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中國坦克轟隆巨響下,台灣必須了解的事

2021-06-30 07:00

? 人氣

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一連串對外政策引起了西方國家的警戒。(資料照,美聯社)

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一連串對外政策引起了西方國家的警戒。(資料照,美聯社)

100年前的7月1日,中共建黨,於今業已造成地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快速崛起壯大,鼓動「東升西降」風潮,令西方世界生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世紀稱霸世界至今的美國,對中國的嚴峻挑戰坐臥難安;多數世人奉為普世價值的自由人權民主法治概念被其視若草芥,致令自由國際秩序的信奉者感到如芒在背;長遠浸淫於歐美文明體系中的台灣與香港則因現狀被改變或者面臨改變威脅,所以遑遑不可終日。

中國是新興強權,正挾強大國力致力於翻轉二次戰後國際秩序;中國是另類霸主,正逞其威勢撞擊近代以來普行於世的主流文明。

中國再三保證和平崛起,但稱霸世界幾世紀的西方國家憂心好景不再,他們在想像中聽到遙遠的北京響起轟隆轟隆的坦克聲,聲響由遠而近,由小而大。這個令他們惱怒的聲響,隨其軍力躍升而日益嘹亮,伴其影響力的擴張而聽起來更加刺耳。

美中競爭重點在於信奉的價值體系

美國的政要與人民焦心懸念著中國的趨強動態,他們聽到遙遠的北京傳來坦克發出超趕美國的轟隆轟隆聲響,心理盤算著:美國是否將在這場世紀性對壘的賽事中敗北,而將世界霸主地位交棒給中共?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國會發出豪言壯語:「我們正在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競爭,以赢得21世紀。」他對美國終將得勝信心滿滿,聲稱必將重新領導世界,不僅在軍事上保持優勝地位,也力求在價值理念上站穩道德高地。

美國總統拜登28日晚間發表國會聯席演說,他身後的是參眾兩院議長賀錦麗與裴洛西。(美聯社)
拜登在國會的演說,對美國終將得勝信心滿滿,聲稱必將重新領導世界。(資料照,美聯社)

拜登還告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對許多世界領導人說過的話,「美國不會從我們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承諾中退縮。當基本人權受到侵犯時,任何負責任的美國總統都不能保持沉默。總統必須代表我們國家的本質。」基於這套理路,拜登聲言美國與中國所爭者,不僅是世界霸主,也在於誰所信奉的價值體系能恆久居於世界主導地位。

中國大陸所信所行的價值體系是另外一套。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週年紀念峰會上發表談話指出:「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凌、霸道。」他意有所指,而且箭頭對準美國。

中國最在意的「內政」就是台灣問題

美中世紀霸主地位之爭的焦點,可從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說法窺知。他在北京與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一次視訊交流中歸納,從戰略層面提出5點單方面的要求:第1,希望美國客觀認識和理性對待中國的發展。第2,希望美國與中國走出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路。第3,希望美國尊重和包容中國自主選擇的道路和制度。第4,希望美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第5,希望美國停止干涉中國的內政。

言外之意,美國所作所為完全背道而馳,無法「理性對待」中國崛起,不願與中國「合作共贏」,不肯「尊重和包容」中國的制度,未能遵循「多邊主義」,甚至「干涉」中國內政。

王毅最在意的中國「內政」就是台灣問題,聲稱台灣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也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王毅又說,「打台灣牌非常危險,是在玩火」。王毅希望「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不要試圖挑戰和突破中方政策的底線」。

2021年3月,中國人大、政協「兩會」登場,王毅(AP)
王毅對美國喊話,希望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無法認同「停止干涉中國內政」的說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阿拉斯加與中國外事要員會談時強調,「將永遠為了我們的原則、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朋友挺身而出」,所以將「深切關注中國的行為,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灣的行為、對美國的網路攻擊,對我們盟友的經濟脅迫」。

布林肯強調,涉及新疆、香港、台灣的事務不只是中國的内政,因為「所有這些行為都威脅了維護世界秩序的國際規則,因此它們不是内部事務。」他還自信滿滿地說:「拜登總統還是副總統時訪問中國,與當時還是副主席的習近平提到過,賭美國輸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賭注。在今天也是如此。」

美國近3任總統亟思遏制中國繼續崛起

今天也是如此嗎?多方面的事實顯示,美國贏的本錢已經減少了;相對而言,中國不輸的本錢增加了。美國與中國的綜合實力差距越來越小,所以世人感到所聽到的中國坦克聲響越來越嘹亮。首當其衝的美國心有戚戚焉, 近3任總統為此而亟思遏制中國繼續崛起之道,以免其對美國霸主地位構成更大威脅。

歐巴馬(Barack Obama)聽聞中國坦克啟動的聲響,他有所警覺,於是將美國的反恐大船掉頭,駛回亞洲,對準中國,但他的實際作為有限,眼睜睜看著中國坦克的戰力不斷增強。

川普(Donald Trump)發出對中國的絞殺令,掄起巨棒揮刀中國,進而邁開全面對抗行動,發出轟擊中國坦克的巨大聲響,雖聲勢驚人,但失之粗暴,缺乏長遠策略,所以未能取得明顯的壓制效果。

