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專欄:百年中共向美國發動「優勢主導權」作戰

2021-07-01 07:10

? 人氣

中國共產黨今年迎來百年黨慶,連拉薩布達拉宮外都有繪製中共歷屆領導人的巨幅宣傳海報。(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共產黨今年迎來百年黨慶,連拉薩布達拉宮外都有繪製中共歷屆領導人的巨幅宣傳海報。(資料照,美聯社)

中共建黨於百年之前中國匍匐在列強腳下任人宰制的時代,經過漫長而艱難的戰鬥,通過層出不窮的犯錯與試煉,終於在42年前啟動改革開放之後,竭盡所能追趕,而在經濟、工業、科技、軍事、太空各方面日益強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今中國綜合實力逼近世界前沿地位,並且由此而興起「四個自信」,就是習近平所謂「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據此而向美國發起「優勢主導權」作戰,從地球到月球到火星,一場在全範圍爭奪全方位主導權的世紀性大戰的烈焰已經熊熊燃燒。

本世紀起日益自信的中國,已將支配力從神州大地向外伸展,並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可觀的影響力,諸如「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亞投行的構建與運作、聯合國規模最大維和部隊的派遣、援助貧弱國家新冠病毒疫苗的取得等,都已對稱霸世界百年的美國構成強大挑戰,在許多國際組織的影響力甚至已經超越美國。

中國憑藉日趨強大的綜合國力,已有一定能力去平衡與約制強權國家對世局的支配力量,並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力圖依照自己的意志重塑國際秩序。

單極性國際秩序趨向於兩強主控體系

美國上個世紀主導並建構了全球化體系,旨在為美國的利益服務,1980年代出現的「超級全球化」,卻為中國的崛起提供積極的助力。這個全球化新秩序近十年來已不再能充分滿足美國的利益,加上遏制中國必須建構新的圍堵性國際秩序,因此在川普(Donald Trump)時代被美國肆意破壞,到了拜登(Joe Biden)執政則繪製新的藍圖,希望重塑,中國當然不會俯首就範,於是加大力度建構一個與其抗衡的體系。

雄心勃勃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確信中國有資本、有資格與主導國際舊秩序的美國叫板,可以回擊它的一切攻擊,捍衛自身的一切利益。中國積極開展針對美國控制的反控制,一場激烈而持久的世紀性博弈已經開打。

美國總統川普稱,特別檢察官穆勒與前FBI局長柯密有私交,暗指審查不公(AP)
川普就職美國總統之後,對於中國極全力加以壓制。(資料照,美聯社)

這場影響世界深遠的戰役其實來得晚了。2020年5月,美國國務院發布《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方針》報告,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公開承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欲對華接觸以促其改變的政策總體上是失敗的。

經過川普政府在貿易戰中的摸索以及漫無章法的揮打,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應對中國崛起與擴張的新戰略。美國的這個新戰略,有學者將其概括稱之為「基於原則的現實主義」(the principled realism),美國多方並舉,對中國發起全面圍堵與遏制的「新冷戰」,表面上是以意識形態的原則性分歧區分我群與他群兩大陣營,但首要課題仍是維護基於現實主義的美國國家利益。

中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型企業

美國歷來建立世界霸權地位多不僅依靠軍事征服,同樣關鍵的是通過經濟與文化手段加以控制。1980年代在「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的理念支持之下,美國邁開超級全球化的大步,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進而將其全球戰略確立為「從軍事性擴張和控制轉變為在全球進行經濟性擴張」,期望在單極性國際新秩序中,將整個世界納入美國掌控的經濟體系中。

正當此時,中國度過政治不穩定的挑戰,在「蘇東波」的衝擊下屹立不搖,改革開放的動能猶虎虎生威,成為舉世最大且最具有潛力的市場。美國的全球經濟擴張戰略與鄧小平南巡談話之後中國的全面性市場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益使中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型企業,到處展現大幹快上的衝勁,由此而帶動經濟飛速增長。

