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培專文:歷史上的中央通訊社─黨色彩最淺而成就最大

2021-07-11 05:50

? 人氣

我印象最深的中央社另一個特點,是社長從不用私人,總編輯以及全社七個部門的主管也不用私人。在抗戰後期,中央社人手不足的壓力愈來愈大。辦通訊社之成功與否,取決於transmission(傳送)一字。中央社每天發中文稿一萬五千至二萬五千字,英文稿六千至七千字,一條收進來的電文,要在生產線上經過七道手續才能送到當地報館與外地單位,一條發出去的英文廣播,也要經過三道或五道手續,道道都靠人力,而且終日二十四小時不停,等於要把人力再乘三倍,試問需要多少員工,才能完成這項表面看來至為簡單的傳送工作呢?那時連抄收英文電訊的自動收報機(teletype)都未問世,至於自動複印機,FAX傳真、電腦、衛星傳播、E-Mail等,就更是作夢都料不到了。因此,一條新聞的完成,不但需要大量人力、時間也比今天慢好多倍。既然需用大量人力,主管人物正可隨便任用親友,可是中央社嚴守用人唯才原則,終年不斷招考新人,考試不及格,縱有唬人資歷,亦是徒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代的中央社,社齡幼,職員更年輕。在南京、漢口、重慶的那十年期間,外面的人走進去一看,間間辦公室裡盡是一個比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他們都是剛踏出校門或離校不到五年的青年,朝氣勃勃,幹勁十足。因為如此,第一代的中央社才能夠歷盡滄桑,度過建社、南京撤退、在渝八年抗戰、勝利復員、南京再撤退、播遷台北等艱苦。也因為如此,才能在那十八年裡,創出中國新聞上最輝煌的成就。(註:中央社於1996年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改制為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

*作者李宜培先生(1914~2010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曾任蔣宋美齡的英文秘書、中央社編輯部主任、分社主任、泛亞通訊社總編輯、星島日報海外版主編等職。本文為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