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台灣最難得的是團結抗疫!

2021-07-19 06:40

? 人氣

雖然初步微解封,中市府農業局對於七大批發市場還是維持加強防疫措施。(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雖然初步微解封,中市府農業局對於七大批發市場還是維持加強防疫措施。(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灣這波疫情自五六月迅速竄升,達到每日數百例確診後,因為全國共同努力防疫,六月下旬起疫情趨緩,由百例逐日降至一二十例乃至以下,七月以來除雙北及週邊地區外,許多縣市更連續零確診,促使中央終於下令十三日起微解封,並稱各縣市可因地制宜、彈性調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結果令人欣慰的是,對於最易因脫口罩吃喝引起感染的餐飲店內用,不只疫情重災區的雙北及共同生活圈的桃基宣布禁止,連原擬開放的其他縣市也隨即喊卡,最後只剩澎湖立下嚴格規範後有條件開放。如此基於防範群聚感染(因隠形傳播鏈仍在)而不約而同禁止開放,就是「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形成團結抗疫。而台灣比起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最難得的正是這種團結抗疫!

從去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開始,台灣政府及民間就發揮了團結抗疫精神,與大多數國家尤其是西歐的散漫遲緩迥然不同。例如英國首相強森再三強調染疫可自然產生抗體,抗體多了就會「群體免疫」。他的態度造成英國疫情大流行,只好被迫封城及嚴格抗疫,最後還是靠施打疫苗度過難關。但即使最近強森又自信滿滿,揚言七月十九要完全解封,英國近日卻每日新增確診數萬例,使得英國累計確診飆破五百萬例;不只各界専家紛紛砲轟強森,英國衛生部長更警告:「英國若全面解封,將進入未知領域,恐怕在這夏天,單日確診就要突破十萬人!」

與西方國家的散漫遲緩有別卻難逃步上後塵的是,當了一年多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竟因悶居太久而在熱點景點突然湧現人潮,四月起全島更盛行人山人海的媽祖等神明遶境及進香活動。於是自華航諾富特飯店引爆本土社區傳染,疫情就幾乎一發不可收拾,由桃園而台北萬華、宜蘭羅東、新北蘆洲等向外擴散,迫使中央不得不宣布先是雙北繼而全國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台灣本土確診病例至七月十五日已(由四月底的總計八十七人)累計達一萬四千多人。這就是防疫鬆懈自滿的代價!

差堪慶幸的是,經過這波教訓後,不只中央,連地方政府也記取了教訓。雖然國民黨蓄意唱衰台灣防疫、打擊國產疫苗,但多數國民黨籍縣市長特別是新北侯友宜、台中盧秀燕、宜蘭林姿妙等,均謹守專業防疫分寸,抗疫績效有目共睹。甚至最近中央鑒於疫情趨緩,力圖逐步恢復經濟活動,而下令七月十三起微解封,侯盧等人對開放餐飲內用都不遵行。如侯友宜就說雙北是疫情重災區,重災區做法跟策略當然要與其他縣市不同。如原擬開放的盧秀燕說幾經權衡,認為脫掉口罩飲食還是危險,再加上北部禁止餐飲內用,若中部開放,恐將造成人潮移動,病毒也跟著移動,所以不予開放。

習慣不斷與中央唱反調的柯文哲堅持「餐飲業餓死比染疫病死嚴重」,他的討好餐飲業逼使中央不得不提前開放餐飲業內用。但問題是餐飲業餓死不容易,不當的解封造成病死反而更容易,所以謹守專業防疫分寸的各地方政府才會決定防疫安全優先。他們的決定完全正確,最佳證明就是侯友宜舉出南韓與荷蘭的例子,說:南韓七月一日微解封,餐廳咖啡廳開放內用,確診人數馬上暴增(註:連續九天每天破千例),首爾被迫在七月十二升至第四級警戒;堪稱歐洲防疫績優生的荷蘭相同,「荷蘭一解封,確診人數就暴增。台灣若稍有不慎,疫情也會升溫。若民眾無法保持低度活動,就怕與荷蘭一樣,解了又封!」

荷蘭因第一劑疫苗施打覆蓋率達八成,而在六月廿六日微解封,博物館等室內場所開放、體育賽事開打、酒店餐廳內用。結果解封前單日新增確診只有個位數,解封一週後確診便急遽增加(整週有五萬多人確診,是新冠肺炎以來最高紀錄,而且大多是Delta變異株),光是七月九日當天就超過一萬人確診。荷蘭總理呂特為此致歉,坦承政府放寬防疫限制是錯誤決定,並於九日重新對酒吧、餐廳和夜店等加強防疫措施。

南韓與荷蘭微解封的不幸遭遇值得台灣警惕。而也正是台灣幸未重蹈南韓與荷蘭覆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到民眾都形成難得的團結抗疫,這波疫情才能在一個多月內快速趨緩,如同日本朝日新聞十一日報導的:防疫優等生的台灣五月疫情升溫,單日確診病例最高曽達五百人以上,其失常表現讓日本人頗為驚訝。但不到兩個月,確診病例就大幅下降,再次讓日本人嘆為觀止。其原因正在「不僅政府防疫措施奏效,台灣民眾也很配合。如一位水果行女老闆就說,客人和營業額都比這波疫情前蛻減八成,但因為有過SARS經驗,她覺得大家都會忍耐,配合防疫。⋯」

除了團結抗疫,由前述英荷韓的遭遇還可歸結出一件台灣能做且該做的事,就是荷蘭萊登大學台灣女研究生楊雯婷《荷蘭現場  台灣務必緩解封》投書指出的:「解封應該徐徐為之。荷蘭政府太早在口罩方面鬆綁,又一次性的對活動大解封,沒有了口罩防護,加上民眾的報復性狂歡,確診數於是也報復性成長。建議我國在考慮解封時,可以荷蘭的下場為借鏡,不要一次性解封,應將各種活動風險分級,不同風險分批解封,並予以觀察,若跡象平穏則繼續,苗頭不對就縮回。」「疫情肆虐,經濟停滯,各行各業都在苦撐。但同時人們也該理解,解封不能急著一次全解,否則便是拿過去的防疫成果當賭注!」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