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撐萬華》苦撐虧損也不讓弱勢餓肚子 在地店家告白:其實是我要感謝他們…

2021-06-30 09:50

? 人氣

「對我們萬華人來講,幫助人是很隨手的事情!」這些店家以自身美食專業撐起一個個一家人只在4坪大空間生存、每月靠1萬元度日、疫情期間更慘逢失業的最貧困家庭,即便大難來臨,萬華人也展現最強義氣!(顏麟宇攝)

「對我們萬華人來講,幫助人是很隨手的事情!」這些店家以自身美食專業撐起一個個一家人只在4坪大空間生存、每月靠1萬元度日、疫情期間更慘逢失業的最貧困家庭,即便大難來臨,萬華人也展現最強義氣!(顏麟宇攝)

「對我們萬華人來講,幫助人是很隨手的事情、每個人都很願意──照顧好社區的小孩是我們身為社區長輩要做的事,你看到一個孩子吃飯有問題,不拉他一把怎麼說得過去?或許孩子哪天長大了,他也有能力幫助人、把善意擴散出去,並不是每個在萬華的弱勢都一輩子要受幫助……」

弱勢總是疫情裡第一波被海浪捲走的人,2021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全面攻陷台灣時,遭污名為首要「破口」的萬華更是如此──原先萬華因為低廉房租、便宜物價讓無數貧窮人得以生存、是台北市最包容弱勢者的區域,但當疫情襲來,從事底層勞工如洗碗工、工地粗工的家庭不只要為生計發愁、可能瞬間斷炊,單親家庭也擔憂全面停課下孩子待在家沒飯吃,但幸好萬華人就是義氣,大難來臨,也依然有在地店家願意撐起這些家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我們連身邊的人都顧不好,那還有什麼能做好?」南萬華超過30年的老店「家香味食堂」接班人米蘭達看見的不是弱勢,是在同一個社區裡生存、可能曾經跟她擦肩而過的孩子們。

即便疫情期間許多萬華店家選擇馬上停業、自己也在虧錢,卻也依然願意以自身美食專業撐起那些很可能一家人只在4坪大空間生存、每月靠1萬元度日、疫情期間更慘逢失業的最貧困家庭,營運近40年「蔴油李」店主老三說:「其實是我要感謝他們……」蔴油李不只在自主停業、前途茫茫時因為做美食給貧困家庭有了生活動力,也因為想把捐贈包裝做到最好、意外闖出「真空包」商機,這些在萬華發生的故事,寫下的是弱勢不會只是弱勢、誰都可能為萬華做點事的歷史一頁。

不惜成本捐麻油雞給弱勢,卻意外找出活路!萬華40年老店真空料理包開發之路

若要說台北市最適合弱勢者生存的一塊,那肯定是萬華區──此地以低廉租金與便宜物價吸引無數弱勢者入住,就算整個家庭每月收入只有1萬元、也能在收支預算掐緊緊的狀況下勉強生存,座落於萬華新安里的民間社福團體「台灣社區實踐協會」10多年來正是撐起許多這樣的貧困單親家庭。社工在第一線作戰,第二線則有萬華店家明白社工重要性、情義相挺,而這波疫情最相挺店家之一,就是原先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對面永豐銀行設攤、一開30年的「蔴油李」接班人老三。

20210709-萬華疫情專題配圖,蔴油李,停業歇業,宅配外送,黑貓宅急便。(顏麟宇攝)
即便蔴油李因疫情停業,老三也沒閒下來,準備傳承自媽媽的麻油雞給萬華弱勢家庭。(顏麟宇攝)

「我小時候苦過,很懂這種感受……」老三在這次疫情以前就開始捐食物了,起先是萬華新和國小有不少清寒家庭、單親家長忙於工作,這些家長沒辦法在小孩下課時準時接,學校就提供課輔班、需要餐點,老三因為在地民進黨籍議員吳沛憶牽線開始每周固定供餐兩次、一做超過兩學期,直到2021年5月份三級警戒全面停課。

