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要反擊中國認知作戰,執政者先戒掉網軍治國

2021-07-24 06:40

? 人氣

其中,資訊戰又包含網路間諜、網路攻擊以及認知作戰等等。認知作戰也常和影響作戰(influence operation)、銳實力(sharp power)等詞彙互換使用。所謂「認知」指的是利用具爭議性的訊息來混淆敵對一方的認知,並分化其內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俄國網軍介入美國大選,一夕間讓資訊戰倍被重視,除了俄國,美國也開始關注中國對外發動的資訊戰。近年來美台在國安方面合作愈見密切,雙方也在中國資訊戰方面的研究與防範有更多合作,台灣研究者因此獲得更充裕資源進行這些研究,像原本研究《刑法》、犯罪學的學者沈伯洋,也積極投入這個領域。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美聯社)
2016年俄國網軍介入美國總統大選,讓混合戰、資訊戰議題倍受關注。(資料照,美聯社)

這個攸關公民自由的網路言論問題,也成了國安議題的一環。在網路時代的混合戰,資訊滲透和飛彈一樣可怕,因此蔡政府近兩年來積極訂定《反滲透法》、修訂「國安三法」來防範中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等攻擊行為。

中國因素介入資訊傳播,讓國家把言論議題當成國安議題來規範,當然這也造成很大風險──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如果掌權者一味地以國安大帽來限縮言論尺度,將是自由社會的危機。

「網軍治國」一樣在破壞民主社會共識

蘇貞昌團隊「網軍治國」眾所周知。當政府支助的研究要民眾積極對抗中國認知作戰,台灣的執政者竟也用同一套手法對自己的人民洗腦、分化。

蔡榮豐說他這個研究是「為爭取PTT還原民主自由討論空間而付出的一點努力」,但他受爭議地列出47個TPP用戶也有獵巫效應。做為台灣公民,一方面要防中國等境外勢力破壞分化台灣公民社會,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台灣本地的政治權威,以國安為名對公民參與審議討論造成寒蟬效應。

更重要的是,「認知作戰」已不只是「共匪」的專利,台灣政治玩家都樂此不疲,從柯文哲第一次選市長、韓國瑜選高雄市長,到執政的民進黨都像吃了嗎啡一樣上癮。蘇貞昌團隊「網軍治國」、積極操作網路聲量已是眾所周知。當政府支助的研究要民眾積極對抗中國認知作戰,台灣的執政者竟也用同一套手法對自己的人民洗腦、分化。

丁怡銘因牛肉麵哏圖風波請辭,對沉迷短線網路操作的蔡政府是一大警鐘。(翻攝自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直播)
蘇貞昌團隊沉迷「網軍治國」,蘇揆重要幕僚、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就因牛肉麵哏圖風波請辭。(資料照,取自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直播)

林瑋豐反串事件、丁怡銘的「網軍治國」和中國資訊戰一樣,都是在破壞民主社會的共識。如果執政者不停止這些操弄,台灣網路上只會有多什麼都不信任的虛無酸民,不會一起保衛公民社會的共同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

顧爾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