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19世紀美國鐵路華工血淚與惡名昭彰的《排華法案》

2021-07-25 07:00

? 人氣

由於張紹進的父親為國民黨高官,因此中共建政之後,一家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後來,張紹進的母親編造了一個故事,指自己的先生在香港有外遇,她要去香港把老公找回來。由於周圍的人都很同情她的遭遇,一位共產黨幹部當時還特意幫他們一家5口申請去香港,她就利用這機會離開了大陸,並順利從香港來台灣與先生會合。張廼藩後來隨子女移居美國,1998年在美國加州去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祖父張鐵君在1937年(民國26年)時於南京擔任教職,教授三民主義課程。在「南京大屠殺」發生前1個月,僥倖的先帶著妻女逃離南京,這一段奇蹟般的經歷,也開啟了張純如日後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志業。

1949年(民國38年)張鐵君夫妻隨國府一起撤退到台灣,之後張鐵君擔任《中華日報》總主筆,是一位有名的政論家,另外也擔任國民黨的中評委。他寫了不少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也發表過50多篇論文。

(2)據記載,為了紀念橫貫北美大陸東西鐵路的歷史性大會合,當時加州一位名叫大衛•休斯的富商捐贈了一枚使用K金打造而成的軌道釘。這枚軌道釘比一般的軌道釘要大1倍,直徑大約有6英寸(15公分多),釘身是用18K金鑄成。

5月10日,中央太平洋鐵路董事長、加州州長利蘭•史丹福敲下了這個黃金軌道釘的第一槌。具有象徵性的這一槌掠過軌道釘,落在鐵軌旁邊電報線的信號器上。該信號器直通華盛頓,全美各地教堂都隨之響起了鐘聲,共同歡慶這歷史非凡時刻。隨著鐵路的連接完成,鐵路旁邊的電報線工程也完成了,橫貫大陸鐵路歷史性的會合就這樣完成了。(註三十七)

1880~1911年 進入美國的華人人數。(資料來源:《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吳劍雄著,允晨文化1993年10月1日出版)
1880~1911年 進入美國的華人人數。(資料來源:《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吳劍雄著,允晨文化1993年10月1日出版)
1860~1980美國華人人口數。(資料來源:Jack Chen 1980:268。1980人口數引自U.S.Dept of Commerce 1983a:1-20)
1860~1980美國華人人口數。(資料來源:Jack Chen 1980:268。1980人口數引自U.S.Dept of Commerce 1983a:1-20)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附註:

(註一)參見──中文《百度百科》之【華僑華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海外華人)。

(註二)美國東部到西部加州之間,距離2,800英哩,中間被崇山峻嶺、浩瀚沙漠、莽莽草原所阻隔。

(註三)兩條鐵路是在猶他州鹽湖城附近的普羅蒙特里丘陵(Promontory Point in the mountains)處接軌。

(註四)Omaha;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東部邊界密蘇里河畔。

(註五)主要來自現今廣東省江門地區。

(註六)參見──童輝:《太平洋鐵路150周年~史料中的華工記憶:驅逐,遺忘與追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422592/澎湃新聞/2019.05.10)。

(註七)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蒲安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B2%E5%AE%89%E8%87%A3)。

尹章義:美國的擴張主義與台灣的命運~160年來美臺關係的回顧(一)(歷史月刊/2006.04.20/第112期)。

(註八)指江門市新會區及四個縣級市:台山、開平、恩平、鶴山。

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五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五邑)。

(註九)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https://zh.wikipedia.org/wiki/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

(註十)參見──邱彰:《龍與鷹的搏鬥:美國華人法律史》(米樂文化),p37。

(註十一)參見──容閎(徐鳳石、惲鐵樵譯):《西學東漸記》(商務出版社),p75。

(註十二)屬於次南極疆域的合恩角,堪稱全世界海況最惡劣的航道,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啟用之前,這道分隔交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岬角一直是海上運輸的必經之路。1616年荷蘭航海家威廉‧史考滕(1567~1625)首度探勘這段航線時,以自己家鄉「霍倫(荷蘭語:Hoorn)」為名命名了今日的合恩角(荷蘭語:Kaap Hoorn)。