即便學校停課、蔴油李停業,老三也沒閒下來,她又聽聞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服務貧困家庭的事情,知道很多爸爸媽媽必須身兼兩份工作才能養活全家人、又因疫情深受衝擊,剛好她冰箱有大量食材必須銷掉,又開始供餐了。

蔴油李的滋味是李媽媽對孩子的愛,老三說從前媽媽因婆媳衝突離家,離家後雖然賣鹹湯圓、剉冰賣到有點口碑累積,卻又碰到婆家打壓、給屋主壓力說不能租給她,是一些看不過去的在地人幫忙才能移到永豐銀行騎樓下,開始賣起麻油雞。

蔴油李的雞心堅持剪開將血塊處理乾淨、連白菜滷的紅蔥頭都堅持自己用雞油炸,老三雖然曾跟媽媽抱怨過「別人都買現成的耶」,卻也承襲媽媽的用心、即便是免費的捐贈餐點也秉持細心。老三起初捐給貧困家庭時僅用一般外帶耐熱袋包、發現冷凍時易破,她怕社工發的時候湯汁漏出來不好看、收到捐贈的家庭感受不好可能也不好意思說,便主動著手開始研發真空包──當時她也沒想到,為弱勢家庭特製開發冷凍物資包,竟成了日後商機。

20210709-萬華疫情專題配圖,蔴油李。(顏麟宇攝)
蔴油李連白菜滷的紅蔥頭都堅持自己用雞油炸,老三雖然曾跟媽媽抱怨過「別人都買現成的耶」,卻也承襲媽媽的用心。(顏麟宇攝)

疫情對蔴油李衝擊確實很大,老三說當時才剛找到店面、開幕僅僅3天就碰到疫情強襲──第一天人山人海、第二天業績掉一半、第三天因為疫情掉9成、第四天煮到一半營業額僅700元就得知確診180例提早收攤停業,接著迎向三級警戒。停業時不能冷凍的內臟食材只能丟掉、心痛不已,在地議員吳沛憶介紹幫忙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的貧困家庭,老三才有了新的生活動力。

「那時真的像無頭蒼蠅,有3­、4天空窗期,我每天都在店裡一個人坐著,還好後來決定做餐點給他們(弱勢家庭),我慢慢研究、開始忙,一心想著要幫他們就不會停在悲傷裡、不會去胡思亂想『我該怎麼辦』……

熱呼呼的麻油料理要放進真空包不容易,封口冷卻會縮水、還有「假性沸騰」狀況,從未做過真空幫的老三一開始自然吃足苦頭,但她堅持捐出去的東西也要有誠意,肉質要跟原本一樣又甜又鮮嫩、一試再試不知試吃多少,老三終於做出原汁原味的蔴油李真空包──這時她想起那些每逢年節都會從南部上台北吃蔴油李的老客,開始做起宅配生意、又因作家林立青推薦瞬間爆紅,雖然到目前也只能打平房租成本,她已很感謝。

「她怕我們小孩吃了燥熱,她的麻油雞都不炒的,我們這家麻油雞的作法是從媽媽開始……」一般麻油雞是爆香後丟雞肉下去煮、整鍋加水催到熟,蔴油李作法卻相當費工,豬大骨雞骨先跑活水再熬高湯,另外起鍋將整隻黑羽土雞燙到7、8分熟後撈起來,待4小時放涼再讓顧客挑部位下去燙、組合上桌,鎖住雞肉鮮甜──雖然一般想到麻油雞就覺得燥,如老三所言,蔴油李的餐點是媽媽為孩子設計的、夏天也可以吃,分別清燙的土雞也沒有一般麻油雞久煮過老的問題、鮮甜彈嫩,整份麻油雞吃起來就是鮮美清爽、欲罷不能。

