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黃金屋:轉型篇】誰說工廠不能放空? 台中精機七年磨一劍找答案

2021-07-27 07:40

? 人氣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圖片來源:台中精機提供)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圖片來源:台中精機提供)

台灣宣布三級警戒長達兩個多月,如今終於調降,即便仍有零星個案,但疫情終將消散;在這段百業求存的日子裡,企業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風傳媒》採訪個中佼佼者,整理出企業拚轉型、玩創意、抓趨勢等三大心法,作為這次疫情過後,企業應該學會的三堂課。以下是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接受《風傳媒》專訪內容。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明太祖朱元璋賴以稱王的「九字三訓」,背後是一種「藏」的概念──比起不斷擴大眼前的版圖,穩健厚實的根基才是真正決勝關鍵。台中大肚山麓的精密機械園區裡,就有這麼一家很懂「藏」的企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亞洲金融風暴的谷底爬起,七年前,台中精機的生意剛回軌道,黃明和已開始居安思危,布局轉型,在去年上半年疫情爆發後,更是加緊訓練人員轉型,蓄積實力;下半年,工具機產業回溫,訂單爆大量,台中精機馬上以全台第一座智慧機械工廠搶市,如今訂單能見度已到年底。

面對疫情,黃明和給出的建議是:企業必須時時保有危機意識,即便走在康莊大道上,也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會一直好下去。以下是訪談摘要:

《風傳媒》問(以下簡稱問):去年疫情期間,你們有受到影響嗎?

黃明和答(以下簡稱答):去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無論是國際、國內市場,工具機產業都受到很大的衝擊,上半年,我們的營業額甚至掉了五到六成。

那時候,我們要求員工練好基本功,要打底,把技術練好(問:基本功是指?)因為我們的機種很多,員工要服務客戶前,必須對機種操作有深度的瞭解,過去我們一個員工可能只專精一個機種,現在我們會要求他要多學兩、三個,也就是人家現在講的,要斜槓啦。

更重要的是,現在已經進入工業4.0的時代,設備也漸漸邁向自動化,所以,我們也要求員工,除了原本機械操作方面的技術,也要具備電機、資訊工程這類知識,未來才能滿足IoT(物聯網)底下的各種服務需求,員工的技能必須多元化。

問:難道疫情期間,員工只上課、想辦法增進技能嗎?

答:當然不是,對客戶的服務可不能斷,去年還沒升到三級警戒,我們的主動展開巡迴服務,針對一些受到疫情影響、產能比較低的客戶,我們趁這個空檔進行維修保養,這樣一來,只要等到景氣一好轉,客戶的機器馬上就可以運轉順暢。

銷售端也不能閒著,他們要主動去問候客戶,目的是希望隨時掌握客戶的接單狀況,也因為這樣,在去年第四季景氣恢復時,我們靠著提早掌握客戶需求,馬上就能提供客戶所需要的服務。

另外,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去年也有更多餘裕,可以專心進行遷廠作業,搬進剛剛落成的智慧化工廠。等六月疫情開始趨緩,我們化整為零,主動邀請客戶到新廠參觀,藉此提高客戶對我們產品、產能的信心,也因為這樣,在去年第四季景氣恢復之後,我們的訂單大幅增加,全年營收甚至不減反增。

問:今年疫情再度爆發,全台甚至進入三級警戒,是否又造成衝擊?

答:目前看起來是不會,和去年上半年不同,目前國際上,歐美等市場都起來了,所以今年大家單子都接得很滿,反而是要趕生產,所以,我們今年業績應該還會繼續成長,原本預估的營業額甚至都要向上修正,成長幅度不只三成,甚至有機會看到五成。

其實從這邊可以看出的是,分散市場風險真的很重要,現在雖然國內市場不好,但我們是中國、美國、台灣市場,各占三分之一營收,而各個市場的恢復時間不盡相同,可能今天美國下降,但中國起來了,一來一往,其實都可以互相彌補。相反,如果今天我們只集中在一個市場,萬一那個市場出了狀況,那就會很慘,所以我們一直都維持各三分之一的狀況,這樣體質比較強。

另外,因為我們在中國都有設廠,現在台灣的三級警戒,我們去年在對岸都有過經驗了,說實話,那邊比台灣更嚴格,可以進行小區段的管控,所以今年台灣宣布三級後,我們根據去年台幹所回報的做法、成效,馬上導入台灣的工廠,並不會感到慌亂。

問:疫情過後,台灣的產業界會不會發生什麼不可逆的改變?

答:過去的工廠,常常是好幾個人擠在一個小空間裡做工,相信經過這次,大家也會重新思考關燈工廠的價值。像我們的智慧工廠,就是在一個寬廣的空間裡擺滿設備,一次只需要一個人在場控制這些機台,就算哪天再出現封城的狀況,員工甚至可以在家透過遠端遙控操作這些設備,要維持公司的維持運作並不困難。

其實,透過智慧工廠,我們不只彈性變得非常大,人事成本節省不少,連接單量能都跟著放大。舉例來說,過去我們引進三台設備,可能需要五、六個人來輪班進行操作,現在把三台設備連成一條智慧化的生產線,只需要一個操作人員,而且透過事先設定,連晚上都可以持續生產,我們的產能也因此提高了三成左右,有餘力去接更多訂單。

問:要避免新冠疫情這類突如其來的變數,企業平時可以做什麼準備?

答:在我的觀念裡,還是「現金為王」,因為不管什麼產業,一家企業要永續經營,手上保有現金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哪天又碰上去年、前年景氣急凍的狀況,只要手上沒有足夠現金,很可能兩三個月就出現經營危機,到時候恐怕不是赤字倒閉,而是黑字倒閉了。

追根究柢,背後其實是在講危機意識,經營者千萬不能過於得意忘形,在狀況好的時候,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會一直好下去,現實世界裡,很多事情不會盡如人意;好比我們去年啟用的智慧工廠,其實早在七年前就開始投入,當時根本沒有疫情,但我們認為,如果不趁著狀況好的時候想辦法提升原本老舊工廠,未來十年、二十年,一旦出現符合工業4.0的新興工廠,我們的訂單恐怕很難保住。

沒想到的是,在這次疫情來的時候,我們的智慧工廠在誤打誤撞下,竟然剛好派上用場,而且效果還非常好,這更讓我們確定了,未來台灣的製造業如果要繼續生存下去,升級成智慧工廠絕對是一種趨勢。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珍翔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