川普。(美聯社)
川普執政時期,全面升高了美中對抗的態勢。(資料照,美聯社)

拜登半個世紀之前就在參議院注視著中國起造坦克,他對其威力與戰法了然於心,於是謀定而後動。他高舉價值理念大旗號召,並精心展開外交布局,將抗中大戰作戰略性調整,朝廣度結盟與深度精耕的方向前進。他還提出雄心勃勃的振興計劃,要從提高美國總體競爭力的基礎建設與產業發展著手,以厚植實力,壓倒中國。

全球主要國家都被捲入美中對抗的強烈旋風中。歐洲人同樣在想像中聽到北京傳來的坦克轟隆轟隆響聲。他們心驚五百年來歐洲傲然於世的現代文明備受威脅,隨而針對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發力雖輕,卻使中國承受重重的撞擊。

歐洲微調外交路線,日韓與美共同作戰

歐洲微調外交路線的考量,正如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所說,「中國顯然想以自己的方式來打造世界秩序」。卡倫鮑爾強調,歐洲和西方不能是比較弱的那一方,「如果我們希望未來世界看起來像我們從民主視角所看到的,那我們就必須做些什麼」。現代文明發祥地的歐洲向中國坦克遂行的文明襲擊展開反擊。

新納粹主義思想滲透,德國國防部長克朗普─卡倫鮑爾宣布解除特種部隊(KSK)部分單位(AP)
卡倫鮑爾認為在中國和歐美價值體系的競爭中,歐洲和西方不能是比較弱的那一方。(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力求加強經貿合作來緩和彼此的矛盾。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期盼雙方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對方,「在合作當中妥善化解分歧,讓中歐關係穩步前行」,但風雲已變,這個防範歐洲成為美國制華夥伴的期望恐難圓夢。

比鄰中國的日本也感受到北京轟隆轟隆坦克聲,對其構成的潛在威脅十分惦掛。韓國也在美國積極拉攏的名冊前列中,以其強大的半導體生產能量與美國結盟,盼在遏制中國半導體科技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上能與美國並肩作戰。

美、歐、日、韓在臆想中聽到中國坦克轟隆轟隆響,主權早已回歸中國的香港,不只耳聞坦克聲,而且眼睜睜地看見北京的政治坦克開進香港,以霹靂之勢輾壓香港人訴求高度自治的抗爭運動。經過一年的隱忍,北京先頒布了《港區國安法》,以嚴刑峻法平定秩序,進而改變了選舉制度與遊戲規則,確保非屬北京確認的非「愛國者」進入政府體系,而且檢控了一票運動先鋒與民主派代表。香港一場浩浩蕩蕩的「反送中」運動於焉大逆轉。

台灣在反中親美的路徑上越走越急

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台灣,與香港同為北京實踐一國兩制的既定規劃區。近年來從海峽中線之東傳來的戰機穿過天際的尖銳聲響越來越大,台灣人所聽到的北京坦克聲響越來越是震耳欲聾。一些腦袋清醒的台灣人驚覺,和平統一的聲調越來越微弱,武力統一的音調越來越高,所以越來越擔憂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民主體制以及融合中西文明的生活寶地有淪喪之虞。

總統馬英九於台北賓館會晤第十四任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會後一同步出會談現場。(顏麟宇攝)
蔡英文(左)接替馬英九(右)的總統職位後,台海兩岸氣氛也為之大變。(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自詡為民主聖地,深信與中國大陸的專制體制水火不容,尤其總統採行直選制度之後,民主深化發展,主體性意識越來越強,抗拒統一的民意越來越成為主流性共識。近年在美中對抗加劇的大格局之中,台灣恰由本土性政黨執掌政治大權,由於外在情勢強力推引,加上內在的維繫政權於不墜的需求,在反中親美的路徑上越走越急,這個走向與北京意旨背道而馳,所以中共加速完成統一的心念更加急切。

處在美中戰略接戰的核心地帶,台灣面臨的國安危機越來越大,如何維持台海和平,確保台灣的體制恆遠維繫不變,已然成為台灣民眾以及全球理念契合人士的共同憂慮。

台灣若被中國攻陷,表徵歐美文明萎縮

台灣的安危與歸向具有重大的戰略轉折與文明起落意義。如果台灣被攻陷,則預示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轉入守勢格局,傳統的陸權蛻變為強大的海權,迫使美國走上戰略收縮之途;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上,則表徵歐美文明版圖的萎縮,混合著社會主義威權與中華文明餘緒的現代中國文明的威權政府將再下一城,台灣將步隨香港之後逐漸「脫西入中」,成為中國主權統轄與中國社會主義文明浸染的非西方領域。

沉迷於統獨之爭的台灣民眾,必須深切明瞭建黨百年的中共,基於什麼思維,正在運用什麼方式,如何重整戰略與文明版圖。首當其衝的台灣,是全世界最沒有資格不了解中國的群體。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標題為:台灣人最沒資格不了解中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