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研製疫苗提升抗疫戰略自主性

2021-06-16 05:30

? 人氣

政府視疫苗為戰略產業。圖為日本捐贈的AZ疫苗開打。(柯承惠攝)

政府視疫苗為戰略產業。圖為日本捐贈的AZ疫苗開打。(柯承惠攝)

國內正為台北好心肝診所施打疫苗衍生的特權超車問題糾纏不休,核心是國內疫苗短少;此前國產疫苗解盲以及伴隨的科學倫理問題,也占據報端大題,核心則是對國產疫苗的信心問題。綜觀亞太各國紛紛建立疫苗自主能力,長遠來說,疫苗自製能力是國家安全戰略的一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日本、南韓、印度、台灣、泰國、印尼、越南等亞太經濟體,紛紛加速研發國產疫苗,即使趕不及對抗持續延燒的疫情,仍可為未來可能爆發類似疫病做好準備。

根據疫情,類似疫病與人類共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台灣的國產疫苗近日傳出佳音,實乃為國人打一劑強心針,只是,外界議論紛紛者,仍有質疑其是否安全有效的問號?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不斷對台釋出訊號,強調有意願提供台灣疫苗因應疫情;國台辦馬曉光說「島內此輪疫情暴發後,我們從一開始就表示願盡最大努力協助廣大台灣同胞戰勝疫情,多次表示讓廣大台灣同胞盡快有疫苗可用,願向台灣同胞提供安全高效的疫苗」,直指民進黨當局是以怨報德,更直言「早一天開放大陸疫苗,就能早一天讓島內民眾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保障」。

由此可知,北京的目標是台灣「開放」大陸疫苗,這後面有更複雜的用心;廈門更傳出台青製作視頻,發起主題為「你安全我安心,兩岸偕手抗疫」的活動,貌似自發性的活動在中國卻幾乎都是官方默示或默許,台青的呼籲等同是大陸官方的號召。

所以,這一波的宣傳攻勢,在台灣自製疫苗供應不及、國際疫苗來源窘迫、貨源不夠致施打亂象紛陳的此刻,很快地鬆動某些人的心防,開始為大陸疫苗在台「促銷」。

最直白的口吻是指大陸疫苗得到國際認證。不過,仍必須指明若干事實,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研發委員會顧問、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說,中國疫苗是「預防發病」,並非「預防感染」。

邵一鳴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受訪時指出,確實存在「打了疫苗還會感染」的情況。他說,疫苗的保護作用可以分為3級,1級預防是預防感染,可以保護接種者不感染,這是最理想的狀況;2級預防是預防發病,換句話說,就是讓輕症患者不轉為重症,甚至防止病情發展至死亡;3級預防是防止傳播,旨在就算感染病毒,出現些微症狀,但患者體內病毒量很少,難以傳給別人。

邵一鳴指出,目前中國疫苗的定位是2級預防,「保護率是針對發病的,不是針對感染的,所以會有一些人打完疫苗也可能被感染」。

 

 

其次,中國大陸疫苗接種已超七億劑,但至今中共官方未公佈任何打疫苗後的死亡個案。香港目前接種約兩百七十萬劑,曾出現一周之内有十四人接種大陸病毒疫苗後死亡、九名孕婦流產的情況,截至六日,累計已有九十四宗死亡,三十二宗流產。

港府六月一日突宣佈,即日起不再公佈專家委員會認為與疫苗無「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外界質疑,此舉涉嫌蓄意隱瞞疫苗的嚴重副作用。

中國大陸產製的疫苗如果在有效性和副作用,乃至於其他應透明卻不公開的資訊方面,不能取得公信力,則台灣人對大陸疫苗的排斥就很難消弭,也不是任何方足以主導。

不過,這中間有最大的變數,乃是「時間」。已有論者推估,目前不論是國產疫苗或是其他國際認證的品牌疫苗,計算施打速度和覆蓋率達到群體免疫,以及施打後發生抗疫效果的時間等,一切順利至少要到十月底,台灣人才可能放心步出家門,從事相對正常的經濟活動,試問,社會等待得了這段時間嗎?

研製疫苗提升抗疫戰略自主性,這是長遠宏觀的目標;但短期而言,當社會承受不起經濟受疫情影響而不見起色,國人忍受不了足不出戶的生活,則擺在眼前的取捨就是:政府能不能在來自北京、與之遙相呼應的壓力下,說服國民,繼續支持疫苗政策。

具體可行的闡述時程,明白昭告社會,因疫而困的生活要過多久,苦日子何時到頭。只有公示於眾,讓國人知悉大陸疫苗的優劣利弊,與可能疑慮,以及可想而知的幕後政治圖謀,那麼,反而可能阻卻或延滯一股「不顧一切」收納大陸疫苗的呼求。

對於大陸疫苗的需求期待,蔡政府如用強壓並非良策,因為那是人類面臨疫病的自然反應;訴諸「一切都是阿共陰謀」或也只能收效一時;因此,這一方面是與時間賽跑,那方面則是疫情的變化。此外,再呈現出危險和疑慮的證據,餘下的,就是國人的集體智慧。

*作者為媒體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