1979年,中國副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卡特(Jimmy Carter)總統會晤。(AP)
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卡特(Jimmy Carter)會晤。鄧小平的經濟改革開放政策,為中國累積後來崛起的實力。(資料照,美聯社)

這段時期的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共嘗歷史性巧遇的甜美滋味。在彼此共促經濟的大背景下,相互之間政治上雖存著政治意識形態的分歧,偶爾也發生政治摩擦,但在經濟領域卻是搭配無間,境外企業源源不絕將過剩資本和技術導入中國,與其廉價勞動力及廣闊市場形成完美的互補。

在「和平演變」的單純思維下,國際人士朦朧中多懷抱促進中國發展進而改變它的想法,但絕大部分的力道用之於經濟合作,因而在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國家發展、實體經濟以及國民生活上都獲益良多,但在「和平演變」上卻進展有限。

美中穩定關係的壓艙石不見了

沈醉在美好的雙人舞中的美國與中國,逐漸形成了政治與經濟適度分離的兩條平行線,政治上的分歧幾乎存而不論,中國也通過經濟上的「讓利」與「惠美」緩和美國對中國在人權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東海問題上的壓力。美中經貿關係使兩國同蒙其利,彼此沐浴在由前灌滿的池中,遂使經貿成為穩定中國與美國及相關國家關係穩定的「壓艙石」。

好景維持了十幾年,2008 年美國經歷金融危機後出現經濟萎縮,但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綜合實力超日趕美,美中實力此消彼長,優勢漸減,出現平衡局面行將被打破的臨界點。

中國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的崛起一發不可收拾,日漸成為另美國心慌的噩夢。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意識到問題,但由於政治性格溫良,所吹拂的和風細雨根本扭轉不了趨勢,曾經響徹運銷的「和平演變」闇然失聲。

中國2012年換上新領導人習近平之後,採取強勢進取作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業升級緊張顯著,對外影響力快速增,在軍事上新式武器不斷投入,開製航母,在南海吹填造島並作軍事化部署。

在地緣政治上,習近平政府則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發動新式馬達構築新的政治版圖。

在意識形態上,習近平政府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否定民主、自由、人權等理念為普世價值,對外則宣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因而對美國的世界霸權圖景構成了日趨嚴峻的挑戰。

美國承認接觸政策失敗,「和平演變」戰略也落空

美國業已承認接觸政策失敗,連帶的「和平演變」戰略也落空。透過經濟促進民主化發展的理論,實際上源自一套簡單的現代化理論,即經濟私有化和市場化持續發展之後,必然推動市民社會興起和文化價值觀念趨於自由化,終將帶來多元主義和多黨政治,推動政治民主化。

這套美好的夢想不僅在多數發展後進國家無法體現,本世紀紀以來甚至出現全球性的民主倒退浪潮,而將其試圖套用在社會主義國家上,更是無所附麗,終將美夢幻滅。

中國完全不吃這一套。由於強勢崛起夯實了底氣,中共中央始終強調「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而堅決在現代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高歌猛進,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意識型態領域上爭奪優勢主導權。

2021年6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出席美國與歐盟峰會(AP)
美中兩大強權相抗結構生成。2021年6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出席美國與歐盟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習近平鞏固大權之後,明白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趨於成熟和定性」,並強調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不向西方民主化的道路,而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不僅如此,習近平還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在中國保持不變,而且要為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甚至要把中國模式推向世界:「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自稱中國的發展道路「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尤其在新冠病毒爆發後,相對於歐美國家苦無善策,防抗無力,凸顯中國政府體系在國家治理上的相對優勢;而美國選舉紛爭竟然發生群眾侵入國會滋擾的荒誕事件,暴露美國民主體制絕不完善。

美國政府這些失能與政治社會秩序蕩然的惡劣表現,更使中國許多官民產生強大自信心,更不迷信美國民主體制的優越性,益使中國在制度層面上出現爭勝的空間,力求爭奪發展模式的優勢主導權。