20210709-萬華疫情專題配圖,蔴油李,麻油雞,真空包裝。(顏麟宇攝)
老三堅持捐出去的東西也要有誠意,肉質要跟原本一樣又甜又嫩、一試再試不知試吃多少,老三終於做出原汁原味的蔴油李真空包。(顏麟宇攝)

「我有去實踐協會粉專跟他們說:感謝你們救了蔴油李,是因為你們我才想到要做真空包。」老三說,在她眼中弱勢者不只是被幫助的人、也提供契機讓她能稍稍站穩腳步,他們才不只是弱者,他們給的能量超乎想像。

餐飲老闆苦撐外送見識最暖心意:很多人想幫弱勢、也想幫萬華店家

談起這次疫情衝擊,擁有海產直送吃到飽的「八海精緻鍋物」、個人小火鍋「食焱廠創意鍋物」、「Cho café(如固咖啡)」的萬華在地餐飲業老闆賴珮立就嘆氣:「咖啡廳就是要享受氛圍,如果要外帶,去小七就好啦!」5月10日起確診案例就紛紛被歸向萬華、客人不來、員工緊張,賴珮立在三級警戒前就決定先自主停業──儘管是這樣慘烈的時刻,賴珮立看著無法久放的大量新鮮蔬菜,第一想到的仍是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服務的、萬華貧困家庭的孩子們。

如同許多萬華店家,賴珮立也不是第一次捐食物幫助人,而且一捐就誠意滿滿。她曾跑去萬華在地名店「三味食堂」買好料響應一人一菜街友尾牙、提供自家店裡哈根達斯冰淇淋給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的孩子辦耶誕餐會、甚至後來也招待孩子們到八海火鍋吃到飽──那些人們以為貧窮人不該擁有的,她都願意給,她太明白「好吃的東西」能給人多少力量。

20210710-萬華疫情專題配圖,食焱廠創意鍋物,涮涮鍋,防疫旅館餐點外送服務。(顏麟宇攝)
如同許多萬華店家,賴珮立不是第一次捐食物幫助人,她太明白「好吃的東西」能給人多少力量。圖為食焱廠員工疫情期間烹調火鍋。(顏麟宇攝)

「疫情期間要捐便當,一般會想到醫護,但很少人會想到弱勢家庭啊……」賴珮立嘆,沒接觸過的人可能聽不懂「社區實踐」是什麼,協會確實也一路走得辛苦,但只要接觸過的人都會知道陪伴一整個貧困家庭、陪著家長跟孩子一起解決生活困境之重要性,也很自然會力挺。

也因此,當賴珮立擁有的所有餐廳因疫情停業時,她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單純把蔬菜捐出去,本來是打算請員工親自煮成火鍋送給孩子吃,在積極協助萬華社福團體的林立青建議下,她才將蔬菜捐給隔壁中正區南機場里長方荷生的食物銀行,讓方里長做成便當發送社區弱勢與獨居老人。

賴珮立原先是因為擔心疫情、要保護員工才停業的,但很快地,她開始意識到萬華的困境:「很多萬華朋友單身自己住的很害怕,他們不敢出門、住套房沒辦法自己煮飯,萬華很多店家也都沒開,但外送員會怕萬華、叫外送也叫不到──我住中正區,他問我說我家有沒有Uber Eats,我說有啊,他們都嚇一跳!」5月25日起她開始籌備旗下食焱廠創意鍋物、Cho café的外帶營運,6月1日開始、之後更推出外送,更特別設是標榜「只送萬華」。

20210710-萬華疫情專題配圖,食焱廠創意鍋物,涮涮鍋,防疫旅館餐點外送服務。(顏麟宇攝)
因疫情初期外送員不敢送萬華、單身獨居者陷入沒飯吃的窘境,賴珮立旗下餐廳推出外送後,第一標榜的就是「只送萬華」。(顏麟宇攝)

