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希望或絕望? 由重考現象審視台灣教育體制

2021-06-01 05:30

? 人氣

現代教育的反思

重考的體制,是傳統教育的延伸。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天份與努力。回到最根本性的問題,難道教育的初衷,是教我們學會如何與他人競爭嗎?現代的教育體制,有做好身為生涯道路上推手的責任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教育部統計的數據,在 108 學年底學士班休學的人數共計 38,452 人, 其中因志趣不合的人數有 9,632 人,多達 1/4 的休學總數。我身邊在大學讀書的同學,雖然沒有選擇休學,卻也有許多人對於未來感到一定程度的迷惘。然而這樣的迷惘,並非是在傳統的教育體制裡,苦讀學科就可以給我們解答,有時候反而更需要對於自己有更徹底的了解,體悟到更多的自我價值,才有助於探索未來的生涯發展,以及了解什麼樣的途徑適合自己。

相比之下,以著重身心靈發展與自我探索的實驗教育為例,根據親子天下第 34 期所做的實驗教育畢業生問卷調查,許多畢業生對於自己人生擁有將近九成的高滿意程度。實驗教育能夠彌補傳統教育的弊病,但是其未發展成熟的大 學升學體制,也顯示出即便立法院在 2017 年底完成《實驗教育三法》修法後, 體制外的教育仍須各界更多元的關注。

重考為何依然流行?大學升學體制的改革空間

重考現象之所以能越來越普遍,也是因為即便多了特殊選才的入學管道,採計學科的名額仍是大宗,以學科的方式取勝依舊是主流。而重考醫科的現象仍舊存在,除了職業本身在社會觀感擁有良好的名譽外,也擁有穩定且高於平均的收入,因此仍舊是熱門的科系選擇。然而,在眾多的重考生裡,是不是也存在著忽略了自身特質和需要與更多其他生涯的可能性,先入為主的選擇先重考以考取心目中理想的熱門校系呢?卻也無形中導致越來越競爭的局面呢?

我們看見不論是體制內或體制外的教育,在升學的部分都有一定的進步空間。重考的現象不應只歸納於個人的因素,環境與制度也造成了諸多影響。期許教育在和「追求高分數」畫上等號前,可以培養更多自我我成就的不同面向。

*作者為政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