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從台大校長遴選看台灣「好選好鬥」成風

2018-01-08 06:50

? 人氣

中研院士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遴選委員認為關鍵在他是唯一提出變革的候選人。(陳明仁攝)

中研院士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遴選委員認為關鍵在他是唯一提出變革的候選人。(陳明仁攝)

台大選出了管中閔為新校長,主要關鍵是候選人中只有他提到「變革」,這是讓不少遴選委員感到最有亮點的地方。談變革要有方法與步驟,顯然,管中閔又比其他候選人更突出。加上前國發會主委的這樣執政經歷,在擘劃台大重新再起的未來中,是需要他這樣的長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觀察這次台大校長選舉,過程中還「動員」了李遠哲,主要的原因是八位候選人中有三位是出身中研院,一位是前代理院長王汎森,一位是現任副院長周美吟,另一位就是李遠哲的前秘書台大前文學院長陳弱水。此外,管中閔也是中研院士,在去年12月23日的資格(門檻)投票中,(由校務代表172席先票選,需超過三分之一,即58票才能進入最後的遴選。當天有161人投票)王汎森以56票兩票之差,無緣進入最後遴選。陳弱水、周美吟、管中閔、陳銘憲、張慶瑞五人順利跨過門檻,陳弱水與周美吟雙雙進入最終局,咸信就是李遠哲人馬在最後做了「棄王保陳」的決定,將票集中給陳與周的結果。

「中研院派」有李遠哲坐陣,又操盤棄保效應成功,有勢在必得的聲勢;相對地陳銘憲、張慶瑞等「台大派」氣勢就弱了一些,更不要說沒有派系支持的孤鳥—管中閔,選前就未被看好。

台大學生會主辦「校長,給問嗎」,台大校長參選人、中研院歷史語研所特聘研究員、台大歷史系兼任教授王汎森。(謝孟穎攝)
台大校長參選人、中研院歷史語研所特聘研究員、台大歷史系兼任教授王汎森在「棄王保陳」效應下,在第一階段就落馬。(謝孟穎攝)

李遠哲在去年10/22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台大校長應該富有理想、有魄力並且要改變台大現況。這樣的說法套在任何一位候選人都適用,而李遠哲從被前總統李登輝邀請回國擔任中研院院長(1994/1/15-2006/10)之後,對台灣的國事、教育就有許多的建議與改革構想,起初大家都覺得不錯,可是走過二十多年下來,教改走了樣,沒有任何傑出足以傲視全球的改變;同樣地2000年他的選前一篇「向上提升/向下沉淪」大作將阿扁推向總統府,可是扁珍夫妻最後也落得一個貪腐的惡名收場;他的中研院長接棒人翁啟惠,原本諾貝爾獎得主呼頗高,卻栽在浩鼎生技股票上,只有黯然辭了院長;接著廖俊智在中研院初選時四人中名列第一,當時李要求評議委員們保密,沒想到第二天報紙完整地曝光,讓李遠哲覺得灰頭土臉……李遠哲的「諾貝爾光環」明顯地煺色了!

再觀察這次台大的校長最後投票過程,(遴選委員最終投票,第一輪每位委員至少要投2名候選人、至多投5名,第二輪投票由最高票兩人進行PK,至少要獲得過半數、11票才能當選台大校長。)出乎媒體的預測,第一輪投票時管中閔就獲第一高票,陳銘憲與張慶瑞同票、併列第二高票,後面就是陳弱水與周美吟,周的「票數很低」,兩位中研院出身的候選人皆無緣進入第二輪PK戰。21位遴委再針對同票的陳、張二人進行投票,由陳銘憲勝出與管中閔進入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中,管中閔最後更以12比9票領先陳銘憲而勝出。

兩輪投票中管中閔都是第一並且過半,可以想見遴選委員對他在這一路校長選舉過程的政見與發言和談到台大未來發展願景等印象深刻。其實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意識到當前台大所最需要的是真正能改變台大並且有執行能力提振台大的新校長啊!(懂得經濟與國家發展視野的管中閔,可能比人文或理工出身的其他幾位學者專家,更能夠掌握到台大未來發展變局中「經營」的重點。)

從1993年陳維昭擔任選舉後第一任台大校長之後,教授治校得以落實。不過,2005年時,遴選出楊永斌得票第1、李嗣涔第2,結果教長杜正勝卻圈選了李,讓遴選失去了原味。2013年楊泮池與楊永斌(前雲科大校長)對決,前者以11票比後者的10票直接過半而當選,然而,當場引起支持楊永斌的委員不滿,揚言要改革選制度。2016年11月時爆發論文造假爭議,楊泮池在2017年6月22日得以全身而退。下台之後,台大啟動了這次的遴選新校長作業。

