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觀點: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與愛恨情仇,是否真能破鏡重圓

2021-07-26 07:00

? 人氣

此外莫斯科公國也面臨來自西方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威脅,立陶宛大公與羅斯諸公國中對莫斯科極為敵對的特維爾公國通婚,並曾聯軍於西元1368年、1370年、1372年三次遠征莫斯科公國,但都沒能打下莫斯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經過波蘭立陶宛人的統治,許多烏克蘭的斯拉夫人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一旦一個民族中出現不同宗教,通常就代表大分裂的開始。

世界各地的羅馬天主教會近年頻傳性侵醜聞。(美聯社)
經過波蘭立陶宛人的統治,許多烏克蘭的斯拉夫人皈依了羅馬天主教。(資料照,美聯社)

而且斯拉夫人還不只是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而已,俄羅斯、烏克蘭算是東斯拉夫人,還有南斯拉夫人如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保加利亞人等,以及西斯拉夫人如捷克人、斯洛伐克人與波蘭人等。

由於居住的地域及統治者種族宗教的不同,歐洲的斯拉夫人早已各自具有獨特的特徵屬性,足以各自成為獨立的民族國家,沒有誰還會想要與哪個斯拉夫兄弟同歸一家,共組一國。甚至斯拉夫民族之間因為歷史、宗教累積的仇恨而彼此衝突戰爭並不少見。

烏克蘭(小俄羅斯)西半部歷史上不歸俄羅斯管轄

烏克蘭雖然在基輔羅斯時代確實是俄羅斯文明的起源地,但隨著莫斯科公國的崛起與升級為俄羅斯沙皇國,被稱為「小俄羅斯」的烏克蘭,卻因與歐洲距離較近而受到更多歐洲元素的影響,甚至在大部分時間烏克蘭都不歸屬俄羅斯沙皇國的管轄,而是與東歐諸國如波蘭、立陶宛、哈布斯堡王朝、羅馬尼亞、匈牙利等關係更為緊密。

甚至烏克蘭這個名稱,都是在20世紀初期才開始出現,過去烏克蘭人稱自己為「盧森尼亞人或哥薩克人」,最後在西元1918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才算正式使用了烏克蘭這名稱為國名。

在蘇聯統治時期,烏克蘭做為蘇聯的穀倉自然是壓力很大的,加上蘇聯時期1932年至1933年因當時的錯誤的農業政策,致使數百萬烏克蘭人餓死,經統計該數字由260萬到1200萬的說法都有。雖然當時蘇聯各地都面臨飢荒及餓死人,但1991年獨立之後的烏克蘭政府掀出這筆老帳,認定這場飢荒是蘇聯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清洗、種族滅絕之舉,由此就更加痛恨俄羅斯。

烏東衝突頻仍、俄烏邊界緊張,烏克蘭邊境前線氣氛凝重。(AP)
烏東衝突頻仍、俄烏邊界緊張,烏克蘭東部和西部有著不一樣的認同。(資料照,美聯社)

但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觀感又有地域之別,烏克蘭西部過去受歐洲國家統治,俄國大革命之後非自願加入蘇聯陣營,本來對俄羅斯就殊無好感,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後,一心只想要加入歐盟及北約,不想再跟俄羅斯扯上關係。

烏克蘭東部則歷來受俄羅斯沙皇統治,自我認定就是屬於俄羅斯的一部份,也對一起與紅軍驅逐納粹占領軍的衛國戰爭懷念不已,自然主張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的一部份,因此他們現在自己成立「頓涅斯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懷抱回歸俄羅斯的夢想,並不是難以解釋的事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育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