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年輕人越來越痛苦?存錢3年能買房、40歲改行拍電影 六年級生嘆20年差距

2017-12-21 19:10

? 人氣

跟20年前比起來,現在年輕人到底多難生存?身為六年級生一代的新銳導演宋欣穎這樣看...(陳明仁攝)

跟20年前比起來,現在年輕人到底多難生存?身為六年級生一代的新銳導演宋欣穎這樣看...(陳明仁攝)

跟20年前比起來,現在年輕人到底多難生存?身為六年級生一代的新銳導演宋欣穎,將一路經歷的台灣記憶寫進電影《幸福路上》,而談起近20年來台灣產生什麼變化,宋欣穎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輕人很難有希望跟憧憬,以前有時候是可以相信『愛拚才會贏的』,但現在那個貧窮的狀態是很厳しい(嚴峻)的……」

《幸福路上》女主角林淑琪出身藍領家庭,小學時因為給不起老師紅包被趕到走廊罰站,但憑一路苦讀仍考進台大,畢業後先當記者,之後靠表哥介紹去美國工作。儘管後來林淑琪苦笑「美國才沒那麼好」,想回台灣生活卻猶豫不已,至少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真的去過美國了。

宋欣穎的人生和林淑琪高度相似,她說自己一路走來「曲折但不離奇」,出生於社子島、生長於新莊的清寒家庭,一路苦讀考上北一女、台大,畢業由學姐推薦進入報社當記者,發現興趣不合又赴日本、美國讀電影,年近40才實現導演夢──她的人生是「重開機」過的,六年級,是還能擁有夢想的一代。

家人擔心「讀文組會餓死」 畢業後卻在3年內存到100萬、買得起房子

談起求學歷程,宋欣穎說從小家人就希望她當醫生,把所有透過教育翻轉階級、成為醫生賺大錢的夢想都押在她身上,「會去菜市場買書給我看,百科全書精裝版、世界兒童偉人傳記,好貴的,要分期付款的」,而當宋欣穎考上北一女,舅舅還特地搭車來台北,掏出一大疊鈔票當獎勵。

只是16歲那年,宋欣穎意識到自己並不想讀自然組,於是親戚們就像《幸福路上》林淑琪決定要唸文組時那樣,急忙從花蓮搭車跑上來苦勸。

20171214-《幸福路上》宋欣穎專訪。(陳明仁攝)
電影外頭的真實人生,宋欣穎考上台大政治系,畢業後經由學姐推薦進入報社當記者,年收入還有80萬(陳明仁攝)

在《幸福路上》的「家族會議」裡,親戚們煩惱不已,擔心林淑琪讀文組會餓死,就算要讀也該成為律師、老師、會計師,但林淑琪完全沒興趣,場面僵成一團,這時外婆一句話讓親戚們妥協:「總會有飯吃的啊,能吃飽就好啦!」

確實總會有飯吃的,甚至在20年前,文組畢業的薪水很不錯。林淑琪畢業後進入報社工作,成為一個「努力賺錢,好獲得父母笑臉的大人」,而電影外頭的真實人生,宋欣穎考上台大政治系,畢業後經由學姐推薦進入報社當記者,年收入還有80萬。

儘管無法像其他家境富裕的台大同學一樣、一畢業就出國唸書,宋欣穎自覺教育有改善她的人生,過得算不錯:

那時候在景美房子一坪只有12萬,找工作也沒那麼難,教育是有改變的,唸一個好大學是有影響的……我確實透過教育成功變成一個中產階級,雖然不可能真的很有餘裕,但我很節儉,3年就存了100萬,是可以買房子的。」

六年級生看年輕一代:相同工作薪水折半、房價一路上漲、很難有希望跟憧憬

然而過了20年,宋欣穎發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環境變了,例如越來越多人相信讀文組會餓死:「小時候我們相信『唸文組會當乞丐的氛圍』強化了好幾倍,那種奇怪的思維好像更加強。」

更明顯的,是薪水少了好幾倍、房價一路飛漲:「房價在很短的時間內猛漲,同樣當記者的薪水可能是少3分之1、甚至折半的。」20年前宋欣穎只要節儉3年就能存到100萬,還買得起房子,這一輩年輕人卻只能哀嘆低薪過勞、大罵台灣變成「鬼島」。

「這樣情況下,年輕人很難有希望跟憧憬。」宋欣穎嘆,以前真的可以相信「愛拚才會贏」,但現在年輕人面臨的大環境太過嚴峻,根本不敢做夢,而宋欣穎赴高中、大學演講時,也常發現「很多人都很迷惘,他們想要確切的答案」。