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合恩角】(https://zh.wikipedia.org/wiki/合恩角)。

(註十三)參見──中文《百度百科》之【太平洋鐵路】(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A%E5%B9%B3%E6%B4%8B%E9%93%81%E8%B7%AF)。

(註十四)參見──《萬名築路華工在美創造奇蹟》(http://www.chinaqw.com/zgqj/qsgc/200612/29/56240.shtml/中國僑網/2006.12.29)。

(註十五)參見──黃安年:《道釘,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華藝數位),p70。

(註十六)參見──項貽裴:《種族歧視華工遭踐踏 逾60年「排華法案」見證血淚》(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730insight003//2019.07.30)。

(註十七)參見──世界華僑華人詞典:《內華達州華人記功碑》(https://www.suinian.com/book/1421/440983.html)。

(註十八)英國人在北美進行殖民活動時,最初雖然選擇與原住民和平相處,甚至還接受原住民的幫助。但當殖民者的腳步站穩之後,則立刻改舉種族主義旗幟,為了要淨化北美洲的血統,英國殖民者不但在當地實施聚而不混的種族政策,還視當地原住民如動物般的將其趕盡殺絕。

1779年,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就曾指示沙利文將軍(約翰․沙利文/John Sullivan,1740~1795,曾任新罕布夏州州長)攻打易洛魁印第安人(Iroquois,原居於纽约州的6個印第安人部落聯盟,除紐約州外,還分布於──威斯康辛州、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等地),並下令「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毀前,不要聽取任何和平的建議。」。

到1783年,華盛頓還把印第安人和狼的相比較,他指出:「兩者都是掠食的野獸,僅僅是在形狀上不同而已。」;美國第3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認為印地安人是毫無同情心的野蠻人,所以有必要消滅他們來捍衛文明;南北戰爭中以凶狠殘殺出名的北軍將領謝爾曼將軍(1820~1891。威廉•特庫賽•雪曼──又譯謝爾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說:只有死去的印地安人才是好的印地安人;美國第26任總統──老羅斯福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也說:「(屠殺印第安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最終有利的,我不想說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但是我相信10個好印第安人中,有9個是要死的,而且我也不願意去查詢第10個死人的案情。」

參見--

(Ⅰ)維基《中文百科》之【美洲原住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6%B4%B2%E5%8E%9F%E4%BD%8F%E6%B0%91)。

(Ⅱ)徐明達 :《病毒的故事》(天下文化),p98~100。

(Ⅲ)約翰‧W‧道爾:《無情之戰:太平洋戰爭中的種族與強權》(中信出版社),p161。

(註十九)參見──黃安年:《道釘,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華藝數位),p215。

(註二十)當時一起由墨西哥割讓給美國的領土包含──現今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多數土地、新墨西哥州半數土地、科羅拉多州約1/4土地,以及懷俄明州一小塊土地。土地面積共529,000平方哩,相當當時墨西哥一半的領土都割給了美國。

參見──

(Ⅰ)中文《維基百科》之【墨西哥割讓地】(https://zh.wikipedia.org/wiki/墨西哥割讓地)。

(Ⅱ)瓊‧菲爾澤(何道寬譯):《驅逐:被遺忘的美國排華戰爭》(花城出版社),p18~20。

(註二十一)參見──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美國及澳洲僑民之比較分析》(https://www.ocac.gov.tw/OCAC/File/Attach/306/File_307.pdf)。

(註二十二)參見──麥禮謙:《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p9。
不過在中文《維基百科》之【華裔美國人】中的記載,1880~1890年時,美國華人總人口約為:107,000人左右,當時美國總人口約6,200萬人。

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華裔美國人】(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华裔美国人)。

(註二十三)參見──

(Ⅰ)投知邦:《1873年美國鐵路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危機)》(https://www.touzhibang.com/1053.html)。

