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點評拜登中國政策:50年來美國外交政策最劇烈的轉變,盟邦恐怕難以接受

2021-07-17 09:15

? 人氣

2021年7月15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作客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共同舉行記者會(AP)

2021年7月15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作客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共同舉行記者會(AP)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北京,為抗衡蘇聯而敲開中國大門,明年正逢此一歷史事件50周年,然而無論是北京抑或華府,「檢討」恐怕更多於「慶祝」。半世紀來位居主流的美中「接觸」(engagement,交往)政策──接納中國進入全球經濟體系,會讓北京當局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進而促成政治改革──如今已淪為一廂情願、已經破滅的幻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與中國關係多年來日積月累的變化,經歷川普(Donald Trump)時期的猛踩油門,儼然有全面決裂的態勢。拜登(Joe Biden)上台將滿半年,他的中國政策又是何等樣貌?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一期以封面故事深入檢視,認為川普開端,拜登接力,兩人已「聯手」促成「50年來美國外交政策最劇烈的轉變」,但是在經濟層面,這樣的中國政策恐怕難以讓美國的盟邦接受。

拜登將川普的耀武揚威轉化為一套指導原則

《經濟學人》指出,拜登已將川普的耀武揚威轉化為一套指導原則:美國對抗中國,兩個政治體系對決,最後只有一個贏家。拜登及其團隊深信,中國的目標是獨佔鼇頭,而不是和平共存。美中在氣候變遷等共同利益領域可以合作,但是在只其他領域,美國必須遏制中國的野心。美國對內要厚植國力,對外要與盟邦通力合作,增進自身的經濟、科技、外交、軍事與道德力量。

面對中國近年在國際舞台上的張牙舞爪,拜登這套指導原則言之成理,但實質細節令人憂心,而且恐怕窒礙難行。

首先從美國政壇情勢談起,華府深陷黨派鬥爭,拜登似乎有意喚起一種「珍珠港精神」(spirit of Pearl Harbour)來營造舉國一致對外的氛圍,克服共和黨的杯葛。然而這恐怕是奢望,共和黨固然強烈反中,但不可能因此與拜登或民主黨「共體時艱」。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18日在安克拉治登場,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美中關係成了零和競賽,盟邦恐怕難以消受

更糟的是,拜登越是對中國大加撻伐,就越難以號召盟邦以及印度、印尼等新興大國。拜登將美中關係定位為一場無法共存的零和競賽(zero-sum contest),民主與獨裁的鬥爭,要盟邦與夥伴選邊。怕只怕拜登高估了美國的影響力,低估了盟邦「棄美投中」的可能性。

畢竟,無論美國如何想方設法,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就商品貿易而言,比較「以中國/美國為最大出口市場」的國家數目,前者幾乎是後者的2倍。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雖然在政治上與中國頻生磨擦,但在經濟上仍然密切往來。東南亞許多國家擺明了「安全靠美國,繁榮靠中國」,如果真的被迫在兩大超級強權之間選邊,不少國家會寧可選擇中國。

如果美國只想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盟邦為什麼要配合?

《經濟學人》建議,拜登不應該逼迫其他國家做取捨,而應該盡力拉攏爭取,不二法門則是領導全球經濟邁向繁榮與開放。但拜登在這方面的表現同樣令人憂心,他的政府並沒有全力捍衛全球經貿規則,而是利用「中國威脅論」來遂行自家目的,其經貿政策充斥著產業政策、政府干預、計劃與管制,與中國近年推動的脫鉤(decoupling)政策不謀而合。

華府6月8日針對美國應如何強化半導體、鋰離子電池、稀土元素、重要製藥原料等「關鍵供應鏈」(crucial supply chain)的報告就是一個顯例,華府將以國家安全為名干預相關產業,透過政府補助與法規管制,來確保工作機會留在美國國內。

因此,美國的盟邦不免要質疑:如果拜登中國政策在經濟領域的最重要目標,只是要為美國自己創造就業機會,那麼盟邦為什麼要配合?

摒棄科技民族主義、挺身捍衛全球化,拜登的中國政策仍大有可為

《經濟學人》認為,拜登現行的計畫錯失良機。如果美國要阻止中國改變全球秩序架構,就應該挺身捍衛對美國裨益良多的全球化,貿易與多邊體系尤其重要。如果美國真想在亞洲抗衡中國,拜登應該重新加入川普在2016年退群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只是如今看來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拜登還是可以在環境議題、數位貿易等領域尋求達成新的協定。美國也應該全力投資足以強化西方秩序的新理念,例如因應日後疾病大流行的疫苗計畫、數位支付系統、網路安全、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BRI)競爭的基礎建設計畫。拜登與其學步中國的科技民族主義(techno-nationalism),不如展現自信,重振西方之所以強大的憑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