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愈多,虧損就愈嚴重…原物料缺貨風暴難解,廠商乾脆不接單了

2021-06-11 12:00

? 人氣

由於成本不斷上揚,大幅侵蝕企業毛利,部分中國製造商已經拒絕接單,甚至考慮暫時拉下鐵門,此舉可能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更大壓力。(美聯社)

由於成本不斷上揚,大幅侵蝕企業毛利,部分中國製造商已經拒絕接單,甚至考慮暫時拉下鐵門,此舉可能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更大壓力。(美聯社)

枯燥乏味的經濟數據中,物價的變化應該最能引起大家共鳴,因為食、衣、住、行的日常開銷都與它有關。如今,市場上各種大宗商品不斷飆漲,令人聞之色變的通膨烈焰在沉寂十多年後死灰復燃,這場全球缺貨風暴何時才能落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但受制於大宗商品價格過去十年的低迷表現,生產商大幅削減資本支出,導致庫存降至多年以來的新低水準,近期又碰上後疫情時代的需求爆發,供不應求、物價高漲的局面應運而生。

延伸閱讀:漲得比股票還兇!通膨來襲、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市場迎來「超級循環」?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華爾街日報》指出,當年投資不足的後果,已在今時今日逐漸發酵,而且原物料短缺不僅影響生產者成本和消費者價格,甚至還會引發市場功能失調,例如在近幾個月,部分汽車製造商因為半導體供應短缺,無奈之下只好決定減少產出。

「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原物料成本多少,而是能不能順利取得。」BMO資本市場分析師Tai Wong以晶片荒為例,「沒有晶片,就造不出汽車來賣。」

針對這波原物料缺貨潮,《華爾街日報》逐樣分析,做為用途廣泛的金屬,經濟學家將銅視作反映宏觀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銅市場供應吃緊的情況其實早有跡象。

根據國際銅研究小組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6年中期,每年平均有3個半月的時間,全球銅處於供應過剩狀態,有8個半月則是短缺,但從2016年9月開始,短缺情況變得更加頻繁,一年平均有10個月面臨供應短缺,只有2個月屬於供應過剩。

《華爾街日報》原文:投資不足引爆的大宗商品短缺危機沒有特效藥

另一方面,「看天吃飯」的農產品,收成情況取決於天氣變化;原油等成熟市場,則擁有可以隨時增加供應的基礎設施,至於其他商品的投資停滯,連帶削弱了面對需求快速變化的反應能力。

澳洲礦產商Element 25 Ltd.的董事總經理Justin Brown表示,3年前,幾乎沒有任何投資者對他們開發電池級錳的計劃感興趣,隨著近期這種金屬成為可充電電池的有效成分,Element 25也因此佔據領先地位,但該項目仍然需要至少1年才能落實新的融資、加工和承購協議。

除此之外,美國房地產市場在疫情期間意外繁榮,對於木材的需求急劇上升。然而,建造一座木材廠可能需要耗費2年時間,美國木材廠的產能在過去5年只增加大約10%,完全跟不上火熱的住房建設需求,部分常見規格的木材價格應聲暴漲兩倍之多,一舉衝上歷史最高峰。

中國製造商快撐不住了

雖然單一商品的成本不過是消費品最終價格其中一小部分,例如價格飆升40%後的鈷,只佔一輛電動車成本的1%,或許尚不足以影響終端商品售價,但春江水暖鴨先知,衡量產品出廠價格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近來已經展現升勢,而這正是通膨蠢蠢欲動的先兆。

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5月PPI年增9%,此為2008年9月以來最高增幅;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3%,也高於4月的0.9%。相關數據出爐後,中國官方立即信心喊話,強調將會穩定關鍵民生商品物價。

讓人頭痛的是,由於成本不斷上揚,大幅侵蝕企業毛利,生產愈多,虧損就愈嚴重,部分中國製造商已經拒絕接單,甚至考慮暫時拉下鐵門,此舉可能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更大壓力,讓通膨問題雪上加霜,進一步影響西方國家消費市場。

許多廠商打著如意算盤,暫時推遲接受訂單或放緩生產速度,就能挺過目前成本上升的痛苦期,等待日後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全球消費需求降溫。但是這項策略也有風險,倘若事與願違,恐怕只會加劇貨品短缺問題,反而徒增更大的成本壓力。

美國5月CPI增幅再寫新高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丁爽先前受訪時指出,根據研究顯示,中國通貨膨脹與美國消費市場存有顯著相關性,如果成本壓力持續存在,中國會有更多製造商被迫停產,或是將成本轉嫁給國內外的消費者。

美國4月CPI年增幅度升至4.2%,一度引發市場緊張,昨(10)日公布的5月CPI年增率更是衝上5%,再次刷新2008年以來最大增幅;排除食品、能源等波動性因素後的核心CPI年增3.8%,也寫下1992年以來最高。

聯準會先前已經多次重申,「物價上漲只是暫時的」,但是面對屢創新高並且超乎預期的CPI數據,恐怕將為政策制定者帶來偌大壓力,迫使他們進一步討論縮減購債規模與時程。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將於下週(15、16日)登場,屆時Fed究竟會如何替自己的觀點辯護,又是否能夠有效安撫市場投資人情緒?各界屏息以待。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