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解析中共黨史最神秘的政治事件:副主席大逃殺!林彪在蒙古墜機身亡之謎

2021-07-06 20:10

? 人氣

毛澤東與蕭華、楊成武在天安門廣場
1966年10月,毛澤東與蕭華、楊成武在天安門廣場。

余汝信認為,毛、林分歧的表面原因是,毛說想對自己的宣傳降溫,實際意思是不要借宣傳毛的機會來宣傳自己,但林堅持不降溫。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毛想換接班人,而林卻堅持維護自己接班人的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軍隊在文革中通過『三支兩軍』掌握了很大權力。這意味著軍人集團代替了劉少奇領導的整個文官官僚系統的作用,掌握了中國主要權力。毛對軍隊有疑惑,覺得林的權力太高,對他有威脅。」余汝信說。

毛和林的裂痕在中共九大後擴大,面對毛的步步緊逼,有同是黨內二把手劉少奇慘死的先例,林只能選擇逃離。這個看起來並不激烈的「反抗」,便是在兩年後發生的「九一三事件」。 按照官方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傳(1949-1976)》的敘述,該事件「在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回顧毛時代選擇接班人的方式,余汝信說,「這是一種主觀性甚強、非制度性的、落後的,故而是失敗居多的權利傳承更替方式。『九一三事件』中接班人倉皇外逃,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失敗的例子。」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對BBC中文說,「九一三」事件對今天帶來的教訓是,「接班人的位置有危險,因為當權者會將指定的接班人視作威脅—即便這是自己的選擇。如果習近平也指定接班人,這種動態同樣會出現,造成不穩定。』」

「『九一三事件』揭示了中國的權力如何集中在帝王的手中。」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對BBC中文說,「一黨專制體制的運作非常不透明,不會真正遵循任何外界和黨外人士可以驗證的程序,因此不可能將權力轉移制度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