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文人適合做「文化官員」嗎?

2014-12-18 11:50

? 人氣

但我個人最早讀到這個以「個人小敘述彙聚成國家大歷史」為理念的計畫時,並沒覺得它真能變成一個「遍地開花」深化到民間和庶民中去的普及行為,甚至認為這很像知識份子一廂情願的理想——因為現實中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去搜集、整理、再上線發佈。單看一個網站本身,我們也無法體會臺灣政府在各個地方乃至偏鄉為落實這個計畫要花多少功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上個月,因為九合一選舉的機緣,我去到臺灣西部鄉下,路過虎尾縣一處很不起眼的舊時糖鐵車站時,卻一眼見到陳舊的木頭門廊上,掛著一塊藍色的「臺灣故事島」計畫「故事搜錄站」標牌,牌子上有聯絡收錄故事的專線電話號碼……

全臺灣像這樣的搜錄站有68個,以及兩輛南來北往去收集故事的行動列車,各個縣市的「故事」收集回來之後,就會被歸檔進入「臺灣故事島」的線上平臺。而「臺灣故事島」兩百多萬點擊率的背後,凝聚了17個地方政府、4個生活美學館和300多個民間團體與文史工作室的搜錄團隊與志工的付出——這樣龐大的工程,是龍應台執著地去加以推動的,她看重以庶民為主角的個人史,並相信去挖掘和共用這些個人記憶,有助於令整個社會逐步沉澱出新的共識——儘管在當今的時代,獲得共識這件事在變得愈加艱難。

沒有什麼比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年輕世代的崛起,對文化的顛覆更為劇烈——包括媒體對傳播內容的選擇、整個社會中的情感動員方式、人們獲取資訊的即時性和真確度、乃至人們對傳統「文人」的態度,一切都已變得完全不同。當年的《野火集》如果放在今天發表,同樣的思辨力度和犀利程度,大概都未必能登上「網路熱帖」的排行榜。

所以聰明如龍應台,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新媒體並非只是一個技術,因為技術改變了內容,內容形塑了價值觀。用或不用這種新的傳播技術的人,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兩種價值觀的群體。」可惜她所辭別的那個傳統政府,並未像她一樣對世代交替之情勢背後那價值觀的巨大分歧產生足夠重視。

而我卻私心慶倖她帶著新的洞見,回歸了文人的舊身份,也許很多人認為,她用三年時間證明了自己是個「不夠好」的文化官員,但畢竟她是那個曾在三十年前引領過整個時代的龍應台,我更願意相信,未來的三十年,她依然會是華人世界最具有反省能力的寫作者之一。

*作為為香港媒體人,文化評論人。(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責任編輯:代金鳳)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選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