(Ⅱ)韓毅:《美國經濟史(17~19世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463。

(註二十四)參見──

(Ⅰ)令狐萍:《萍飄美國~新移民實錄【增訂版】》(秀威資訊 )p199。

(Ⅱ)美國華人法律史(https://zh.m.wikibooks.org/zh-tw/美國華人法律史)。

(註二十五)佩奇是個反華的共和黨人,1873年進入國會。為了解決他所謂的華人問題,他在1875年聲稱「居住在美國的華人婦女90%從事賣淫」,並認定中國是妓女和苦力的民族,不配在談判桌上與美國人平起平坐。

藉著改善美國人的道德與健康為名,《佩奇法》獲得了通過……另外為了通過美國駐港領事的良家婦女認證(德行證書),《佩奇法》也為少數不肖駐外官員帶來一筆可觀的收賄利潤。

參見──葉宋曼瑛:《讀~假如他們不把婦女帶來~排華之前的華人婦女移民史》(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0年6月/總第59期)。

(註二十六)參見──家譜研究《維基百科》之【華人出境移民和入境移民】(https://www.familysearch.org/wiki/zh/index.php?title=%E8%8F%AF%E4%BA%BA%E5%87%BA%E5%A2%83%E7%A7%BB%E6%B0%91%E5%92%8C%E5%85%A5%E5%A2%83%E7%A7%BB%E6%B0%91&variant=zh-hant)。

(註二十七)加州矽谷地區的高科技發展,為1965年後美國經濟興盛的主因之一,矽谷科技產業能蓬勃發展,華人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來自臺灣的移民對矽谷經濟有極大的貢獻。

參見──余玉婷:《網路世代新移民~臺灣高科技人才在美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08年2月)。

(註二十八)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一無所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6%97%A0%E6%89%80%E7%9F%A5_(%E6%94%BF%E6%B2%BB%E8%BF%90%E5%8A%A8))。

(註二十九)參見──吳曉波:《抵制洋貨運動的起源》(https://wuxiaobo.blog.caixin.com/archives/44889)。

(註三十)陸以正:《重溫五十九年前的歷史—蔣宋美齡戰時訪問美國的前前後後》(歷史月刊第178期/2002.11.01),p35。

(註三十一)參見──麥禮謙:《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p333。

(註三十二)根據資料顯示:從1947年到1950年為逃避共產黨統治而轉往台灣和香港的難民總數高達200多萬人。估算今日香港的700多萬萬人口中大概有近一半是1949年後逃離大陸來港的難民及其後代。單單1962年應該就有超過20萬大陸難民成功逃亡香港,但香港當地的紀錄僅有6萬多人。

就因為人數過多,因此香港政府只得在邊界架起鐵絲網,並大量遣返難民回大陸,也因為這樣惹惱了美國政府,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因此下令准許部份難民轉往美國定居,從1962至1965的將近4年之間就有超過1.5萬多名中國難民幸運的獲准轉往美國居住。

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逃港】(https://zh.wikipedia.org/wiki/逃港)。

(註三十三)參見──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各國華人人口專輯》(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92年12月)。

(註三十四)參見──(中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美報告:華裔成亞裔最大群體~教育就業兩極分化》(http://www.gqb.gov.cn/news/2011/0222/22146.shtml/2011.02.20)。

(註三十五)參見──大紀元:《中國超越墨西哥~成美國最大移民來源國》(https://www.epochtimes.com/b5/15/5/2/n4425398.htm)。

(註三十六)在為《排華法》致歉之前,過去25年中,美國參、眾兩院一共僅通過3次道歉案,分別是就奴隸制和種族隔離向非裔美國人道歉;就二戰時期設立集中營、收押日裔美國人的行為道歉並賠償;以及就1893年推翻夏威夷王國向夏威夷原住民道歉。由此以觀,美國參、眾相繼為《排華法》致歉,意義重大。

參見──陳錫蕃 、 何志勇:《美國會為排華法道歉》(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3/11060/本文刊載於101.7.20中央社全球瞭望名家論壇)。

(註三十七)參見──黃安年:《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成與在美華工的貢獻》(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