值得注意的是過程中,李遠哲又被擡出來,而在第一階段李遠哲人馬還操作了「棄王保陳」效應,有意一舉拿下台大校長(不論是周美吟擔任第一任女校長或陳弱水擔任人文型校長)顯然,有人覺得只要懂得操作,台大師生的民意也是可以被玩弄於股掌之上啊!只是管中閔的出線,提醒了這些熱中選舉創造民意的人士,興學/辦學教育下一代菁英分子,絕對不能只靠運作民意,台大的問題顯出的是台灣高教與整體教育出現了推動教改以來最關鍵的改革時刻,靠得是大公無私的心與專業,才有可能釐清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全面進行翻轉。管中閔校長的挑戰,在台大師生與遴選委員的厚託下,才剛開始,後面還有更多的問題與考驗,勝選真的只有一天的高興,接下來才是帶領台大走向世界頂尖大學辛苦之路要走啊!

20171214-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上午出席「台灣要進步 要你這一票:請跟我們一起挺國昌」記者會。(蘇仲泓攝)
台大校長遴選結果是否意味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光環不再?(資料照,蘇仲泓攝)

附帶要提的是,從台大校長的選舉中,反思過去二十多年來的台灣政治選舉活動。真的有不少地方出了怪與亂的現象,值得深省:

首先,在台灣幾乎每一年都有選舉的這個時代與氛圍中,只要有選舉一批選舉高手就聞風而至,無所不用其極地要把他們的「候選人」抬至勝選。然而,只管勝選至於當選人本身才具如何?人品如何?能否勝任這個職位,帶給選民最大的利益?……選舉高手們根本不在乎。

其次,不少選舉高手,看到比自己還差的人都能當選,不自覺興起「有為者亦如是」,當然一大堆這樣的「人才」就如此地應運而興,不斷地在政治上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每日精益求精的不是執政的內容能否更有遠見更有執行的可能與效率,反而是這樣做在下一次的選舉可不可以「討好」選民!如此造就台灣選舉人才輩出,但真正懂得治理與有效治理的人寥寥可數啊!

再者,民主的選賢舉能,原本就是要為國家培養更多元不同領域的人才,可惜的是現在的執政黨同質性的人才「泛濫」,異質性與多元性的人才「幾乎沒有」,又不敢海納百川,廣招天下人才來共同治理,結果就是「滿朝一個樣」,從外交、國防、政經、內政…….所有調性與政策都一個樣,沒有任何創意與突破,有的只是表面上美化,其他則乏善可陳!

國語日報社大樓玄關,牆面上有胡適題字的《國語日報》報頭。(Solomon203/維基百科)
執政黨好選成性,連國語日報都不放過,不過,教育部想接管却被台北地方法院打了回票。(Solomon203/維基百科)

最後,最大不幸的是執政黨好選成性,更愛操盤「玩死對方」,把這種操作模式帶到立法院,讓有有的法案,一旦進入立院就是一場「玩死對方」 的賽局實踐。執政黨立委全然不問法案內容也不講究條文細節,在只有黨意沒有民意的前提下,使命必達的結果,「一例一休」不到半年就「二度整型」,等到公布後窒礙難行時,是否又得勞師動眾進行三修?這究竟要「玩死誰?」

不只是立院,民間組織的選舉執政黨也是大刀亂砍,從文化總會開始,不論如何,蔡英文就是要當選會長,至於她能為文化總會做什麼?再說!

教育部對於《國語日報》的關注與介入更是直截了當,完全不問是非對錯更不問法律是否允當,反正潘文忠就是要拿來當政績,向蔡英文請功!

至於內政部葉俊榮更是不遑多讓把婦聯會「整治」得只是一成資產和一塊歷史招牌,……,可以說,執政黨從新政上台之後,不鬥不歡;鬥必讓對手痛不欲生。一副「誰教民眾要選我們呢!」好官我自為之!同樣地,《國語日報》日後要如何發展,婦聯會還要如何幫忙照顧社會弱勢?……這些管不到,反正,現在只要是「轉型正義」就是政治正確,要不要留住人才根本不重要!當然更談不上要培養更多元與各類的新血嘍!沒有人才治國(好的人才早就流向於國際各國),只有一大堆會選舉、製造民意的高手,這樣的選舉文化與氛圍,怎麼可能看得到民主的進步與國家長足的發展呢?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