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的奇妙之處:《眼見為憑》選摘(1)

2021-06-01 04:50

? 人氣

還可以從聽覺舉出不同的例子,這個問題稱為「語音切割」(segmentation)。如果我告訴你「這隻狗是藍色的」(The dog is blue)。你通常會聽到印在前面的那行字,但是一般說話的時候,每個字之間並沒有空格。自然狀況下這個句子的聲音在the、dog、is、blue之間沒有空格(除非是刻意加上空格)。從物理的角度來看,這個句子一是個有長度的聲音。我們一生都在說英語的人(或是使用其他語言的人),腦部必須把這段長聲音切分成字,才能夠讓句子的意義呈現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裡的狀況也是一樣,腦部實際上不可能使用聲音模板來比對,那得要有多少聲音模板才行?當然遠超過字典中收錄的詞彙。這裡還沒有把口音差異、說話速度不同、背景噪音和其他因素考量在內。因此腦部並非使用模板來了解一連串聲音的意義。

這些我們每天輕鬆完成的事情,其實是個深奧的謎團,這個謎團有個名稱:「物體辨認」(object recognition)。我們會認為這是和感覺經驗有關的問題,但其實和記憶的關聯更為密切:物體辨認是把目前受到的刺激和之前記憶中的某個物體加以比對。研究物體辨認的運作方式,是極度艱難的技術挑戰,是感覺神經生物學中的聖母峰。

《眼見為憑》立體書封。(時報出版)
眼見為憑》立體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理查.馬斯蘭(Richard Masland, 1942-2019)為哈佛醫學院科甘傑出眼科學教授(David Glendenning Coga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與神經科學教授。曾擔任世上最大視覺研究機構麻州眼耳醫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研究主任多年。本文取自時報出版新書《眼見為憑:從眼睛到大腦,從感知到思考,探索「看見」的奧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