄了反共,主動投降共產黨。吳化文的部隊後來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成為第一支打入南京總統府的共軍。

「曲線救國」完全以失敗收場,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對這段歷史自然是能不提就不提(如果成功了,恐怕也不太能提)。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蔣中正與他領導的黃埔系,不只是中華民國抗日的主力,同時也是反共的主力。沒有蔣中正,就不會有200萬外省人遷台,避免中華人民共和國赤化台灣的偉大史詩。蔣公反共護台的貢獻,不是民進黨或者深藍人士能選擇性無視的。

汪精衛曾帶領毛澤東進入中國國民黨,並推舉毛澤東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稱得上算是毛澤東的人生導師。如果孫中山死後,國民黨是由他來主導,而且又能掌握住軍隊,可能中華民國會以一個非常類似於當今中共的姿態發展壯大。(國史館)
汪精衛曾帶領毛澤東進入中國國民黨,並推舉毛澤東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稱得上算是毛澤東的人生導師。如果孫中山死後,國民黨是由他來主導,而且又能掌握住軍隊,可能中華民國會以一個非常類似於當今中共的姿態發展壯大。(國史館)

反觀汪精衛,即便在組織南京國民政府後,始終沒有忘懷孫中山先生傳承給他的「聯俄容共」理想。比方他曾利用接見潘漢年的機會,提出實現南京國民政府版本「國共合作」的建議。上海特務機構76號,主要也是由具有前中共黨員身分的李士群、丁默村指揮。76號與中國共產黨還建立了夥伴關係,共同打擊在南京、上海活動的「重慶份子」。

汪精衛失敗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他手中沒有強大的軍隊來推行他「黨指揮槍」的政策。以他在黨內的威望,又能如蔣中正控制住軍隊,並且延續「國共合作」路線的話,或許中國國民黨能夠提早實現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後取得的成就,讓中華民國成為一個經濟開放的一黨專制國家,這個國家或許會有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強大實力,卻絕不會如現實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一樣走上民主憲政之路。

*作者為軍事文史研究者。本文為驚滔駭浪的1941年系列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