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80/20法則更省力的成功法則:《搖滾經濟學》書摘(1)

2021-06-26 04:10

? 人氣

小心鮑莫爾成本病,別讓成本吞沒一切

有時就算賺進很多錢,也不表示大獲成功。成功的樂團和企業都一樣,必須做到將本求利,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大的業績,必須明智而非過度的投資,精打細算、盡可能降低成本,以實現最大利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0年代英國當紅搖滾樂團ELP(Emerson, Lake & Palmer)帶著58人樂隊巡迴演唱的日子已是過往雲煙了。已逝鍵盤手凱斯.愛默生(KeithEmerson)曾說:「籌備演出的專案經理就差把槍拿出來警告我們:『給我搞清楚,如果你們不能3人就搞定一切,一定會搞到破產』。」

從總體經濟層面來看,當一個部門的生產力開始停滯,接下來一定會碰上成本上揚的問題,然後就會面臨該怎樣做才能讓該部門發揮效益的龐大壓力。這就是已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威廉.鮑莫爾(William Baumol)首創的「鮑莫爾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的概念。鮑莫爾用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闡述這個概念,即便到了現在,演出這段曲目所需時間和人力,還是和200年前一模一樣。

金錢不是一切,活著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快樂

很多人都誤以為促使我們賺錢謀生的動力,來自貪婪和對金錢盲目的追求,其實不然。經濟學家認為,人的行為動機不只是金錢。人生中最快樂的事,來自追求個人夢想、和家人朋友共度時光,以及享受各種人生體驗。搖滾音樂家麥卡尼和比利.喬(BillyJoel)的律師伊士曼就曾告訴我:「音樂是個奇蹟。」相較於金錢,音樂更是我們快樂的泉源。

音樂能創造出珍貴時刻,刻劃出特定社交場合的記憶和情緒,這就是音樂的魔力,正像尼爾.楊(Neil Young)高調唱出的「搖滾永遠不死」。

經濟學和音樂就像是雙向道。音樂產業有助於說明經濟學原理如何運作,以及各種經濟力量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而經濟學家也可以在研究音樂產業的過程中,獲得對經濟與人類行為的新見解。這就是我定義的搖滾經濟學。

20210611-《搖滾經濟學》書封。(天下雜誌)
搖滾經濟學》書封。(天下雜誌)

*本文選自天下出版《搖滾經濟學》,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世界排名前50名的經濟學家。曾任柯林頓、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幫助歐巴馬政府擺脫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本書源於作者名為「搖滾經濟學」的演講,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對這場演講稿大加讚賞,要求所有的白宮高層都必須傳閱,並對身邊的人說:「你們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克魯格以音樂產業做為世界經濟的縮影,精闢解讀數位時代的變化與挑戰,而我們每個人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新趨勢。這本書是克魯格第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經濟學讀物,也是他的遺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