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敘利亞內戰即將落幕,40萬冤魂的天問:正義會遲來還是根本不來?

2017-12-19 06:10

? 人氣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東古塔(Eastern Ghouta)遭到政府軍圍困封鎖,陷入饑荒危機,許多兒童嚴重營養不良(美聯社)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東古塔(Eastern Ghouta)遭到政府軍圍困封鎖,陷入饑荒危機,許多兒童嚴重營養不良(美聯社)

孩童瘦到臉頰皮膚發皺、手腳細如樹枝;腎臟衰竭的病人奄奄一息,幾分鐘車程外的醫院可望不可即;許多民眾臉色蠟黃,因為兩三天才能吃一餐飯;有些父母自己忍飢耐餓,只為了讓孩子能多吃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地方叫「東古塔」(Eastern Ghouta),位於內戰經年的敘利亞,但並不是什麼窮鄉僻壤,它就在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長期以來屬於反抗軍地盤,近來被政府軍全面封鎖,糧食醫藥進不去、病患傷患出不來。冬天來到,東古塔的每一個角落都籠罩在死亡陰影之中。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東古塔(Eastern Ghouta)遭到政府軍圍困封鎖,陷入饑荒危機,許多兒童嚴重營養不良(美聯社)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東古塔遭到政府軍圍困封鎖,陷入饑荒危機,許多兒童嚴重營養不良(美聯社)

「不投降就餓死」的圍城居民,拒絕談判的會談代表

東古塔居民面臨「不投降就餓死」(surrender or starve)絕境的同時,由聯合國主持的第8輪敘利亞和談,在3000公里外的瑞士日內瓦(Geneva)登場,一談就是兩個星期,但還是繳了白卷,政府代表與反抗陣營代表始終是雞同鴨講。14日和談結束,聯合國特使德米斯圖拉(Staffan de Mistura)痛責雙方「錯失了一個黃金機會」。

儘管如此,這場血腥廝殺近7年、死亡40萬人、讓1200萬人流離失所、引發難民潮撼動歐洲社會的內戰,即將畫下句點,贏家也已經揭曉,不是敘利亞人民、不是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不是美國與歐盟,而是兩名獨裁者:阿塞德(Bashar al-Assad)與普京(Vladimir Putin)。

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風潮席捲中東,掌權近11年的阿塞德總統面對民眾(尤其是年輕世代)要求政治改革、經濟開放的呼聲,選擇以鐵腕殺戮鎮壓。和平示威很快升高為武裝衝突,從局部地區延燒至全國,燒出21世紀迄今最悲慘的一場內戰。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右2)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AP)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右2)與俄羅斯總統普京。(AP)

普京2015年揮軍敘利亞,2017年發表勝利演說

內戰之初,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與美國、歐盟支持旗幟繁多的「溫和派反抗軍」(遜尼派),俄羅斯與伊朗力挺阿塞德政權(後兩者同屬什葉派),伊斯蘭國(IS)與努斯拉陣線(Al-Nusra Front)等恐怖組織趁隙崛起。到2015年中,阿塞德政權已窮途末路,但就在這年9月,俄羅斯揮軍參戰,逆轉戰局。

在俄羅斯海、空軍與物種部隊全力助陣2年多之後,敘利亞政府軍秋風掃落葉,溫和派反抗軍只剩零星據點,IS與改名為「大敘利亞征服陣線」的努斯拉陣線困獸猶鬥,美國支持的勢力只有北部的庫德族(Kurds)算是站穩腳跟,與伊拉克北部的同胞相互呼應,但必須提防北方的土耳其虎視眈眈。

11月20日,阿塞德造訪俄羅斯黑海渡假勝地索契(Sochi),與普京總統發表共同聲明,宣示在攜手擊敗「恐怖主義」之後,將繼續推動敘利亞情勢的「正常化」。12月中旬,普京訪問敘利亞、埃及與土耳其,並在敘利亞的赫美米姆(Hemeimeem)空軍基地對俄羅斯官兵發表「勝利演說」,並宣布開始徹軍。明年3月,普京將以超過80%的民調支持率再一次攫取6年總統任期。

敘利亞北部伊德利卜省(Idlib)反抗軍城鎮罕謝宏(Khan Sheikhoun)4日遭到政府軍化學武器毒氣攻擊,造成慘重傷亡,死傷者包括許多兒童(AP)
敘利亞伊德利卜省(Idlib)反抗軍城鎮罕謝宏(Khan Sheikhoun)今年4月遭到政府軍化學武器毒氣攻擊,造成慘重傷亡,死傷者包括許多兒童(AP)

阿塞德集團轉危為安 普京戰略目標達陣

對阿塞德而言,戰後雖然不免要與遜尼派反抗軍、北部庫德族分享權力,但無論是黎巴嫩模式,還是更進一步的改採聯邦制(地區高度自治),他的統治集團確定可以繼續穩坐大馬士革,在可預見的未來他都不至於淪落為第二個海珊(Saddam Hussein)或格達費(Muammar Gaddafi),也不需改變他「鐵與血」的統治模式。看看其他在阿拉伯之春風潮中非死即逃的獨裁者,阿塞德可謂笑傲中東。

對普京而言,當初許多人預言敘利亞會讓俄羅斯重溫「蘇聯─阿富汗戰爭」(Soviet-Afghan War)的夢魘,拖垮他的強人統治,但是他以狡獪靈活的策略搭配冷酷強悍的軍事行動,而且拜歐巴馬政府軟弱猶疑、川普政府只圖近利之賜,在這個艱苦的戰場達成三大戰略目標:鏟除一個重要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溫床、在中東地區建立常駐軍事基地、迫使美國與歐盟重新正視俄羅斯的國際地位。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中)。(AP)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中)。(AP)

40萬內戰冤魂的天問:正義會遲來還是根本不來?

法國是敘利亞的前殖民宗主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最近受訪時提到敘利亞內戰「勝利在望」,但他所謂的「勝利」顯然只限於殲滅IS的殘餘勢力,他也坦言美國與歐盟必須與阿塞德談判,必須接受這名暴君繼續掌權。

那麼從桶裝炸彈(barrel bomb)、神經毒氣、虐殺異議者到「不投降就餓死」的戰爭罪行與人道罪行呢?馬克宏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阿塞德將為他的罪行,向他的人民、向國際社會負責。」什麼時候兌現呢?以什麼方式「負責」?沒有人知道。

「波士尼亞屠夫」(Butcher of Bosnia)姆拉迪奇(Ratko Mladić)今年11月被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ICTY)判處無期徒刑時,已經高齡74歲。阿塞德今年52歲,正是姆拉迪奇犯下雪布尼查大屠殺(Srebrenica massacre)的年紀,22年之後如果阿塞德還活著,40萬敘利亞內戰冤魂會得到遲來的正義嗎?

敘利亞北部伊德利卜省(Idlib)反抗軍城鎮罕謝宏(Khan Sheikhoun)4日遭到政府軍化學武器毒氣攻擊,造成慘重傷亡,死傷者包括許多兒童(AP)
敘利亞伊德利卜省(Idlib)反抗軍城鎮罕謝宏(Khan Sheikhoun)今年4月遭到政府軍化學武器毒氣攻擊,造成慘重傷亡,死傷者包括許多兒童(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