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團隊沒了目的地,也不會有人願意跟著你一起前進《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書摘(2)

2021-06-09 05:00

? 人氣

作者強調,身為領導者,必須提出或指出格局更大的目標與故事。(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作者強調,身為領導者,必須提出或指出格局更大的目標與故事。(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願景是一幅清楚明白、激勵人心、務實且具吸引力的組織未來藍圖,不見得要長遠到十年或二十年,但能這樣的話很不錯。我的意思是─一個想像中的未來(通常只有三、五年之後),而且比目前更好;這幅未來景象能鼓舞你,導引你的日常策略與決策,成為你整合團隊的核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少了願景,就等於你贊成維持現狀。除非想要改變,否則,組織並不需要領導者;維持現狀不需要領導者,一位稱職的管理者足矣。然而,如果你覺得無法接受現狀,想要聚焦你的心力、為團隊注入活力並擴大企業規模,那你一定要成為願景導向型的領導者。

這也是本書的重點。就像甘迺迪說的,當領導者建構出動人的未來願景,就能完成過去被認為做不到的事。他們可以發展出有意義的策略,吸引到頂尖人才,並將組織帶入令人興奮的嶄新之地。然而,對許多領導者而言,這件事並不像聽起來這麼輕鬆、這麼直截了當,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我真的不會怪你。

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教授傑弗瑞.柯特勒(Jeffrey A. Kottler)在他的著作《你不懂但應該懂的領導二三事》(What You Don’t Know About Leadership but Probably Should)裡,將願景定義為領導者的「初始任務」。這是第一件事,優先性最高。

願景是領導者的重要任務。(時報出版提供)
願景是領導者的重要任務。(時報出版提供)

我發現領導者中比較多人像老布希,但像甘迺迪的比較少。

他們本身雖然沒犯什麼過錯,但是說到要為組織打造出動人願景這件事,他們通常態度輕忽、感到困惑,而且能力也不足。為何如此?且讓我們先澈底來看看以下三個問題,再來談解決方案。

一、領導者低估了願景的必要性。老布希對於要發展出自己的願景感到很不耐煩,我多年來輔導過許多企業主和高階主管,在他們身上也看到同樣的傾向。我甚至曾經在這種執行長的手下工作過,他沒有挪出時間去想願景這件事,也不認為這是他的強項,甚至不覺得是他的責任。

他反而指派了一個委員會,叫我去負責,他說:「你們負責願景這件事,提出一幅願景說明我們未來的走向,再向我報告你們做了哪些決定。」他本來可以、也應該加入我們一起討論,但他只是指派我們、要我們自立自強。如果他來了,他手下這些高階主管可以提出必要的探索性問題,以得出一幅他也認同的願景。

我這位昔日上司並非唯一例子,現代的領導者經常苦於缺乏願景。有一項研究調查了 466 家公司,受訪者指出,在企業種種缺失中,讓人感受最深刻的其中一項,是少了「能打造願景並以願景為核心匯聚其他人的領導者」。而且,「對這種人的需求孔急,但同時,一般也認為下一代領導人最缺乏的就是這種特質」。同樣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教授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分析了幾百份 360 度管理者評鑑,她說,願景是最多受訪者缺乏的領導技能。

眾多領導者都把願景當成次要事項,這是因為領導這件事本來就偏向行動。畢竟,「執行」一詞就在職稱裡了,我們不是都叫這些人「執行長」嗎?這類領導者把自身的工作限縮在高效落實目前的目標,這有必要,但還不夠,執行只是整件事的一部分。沒了目的地,也不會有人跟著你一起向前進;你或許還是很忙,但你的忙並不是忙著領導公司。

會有這種情況,部分原因是領導者並未受過適當的輔導,不理解願景導向能為組織帶來什麼樣的益處與回報。作家蘇珊娜.貝茲(Suzanna Bates)觀察到:「信心加上願景,在組織裡孕育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樂觀主義。這些人會醞釀出一種感覺,讓人感受到承受風險、嘗試新事物與向前推進都是可以做的事。當充滿自信的領導者拿出破除窠臼的願景,他們也能鼓舞身邊的人大膽行動。」

身為領導者,必須提出或指出格局更大的目標與故事。團隊想去做需要他們付出最大努力、展現創意思考並激發想像力的事,身為領導者,則應該自問:這個組織努力去做的事,能不能激勵人心?這是有挑戰性的工作,或者僅僅是日常業務?