「外面的人都說萬華很可怕,但萬華人還是要吃東西啊,我就送萬華、一鍋最低158就送,外面不送食物進來沒關係,我送食物給你們!」賴珮立坦白說現在開店就是虧錢、只求虧少一點而已,重啟外送依然是虧本生意,但她想想沒飯吃的萬華鄉親、想想自家對未來茫然的員工,就咬牙做下去。

「但萬華鄉親真的很好,真的只訂一鍋讓我們外送的很少,大家都是互相體諒,客人說你們店家這麼辛苦、只幫我送一鍋怎麼好意思……」即便萬華在疫情下飽受污名,賴珮立看見的是萬華特有的善良體貼。甚至,還有鄉親在地方社團「我是萬華人」貼上食焱廠4人份鍋物、直呼肉料爆量物超所值,貼文瞬間超過800人按讚,雖然賴珮立本意是幫萬華,卻被萬華拯救了。

「很多人真的很好心,我開始做生意才感覺到很多人不是只有在罵萬華、很多人都理解萬華店家的困境……」也因為這些溫暖,談起凡確診者都被放大「去過萬華」、甚至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於6月11日驚人失言「萬華破口」一事,賴珮立都不那麼在意了:「那是政治口水,他要甩鍋給我們、我們有很多委屈,但大家會為了我們發聲,他要口水去口水,我們把事情做好就好。」

20210710-萬華疫情專題配圖,食焱廠創意鍋物,店家萬華地區外送服務。(顏麟宇攝)
儘管疫情令人難熬,賴珮立讓旗下八海、食焱廠火鍋店員一起做外送撐萬華。(顏麟宇攝)

如今賴珮立苦撐虧損照顧員工也照顧萬華人,即便能力有限,她也希望在7月份開放顧客認捐餐點、送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的孩子們吃火鍋,甚至在這之前就有朋友主動問能不能串聯認捐,「他想捐給弱勢兒童跟獨居老人,也想幫萬華店家。」是這些善意讓店家有力量挺過疫情,他們看似只是做生意,卻給出了、也收到了最溫暖的萬華心意。

飄香30年滷肉飯視貧困家庭如鄰居:這是我們身為社區長輩該做的

位於昔稱「加蚋仔」的南萬華、一開30年還曾被總統蔡英文朝聖過滷肉飯的「家香味食堂」,二代接班人米蘭達說南萬華雖然看似路上有人、不像艋舺一樣一大群外地人瞬間蒸發,但其實店家生意也受到不小衝擊;加上當初看著萬華區確診數飆升、家裡老人家年事已高,米蘭達也是果斷決定停業:「我們工作生活都在這,那時候沒辦法去想營收的部份,能健康活下來最重要。」

就如許多萬華店家一樣,米蘭達雖然果斷停業也不知道食材怎麼辦,尤其家香味的招牌土魠魚羹用的是「真的土魠」,跟外面偷換其他魚種的不同、一斤價格300元,疫情爆發前一叫就是20萬,再加上過去每天工時長達14小時、三級警戒期間一瞬間閒下來真的受不了,米蘭達決定在停業到復業後都持續穩定做便當送給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的貧困家庭──在她眼中這些家庭不只是「弱勢」,而是生活在她周遭的、剛好碰到困難的鄉親。

2021078-萬華疫情專題-萬華在地店家:家鄉味食堂。(柯承惠攝)
疫情期間,米蘭達在停業到復業都持續穩定做便當送給貧困家庭,在她眼中這些家庭就是生活在她周遭的、剛好碰到困難的鄉親。(柯承惠攝)

「我看到疫情期間小朋友停課在家、沒東西吃,我就問他們需要便當嗎──剛好他們有需要、我東西也很多,我這是請他們幫忙我消耗食材。」米蘭達說認識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是因為一場募款餐會,坦白講她也不記得那是什麼餐會了,但只要這些孩子有需要,她都願意協助出餐:「我能力所及我就幫忙,這沒有超出我的能力範圍。」

