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地讓人類智慧參與其中:《機器、平台、群眾》選摘(3)

2018-01-16 05:10

? 人氣

倒置夥伴關係,畫出清楚界線

最後一個有助益的做法,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採行,就是把人機的標準夥伴關係倒置,不再由機器提供資料給人類當作判斷參考,而是把人類的判斷當成一個資料點,輸入演算法。谷歌首創將這個方法用於人才招募上,人才招募對該公司非常重要,但分析顯示,人機標準夥伴關係的成效很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在擔任谷歌資深人資長時發現,當時所採用的大多數新員工遴選方法近乎無效。他的團隊檢視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公司員工工作表現的差異;他們發現,錄用前的徵信調查(reference check)只能解釋7%的差異性,先前工作經驗的年資只能解釋3%,無條理結構的面試只能解釋14%(就是那種最常見的面試,在開頭時詢問:「你最大的長處是什麼?」,或「請逐項談談你的履歷表。」)博克說,這類面試的問題在於:它們形成了一種情況,其實是試圖在確認我們對此人的想法,不是真的在評估對方。

心理學家把這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我們只根據最少的互動,得出了一張快照,在無意間做出判斷,卻深受既有偏見和想法的左右。不知不覺中,我們從原本是在評估一位應徵者,變成了在尋求證據,確認自己的初步印象。

這又是把偏誤和毛病帶入一項重要決策裡。那麼,有什麼更好的人才招募方法?谷歌改為高度倚賴有條理結構的面試,這項因素對員工錄用之後實際工作表現的解釋度超過25%。所謂的有條理結構面試,包含一套用以評估應徵者的預先設定問題,例如評估應徵者的一般認知能力。谷歌採用了一種人才招募流程,所有面試官使用結構性面試,詢問應徵者大致相同的問題,博克解釋:「我們使用一致的面試評分表格⋯⋯,面試官必須評估應徵者表現如何,表格上清楚定義了每一項表現的等級⋯⋯。一份簡明的人員招募評分表格⋯⋯,把混亂、模糊且複雜的工作情況簡化,得出可評量、可比較的結果。」

在此方法中,個別面試官的判斷仍然受到重視,但這些判斷被量化,用以對應徵者打分數。博克認為,這個方法並未貶低面試流程或去人性化;相反地,應徵者也感謝自己受到客觀、公平的對待(透過新流程應徵但未獲錄用者,有80%表示會推薦朋友應徵谷歌),雇用決策變得更容易,因為「可以看出優秀者和普通者之間的清楚界線」,博克如此說道。

《機器、平台、群眾》立體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機器、平台、群眾》立體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安德魯‧麥克費為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首席研究科學家,專長於研究資訊科技對經濟、商界及企業的影響,以及電腦化如何影響競爭、社會、經濟及勞動市場。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為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專長於資訊科技生產力研究及資訊經濟學。

本文選自《機器、平台、群眾》(天下文化)。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