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後新冠時代經濟火車頭:當巨量資金從美國噴湧而出,對全球經濟是福是禍?

2021-07-01 11:10

? 人氣

無論是現在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的漣漪效應都遠遠超過中國增長帶來的效應,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仍然相對封閉,而美元在國際債務市場和外匯儲備中佔主導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紐約華爾街(美聯社)
(美聯社)

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一面惠及全球,另一面又埋下隱患。貿易激增讓其他國家從中受益,但許多國家也面臨通脹上升、美元走強和債券收益率上升風險,這反過來可能會抑制它們的經濟復甦。

自6月中旬聯準會官員暗示料在2023年底前加息以來,美元兌其他貨幣一路上揚。最近幾周,為抵消本幣貶值影響並抑制通脹,俄羅斯、巴西和土耳其的央行已多次加息。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駐倫敦經濟學家Tamara Basic Vasiljev表示,新興市場現在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借貸成本上升。她說:「但如果你的經濟是美元化的,你就會被迫加息,即使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到目前為止,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一直遏制著流入美國的資金流動,但聯準會政策的任何變化都將給許多新興市場帶來風險,特別是那些經常帳戶赤字巨大的國家。

以聯準會為中心的全球加息步伐可能會扼殺一些地方的復甦態勢,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債務高企之際。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的債務規模已升至逾86兆美元的創紀錄水準。

然而,如果聯準會繼續維持低利率,可能會引發全球資產價格泡沫。北歐和韓國的央行已經釋放出計劃收緊貨幣政策的信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抑制潛在的資產泡沫,尤其是房地產泡沫。

2021年6月13日,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聯合公報首度提及台海局勢(AP)
2021年6月13日,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AP)

對美國來說,在中國經濟日益轉向內循環並在國際上面臨越來越多的政治不信任之際,美國的需求繁榮可能有助於加強與盟友的經濟聯繫。

雖然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其在亞洲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已經被中國十多年來的崛起之勢削弱了。當北京方面為達到政治目的而限制或叫停某些商品的貿易時,澳洲和台灣等地更容易受到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

OECD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5%,到2026年的五年中,每年的增長規模相當於澳洲的經濟體量。

據OECD數據,美國經濟有望實現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強勁的復甦,今年料增長6.9%。美國的復甦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因為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是支撐全球貿易的基石。據德勤(Deloitte)2017年數據顯示,美國在全球最終消費支出中佔比約為27%,相比之下,中國僅佔11%左右。

其他國家的經濟產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消費支出,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數據,經通脹因素調整後,2021年美國消費開支預計將較上年增長約10%,創1946年以來最大增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