2021078-萬華疫情專題-萬華在地店家:家鄉味食堂。(柯承惠攝)
米蘭達對萬華貧困家庭的心態是「幫忙」而不是「做愛心」,主要原因就在於她也在這片土地上長大、小時候也曾經歷過底層勞工家庭的苦。(柯承惠攝)

米蘭達對萬華貧困家庭的心態是「幫忙」而不是「做愛心」,主要原因就在於她也在這片土地上長大、小時候也曾經歷過底層勞工家庭的苦──老爸當初會從路邊攤做土魠魚羹跟滷肉飯就是因為家裡負債,老爸堅持不接受外界幫助、靠著一份餐30元50元的營收花了近30年把債務還完,米蘭達的童年過得辛苦,但如今她長大了、有能力了,她開始想:「這些都已事過境遷、走到這裡,現在我們有能力,就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底層勞工有上工才有錢、沒上工就沒錢,米蘭達知道為生計奔波的家長往往難以顧及孩子課業、又沒有錢讓孩子去安親課輔班,「以前我爸媽也一直都在忙開店、沒空管我們,我也曾經是小朋友,我知道陪伴真的滿重要。」為了生活就已心力交悴,誰有能力去想什麼改變未來?這些家庭是每月收支掐緊、命懸一線撐過來,一碰上疫情衝擊就可能失業、可能連吃飯都有困難,而米蘭達願意為這些家庭煮飯,這是她的專業、老爸的心血。

他們都生活在我這社區裡、孩子們可以算是我學弟妹,他們現在連吃飯都有困難,我們的專長是煮飯做菜,就用最實際的行動去支持大家──老闆他守了一輩子的滷肉飯可以回饋到社區小孩,這也是他的心意。」

從5月15日三級警戒開始至6月底,家香味就持續在自身能力範圍一周供餐一天,便當以當季時蔬搭配變化、當然也有家香味引以為傲的亮晶晶滷肉飯。米蘭達不只是做愛心,她希望這些家庭吃得開心:「我如果下班能吃到好吃的東西,真的會有今天疲勞的消除的感覺,我也希望他們可以在辛苦時刻至少吃飯是開心的,不用想『唉下一餐怎麼辦』──這飯盒是我們滿滿的心意,給他們滿滿鼓勵。」

2021078-萬華疫情專題-萬華在地店家:家鄉味食堂-滷肉飯。(柯承惠攝)
「老闆他守了一輩子的滷肉飯可以回饋到社區小孩,這也是他的心意。」(柯承惠攝)

即便6月底家香味食堂恢復外帶、推出真空滷肉汁與滷味包,米蘭達坦言現在收入也不一定能跟水電瓦斯人事食材成本打平,但她還是願意供餐給弱勢家庭,這些人就是她的鄰居、她無法放著不管,她也相信有一天孩子會跟她一樣有能力回報社會:「對我們萬華人來講,幫助人是很隨手的事情、每個人都很願意……沒有人天生就想當弱勢,或許孩子哪天長大了,他也有能力幫助人、把善意擴散出去,並不是每個在萬華的弱勢都一輩子要受幫助。」

疫情究竟會持續到什麼時候誰也說不準,生活模式恐怕一年之內都不會改變、店家收入依然有限,但米蘭達很是感念的就是萬華店家之間同心協力、將貧困弱勢者視為鄰居一般關心。

說起萬華總有人想起電影《艋舺》想起兄弟,雖是偏見,但萬華確實有股特別的義氣──像蔴油李、賴珮立、家香味這般即便虧損也不願意讓弱勢餓肚子的人並非少數,甚至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同情,是想讓對方感受美味料理的一片真心真意、甚至在助人過程也得到滿滿努力,即便疫情重創萬華,也將留下這些最美的人情與義氣。

本篇文章共 6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