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德國也曾迫害同性戀者!惡法〈第175條〉受害者99歲過世 終身未能平反

2017-12-24 11:00

? 人氣

納粹受害者勞穎格於19日晚間過世。他曾因〈第175條〉被拘留5個月,向政府申請求償遭拒。(Lauingers@Wikipedia / CC-BY-SA 4.0)

納粹受害者勞穎格於19日晚間過世。他曾因〈第175條〉被拘留5個月,向政府申請求償遭拒。(Lauingers@Wikipedia / CC-BY-SA 4.0)

德國「聯邦議院」6月通過法案,為遭受百年惡法判刑的男同性戀者平反,宣告其遭定罪的判決無效,跨出性別平權的一大步,然而並不是所有受害者都能洗刷自己的汙名或得到政府補償。19日晚間,曾在納粹德國與戰後西德受迫害的同志勞穎格,於法蘭克福的養老院病故,享壽99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勞穎格終其一生為同志發聲、爭取權益,積極對抗反猶太主義和恐同歧視,並為曾受司法迫害的同性戀者爭取權益,但一直到逝世,他都未能替自己平反或申請補償。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許多德國的同志運動者都為勞穎格(Wolfgang Lauinger)打抱不平。同志團體「赫希菲爾德基金會」(Bundesstiftung Magnus Hirschfeld)發推文表示:「直到最後,勞穎格都為了遭刑法〈第175條〉迫害,因而被判刑入獄的同志奮鬥、爭取平反和補償。我們向他表達敬意。」

1871年5月15日,德國刑法〈第175條〉(§ 175,Paragraph 175)問世,該法將男性之間的性行為視為犯罪。納粹時期,政府加強執行這條惡法,並將最長刑期上修為5年。1933年到1945年大戰結束期間,約有5萬名男性因〈第175條〉而被判刑、下獄;其中5000人可能被送去集中營。1949年之後民主化的西德不但沒有立刻廢除,反而雷厲風行。戰後東西德兩國的法律發展並不統一:東德逐漸減輕〈第175條〉的判罰標準,並於1988年廢除該法條;但西德在1949年到1969年間,則繼續沿用這條惡法。1969年西德總算將同性戀除罪化,而直到兩德統一,〈第175條〉才在1994年完全撤銷。

拘留5月,幸運躲過牢獄之災

勞穎格是同志,而父親是猶太人,因此對納粹時期的迫害感觸甚深。1941到1942年間,他因身為「搖擺少年」(Swingjugend)的一員而下獄8個月。納粹德國時期,爵士和搖擺舞(swing dance)等美國流行文化被視為反抗的象徵,搖擺少年擁抱這些外來流行文化,拒絕服從納粹意識形態,不願加入當時德國唯一的青年組織「希特勒青年團」(Hitler-Jugend)。勞穎格出獄後躲了起來,平安度過了戰亂時期。

二戰後,西德沿用納粹德國版本的〈第175條〉,繼續迫害同性戀族群,更在1950至1951年期間,於法蘭克福(Frankfurt)發起一連串拘捕、起訴、審訊行動,期間逾200人遭逮捕,當中有些人選擇自殺。勞穎格也因這條惡法被逮捕、拘留5個月,不過沒有遭到起訴,因為目擊者拒絕指證他。據統計,直到1994年廢除〈第175條〉,西德約有7萬名男性被惡法治罪,形同大規模的司法迫害。

沒有因〈第175條〉受刑 德國政府拒絕賠償

1994年廢除〈第175條〉後,又過了23年,德國終於通過法案,受害的同志得以平反,也可向政府求償。然而致力參與同志平權倡議活動的勞穎格,卻無法沿用平反法,司法部也拒絕他的求償申請,因為1950年他只遭逮捕、未被判刑。勞穎格曾向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表示:「他們讓這項法案變成鬧劇。一個人被關了5個月,他最後到底有沒有被判刑根本無關緊要。」

2017年6月30日,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表決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支持派議員歡欣鼓舞。(AP)
2017年6月30日,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表決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支持派議員歡欣鼓舞。(AP)

綠黨(Grüne)前國會議員、同志平權工作者貝克(Volker Beck)表示,他對勞穎格平反不得的遭遇,感到「難過且憤怒」。貝克在推特上寫道,勞穎格希望國家認可他的尊嚴,「但(德國司法部長)馬斯(Heiko Maas)、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都拒絕了他。」

貝克曾見過勞穎格幾次,他說勞穎格心思敏捷、意志堅定,希望自己的遭遇可以幫助同性戀者平反。「他的經歷如此不尋常,接連被兩個不同的政府迫害。他不斷地敘述他的經歷,盡可能讓更多人了解同性戀者的處境。」貝克說,政府的同志平反法案侷限太多,對於勞穎格和其他經歷類似的受害者而言,反而非常不公平,「勞穎格認為,國家不重視他的尊嚴。」

而馬斯接受Buzzfeed訪問時,只說他很難過,因為平反法案無法適用於勞穎格的案例,還說:「我不知道還能怎麼彌補。」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