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蘋果日報》停刊,為何被視為香港新聞自由與「一國兩制」的終結?

2021-06-24 11:10

? 人氣

香港中大高級講師陳惜姿對BBC中文表示,壹傳媒是最早做調查報導的香港媒體,其出現前,其他主流媒體傾向「以客氣方式」做新聞,向各界給足面子,但壹傳媒「夠膽、不畏強權、不怕得罪人,只要報導值得做也不怕打官司,調查報導很出色」。其他媒體也意識到壹傳媒對調查報導的力度,而紛紛設立偵查組、調查報導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壹傳媒憑其調查報導獲獎無數,例如早年揭發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佈加大汽車首次登記稅前偷步買車避稅,梁錦松因而下台;2018年,《蘋果日報》2018年曾報道香港一條新建鐵路線的承辦商建造車站時沒有跟隨標凖建築,影響車站結構和安全,香港政府要就事件作出調查。

陳惜姿曾在壹傳媒工作超過十年,她說集團不惜成本投資調查報導令她印象深刻,例如《壹周刊》曾經調查一名地產界人士的資金來源,不惜花費十多萬去查許多單位背後的業主,後來揭發銀行和他私通,香港防貪部門廉政公署要作出行動。

Reuters

「如果你不花錢做前期調查是做不成這些調查新聞的,你花十幾萬港元去找一個隨時做不成功的故事,其他媒體怎會願意,但壹傳媒就是願意給資源,讓同事去追查值得做的故事。」

陳先生則對BBC中文表示,在《蘋果》擔任記者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其「不畏強權」的作風,吸引很多「吹哨人」願意向《蘋果》提供獨家資料,因為相信《蘋果》願意偵查下去。如今壹傳媒沒有了,可以讓讀者信任會作跟進調查報導的媒體又少了一個。

陳先生則說:「在《蘋果》的同事不會把新聞工作當作一份工作,而是要發揮第四權的作用,一旦沒有了一份敢於批判的媒體,那些社會問題也會存在,如果官員、企業隱藏不當行為,媒體未能揭發,損失的會是香港市民。」

《蘋果日報》在香港的公信力向來不算高,但近年來,不少香港傳統傳媒企業被有中國大陸背景的資金收購,開始自我審查,在「反送中」示威報導中也有所避免,《蘋果日報》成為眾多傳統媒體中,唯一一家公信力程度提高的媒體。

陳惜姿說:「《蘋果日報》的出現是體現香港的自由,現在《蘋果日報》終於都沒有了,這意味原來已經容不下反對聲音,說好的『一國兩制』,必然令人大失信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