二、領導者對於願景感到困惑。現代之所以少有願景導向的領導方式,理由之一是因為很多人都誤解了願景。願景和使命並非同一件事。願景也和策略不同。

願景是一種行動,你要先看到未來可能是什麼模樣,之後再以鼓舞人心、清楚明確、務實且有吸引力的方法〔我稱之為願景劇本(Vision Script)〕闡述願景,並領導旗下的團隊跟著你一起邁向未來。這就是願景導向型領導者應有的作為,比方說照相業的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汽車業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個人電腦業的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他們憑本能就知道人們要尋找一些讓自己信服的東西,一種讓人願意擁抱的結果,一種求勝的渴望。

領導者也會犯錯,誤把願景想成是一種靜態的特質或是人格特質上的癖性,以為一個人要不就像甘迺迪一樣,擁有強大的願景,要不然就是像老布希一樣,沒有這種特質。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發展出動人的未來願景,前提是要知道怎麼做。願景至為重要,一定要有所規劃,因為我們最終的成敗就繫於此。你將會看到本書列出的問題如何指出一條明路。

當我們有了動人、能凝聚人心的未來畫面,當我們帶著熱情與使命感向團隊傳達,就能激勵人們完成驚人的成就。缺乏願景的人(或者用比較中肯的方式來說,未對新願景投以適度關注的人),則無法做好準備因應領導的挑戰。

我輔導過幾千位商業領導人,讓他們在職場上求勝、在人生裡求成,我親眼見識過願景蘊藏著讓人脫胎換骨的力量。然而,唯有當你願意去做建構願景的必要工作之後,願景才有用。甘迺迪下了很多苦功,弄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麼,美國則以完成不可能的成就來回應。

三、領導者能力不足。領導者之所以輕忽願景或覺得不需要願景,有一個原因是為了保護自己,他們自認沒有能力創造並傳播能說服人的未來藍圖。這些人就和我的老長官一樣,去看前景這種事會讓他們很不安,甚至引發更難受的感覺。

有無願景的差別。(時報出版提供)
有無願景的差別。(時報出版提供)

沒人樂於去做無法以現有技能組合輕鬆完成的工作,這項挑戰對於領導者來說尤其艱難。為何?因為我們假設這些人應該什麼問題都能應付,他們應該是最有能力、最從容自若的人。萬一領導者拿不出願景,彷彿是承認自己的弱點或缺點。比較簡單的辦法,是看輕「願景那回事」,跳入他們擅長的工作:策略、執行、打造團隊,諸如此類。

我也經歷過這種事,我懂。之所以這麼多人都有這種感受,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理由,那就是他們從來都沒有受過指導,不知如何打造動人的未來藍圖,不會用讓人渴望、熱血澎湃且帶有挑戰性的事物來激勵團隊。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那我有好消息要告訴你。本書會讓你知道如何勾畫令人信服的願景,並以此引領團隊帶著企圖心和活力向前邁進。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新書《讓部屬甘心跟著你》,作者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是麥可海亞特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該公司的任務是協助領導者找到必要的焦點,以便在工作上致勝,同時在人生中成功。他曾任湯瑪士尼爾森出版社(Thomas Nelson Publishers)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也是「完全聚焦行事曆」(Full Focus Planner)的創作人,同時更是暢銷作家,著有多本書榮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今日美國報》的排行榜,包括《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最棒的一年》(Your Best Year Ever)和《向前活》(Living Forward)等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