問起教育能否翻轉階級,宋欣穎說「在我的年代可以」,她只是沒有強烈的企圖心跟規畫,讀了政治系畢業也不去考公務員:「我還是選擇我想做的事情,父母也無可奈何,但如果我的企圖心夠的話,還是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20171214-《幸福路上》宋欣穎專訪。(陳明仁攝)
「有時候會覺得,還好我是六年級前段班」(陳明仁攝)

「有時候會覺得,還好我是六年級前段班,跟現在年輕人比較起來,我還是有受到比較好的社會資源累積、在樂觀的氛圍下長大,所以我可以保持樂觀。」宋欣穎說。這一輩年輕人出社會要面對的,確實比六年級沉重太多。

「現在年輕人關心的房價問題,在我們那個年代出來抗爭是會有進步的…」

另一個明顯的改變,是政治環境。年輕人總懷抱著滿滿熱情想改變世界,宋欣穎就讀台大政治系時期,也親身投入解嚴後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當時台大女人社成立,婦女、勞工運動開始展開,《幸福路上》的林淑琪也經歷過每天上街頭高喊要言論自由的日子,而宋欣穎這樣述說那個時代:

「在我年輕的時候,社會剛解嚴沒多久,很多社會運動像在做一個過去舊社會的破壞,但我們看得到社會進步、民主化、女性意識、公平抬頭,你會覺得整個社會國家是往好的方向前進的。

「整個社會的思潮都在改變,讓整個社會欣欣向榮往前進……參與社會運動給我很大的熱忱,你遇到很多一輩子沒遇到的人、聽到沒聽到的故事,才會真正反思到我是勞工階級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的處境。」

然而到了20年後的今天,宋欣穎看年輕人從事社會運動,見到的是滿滿無力感,和六年級「可以改變」的氛圍相去甚遠:「我們經歷太陽花學運,瓦解一個組織,但國家有往好的方向前進嗎?現在20幾歲年輕人關心的房價、環境、勞動條件問題,在我們那個年代出來抗爭是會有進步的……」

20年不變的問題:考上好的高中跟大學,考上了以後呢?

倒是有一件是20年來都差不多。曾赴日本、美國求學的宋欣穎說,回到台灣以後的感觸是「亞洲人對於年齡跟成就相當地焦慮」:

「我們從小好像很少被教育,去探索你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你的興趣是什麼,我們對成就的看法能不能多元一點?在台灣,好像你要面面俱到、有好的工作好的頭銜、有房有車有小孩才是最好的……」

「在日本作為手藝很好的職人是值得被尊敬的,在美國你要做什麼你可以從小去探索,但我們從小被賦予很多很多的焦慮。考上好的高中跟大學,考上了以後呢?我們說魚兒往上游一定要做大事,但到底什麼是大事?那是很模糊的,到最後被簡化成『賺很多錢』,我們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情撐得太久了,忽略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宋欣穎去美國讀書時已33歲,去之前曾經擔心自己「會不會太老了」,去了才發現自己已算「年輕組」了:有律師37歲決定不幹了跑來學電影、也有美國大兵的媽媽來當同學。在美國,能當導演的往往是「有故事的人」,年紀不是劣勢,反而能積累淬鍊,拍出更好的作品。

只是回到台灣,宋欣穎有發現很多年紀比她小的男性仍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太老了」:「大家都期待英雄出少年,但這是社會的期待、還是自己的期待?我們是不是很少去想自己想幹嘛,揣測別人的期待跟社會的期待?」

又例如宋欣穎拍下的《幸福路上》,女主角林淑琪去美國工作才發現自己想回台灣、考慮離婚卻意外懷孕,宋欣穎說林淑琪的一開始心境是「很想要回家但不敢講,怕丟臉、怕成為魯蛇」,但最後仍替她安排了一個溫暖的結局。

20171214-《幸福路上》宋欣穎專訪。(陳明仁攝)
《幸福路上》是宋欣穎一直以來都想拍的電影,她要拍下台灣人的真實記憶(陳明仁攝)

40歲才開始當導演,宋欣穎笑說也有很多朋友吐槽「軍校畢業生45歲就可以領退休俸了,妳現在才要當導演」,但她真的很滿意現在的人生。

《幸福路上》是宋欣穎一直以來都想拍的電影,她要拍下台灣人的真實記憶。過去六年級生是可以相信「明天會更好的」的,受過禁說方言與戒嚴壓迫,在解嚴後的欣欣向榮裡一路往上,但七年級、八年級生呢?每一代都有屬於自己要追尋的「幸福路上」,而宋欣穎現在做的,就是拍下屬於她那一代的故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