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共建黨百年機遇,擺脫統舊思維才能重塑兩岸新關係

2021-07-06 07:10

? 人氣

習近平認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他可能沒有想到,中國大陸的政治情勢發展,正是其中的一個重大變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交篇:中共建政後的戰略調整四階段

1948年11月,毛澤東在為紀念俄國「十月革命」31周年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說:「每一個國家內部的一切革命力量必須團結起來,一切國家的革命力量必須團結起來,必須組成以蘇聯為首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並遵循正確的政策,否則就不能勝利。」因此,在中共建政之前,「外交」指的就是建立「國際統一戰線」,幫助中共在中國進行一場它所聲稱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共建政以後,對外政策歷經數次重大的戰略性調整,中國大陸學者將其歸納為下列四個階段:一是1950年代的「一邊倒」戰略;二是1960年代的「反美反蘇與世界革命」戰略;三是1970年代的「聯美抗蘇的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四是1980年代以來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戰略。上述的戰略調整都是為了因應中共內外形勢的變化,也受到中共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過歷次的調整後,形成「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四個戰略布局。

「一邊倒」戰略是戰後國際「兩極政治」體系下的產物,中共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為了安全和突破外交孤立,並獲取必要的物資援助來從事「社會主義改造」;「反美反蘇與世界革命」戰略,是受到中蘇共分歧和「文化大革命」進行「造反外交」的影響。

1969年的毛澤東。(美聯社)
毛澤東的外交政策從1960年代的「反美反蘇與世界革命」,轉變為1970年代的「聯美抗蘇的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資料照,美聯社)

文革喊出的口號就是「四面出擊、打倒一切」;「聯美抗蘇的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是根據「三個世界」理論和中美蘇三角戰略關係而形成。「一條線」就是緯度,指的是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歐洲。「一大片」則指「一條線」周圍的國家;「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戰略,是因應1980年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以及中共內部開始推動的改革開放政策。

1989年的「六四事件」和「蘇東劇變」,對中共外交政策造成巨大衝擊。鄧小平提「韜光養晦」的說法,是強調「安內重於攘外」,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是延著這條路線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述,是為了維護共黨統治地位,他並因此提出「新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安全觀」;胡錦濤的「和諧世界」理念,是建構內部「和諧社會」的對外延伸。

習近平積極擴大中共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

習近平上任後,積極擴大中共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中共外交路線亦已從「韜光養晦」邁向「有所作為」。我想這與國際局勢的變化、中共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習近平所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關。因為根據習近平在2018年6月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認為當前中共「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具備很多國際有利條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