「一個世界、兩大體系」的結構逐漸成形

體制的對抗已成新冷戰時代的主軸。從體制認同到形成中的集團對峙,世界逐漸形成類似冷戰中兩大陣營的「一個世界,兩個體系」(oneworld, two systems)相互競爭的「新冷戰」格局,只是經貿上無法完全切割,所以與冷戰時代仍有不同。

拜登政府將美中之間的「極度激烈的競爭」定義為一種體系性競爭,認定中國是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威脅,因為中國是唯一能够綜合運用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對穩定、開放的國際秩序構成持久性挑戰的國家。

中美之間的競爭已進入體系性競爭階段,超出「戰略競爭者」的有限性;歐盟也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競爭者」。拜登政府將重建同盟視為最緊要課題 ,就是要建構一個與中國競爭的強大體系,所以中國承受的競爭壓力將是來自一個體系而不只是美國單一國家。

有別於冷戰時代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兩個體系之間的鬥爭,新冷戰由於彼此在意事型態、價值理念、政治制度與國際秩序等方面不在一個陣營,卻都在同一市場體系之中。雖然美國開始區隔高科技領域供應鏈,特別是在半導體、通訊設備、人工智慧,乃至於中國在網絡世界中廣設防火牆,希望隔離出另一個系統,兩個系統當然並非分處兩個平行市場,但一定程度的分庭抗禮是必然出現的。

川普試圖將同一市場體系做最大限度的脫鉤,但因不得其法,所以效果有限。拜登在這個基礎上作細緻化切割,除了繼續祭出封鎖禁令之外,另外在半導體方面試圖作出區隔,建立以美國具有高度自主性與支配力的產業鏈體系。

美中關係基於經貿上高度相互依存,所以不可能質變為兩個體系之間的競爭,同處單一但區隔越來越多的全球体系之内。美中關係的變化充其量是體系內的調整,而非體系性大國之間的對抗。未來即使美國切割供應鏈有所成,仍將與所謂「一個世界、兩個體系」的狀態存有差距。

拜登誓言為捍衛民主而戰鬥

美中兩國未來勢必在同一體系內的多數領域中進行持久性的激烈競爭。在後疫情時代中,中國將在與美國差距進一步縮小的跑道中爭鋒,一個衰退中的資本主義強國遇上一個上升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既單挑也打群架。

美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的領先正面對中國的全面追趕,已有被超越之虞。美國的霸權地位不僅受到一些反美國家的對抗,即使在自由資本主義陣營內也難以調和無法完全主控,甚至盟國內部存在的矛盾與分歧。美國還面臨內部政黨黨同伐異、國家治理能力衰退、基礎建設老舊落後以及社會對立尖銳、債務不斷高企等等危機,使其對外的行為能力打了折扣。

美國運勢處於歷史性的轉折拐點上,拜登舉起民主自由理念的寶劍,用以連結與動員世界主要國家共同抗拒中國重塑國際新秩序的的雄圖。拜登設定的優先目標是遏制中國。他誓言「直面中國的經濟惡行,反制其咄咄逼人、脅迫性的行為,頂回中國對人權、知識產權和全球治理的攻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機場發表演說。(美聯社)
習近平指人類社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但世界「多極化」趨勢没有根本改變。(資料照,美聯社)

相對於拜登著眼於美國立場,習近平放眼世界,他指出當前世界因為「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叠加」而進入盪變革,且人類社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但世界「多極化」趨勢没有根本改變。在中共看來,這四方面的赤字主要都是稱霸世界百年的美國造成的,歸根究底,就是美國追求單極化以獲取霸權利益有以致之。

為了挑戰美國塑造的有損後進國家發展的國際秩序與規則,習近平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藉以凝聚全世界自感被損害的國家,與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周旋到底,體制性全面競爭的態勢於焉成形,優勢主導權成為雙方廝殺爭奪的戰略制高點。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為《陳國祥觀天下》系列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