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相:網路犯罪是民主和專制的分界。莫斯科和北京利用網路要挾世界

2021-05-18 09:00

? 人氣

華為(AP)

華為(AP)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指責中國和俄羅斯等專制國家利用數位技術進行「破壞,盜竊,或者控制和審查」,對西方的「社會和民主的基礎」構成威脅,呼籲國際團結「制定國際規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之前,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負責人也曾警告說,西方迫切需要防止讓中國主宰關鍵的新型技術,取得對「全球操作系統的控制」。

英國外交大臣5月12日在「國家網路安全中心」的CYBERUK會議上發表主題講話時援引哈佛大學貝爾佛科學與國際關係中心的數據說,英國已經是名列全球前三位的網路大國,與美國和中國並列。

芯片
BBC 世界前10個網路能力最強的國家包括西方7個國家與俄羅斯和中國,網路空間被形容為價值爭奪的領域

網路世界價值衝突

拉布說,網路犯罪成了民主和專制的分界。他指莫斯科和北京這樣的「專制政權」試圖用網路要挾世界。網路被稱為不同國家「價值衝突之地,一些國家希望保護基於公開和開放社會之上的制度,還有一些國家助長專制的國際制度」。

外交大臣拉布說,許多網路犯罪活動是出於盜竊、敲詐勒索的動機,但是這些網路犯罪發生絶非「偶然」。他認為那些攻擊背後有「敵對國家的角色和犯罪組織」,他們的目的是「破壞我們民主的基礎」。

拉布還指責中國和俄羅斯在其領土上「包庇犯罪組織」,不僅不起訴他們,而且也不指明這些組織可能在英國和盟國活動。

他認為從事網路犯罪活動的主要是朝鮮、伊朗、俄羅斯和中國這些專制國家。與之相對的是西方國家,他們的網路行為則是「世界向善的力量」,這些國家「尊重國際法律」,利用網路能力保護公民和「國際合作」。

他在談到西方國家受到被指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網路攻擊時說,「我們可以看到正在進行的專制和民主國家間直接的衝突。」

英國外相
Reuters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指責中國和俄羅斯這些專制國家利用數位技術進行「破壞,盜竊,或者控制和審查」

西方的網路能力

英國外交大臣提到旨在「加強政府的抵抗力」,「建立國內預防」的一系列措施,另外還談到「進攻」性的網路能力。

他在講話中提到英國去年成立了國家網路部隊。他說,國家網路部隊「進行針對性的網路攻擊行動,以支持英國國家安全目標。」他沒有具體說明該機構的活動情況,但是說他們可以運用於「軍事行動」。

拉布證實針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使用了網路攻擊手段,並且重申英國使用這些能力是「行善」,而英國的對手使用網路手段是為了「破壞國際制度」。

哈佛大學貝爾佛科學與國際關係中心的貝爾佛國家網路力量指數(NCPI)比較了30個國家的網路能力以及國家目標的內容,使用了32個目的指數和27個能力指數,根據公開數據做了國家排名。

在這項研究中,國家的目標被分為以下下幾種:監視國內團體,加強國家網路防禦,操控信息環境,為國家安全進行國外情報搜集、商業目的或改善國內工業增長,摧毀或破壞對手的基礎設施和能力,明確國際網路凖則和技術標凖。

研究按照國家實現上述網路目標的能力做出2020年國家網路力量指數排名。美國名列第一,第二是中國,英國居第三,之後依次為俄羅斯,荷蘭,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

世界前10個網路能力最強的國家中,基本就是主要為西方國家的7大工業發達國家(排名中沒有G7成員意大利,但是有荷蘭、澳大利亞)對被指為網路威脅發源地的俄羅斯和中國。

防中俄「乘虛而入」

對網路目標和網路能力綜合衡量後可以分為:高能力、目的性強的國家,美英中法德被列為高能、高目的的國家,即有能力實現網路目的的國家;高能力、低目的的國家,比如韓國,有美國的網路環境,不必自己去追求許多目標。

俄羅斯、伊朗、以色列荷蘭被列為高目的、低能力的國家,即他們有很高的目標需求,但沒有公開或不具備自己實現網路目標的能力。

鑒於敵對國家和犯罪組織的網路攻擊威脅到民主制度、許多發展中國家缺乏網路自衛能力,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在講話中說,英國要撥款2200萬英鎊幫助貧窮國家建立網路防禦能力。他說,英國要努力「在世界爭取人心,實現我們積極的網路空間未來」,「防止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填補多邊真空。」

英國外交部表示,英國提供的資金將被用來在非洲建設網路行動中心,幫助埃塞俄比亞、加納、肯尼亞、尼日利亞和盧旺達這些經濟增長迅速的國家,同國際刑事警察組織合作共同打擊網路犯罪。

4月,英國和美國一道指責俄羅斯對外情報機構利用Solar Winds公司研發軟件缺陷發起駭客攻擊,令美國9個聯邦機構和數百家私營公司受到影響。

今年2月路透社報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話說,美國調查當局懷疑中國駭客去年發動過類似攻擊。

不過中國外交部當時回應說,中國反對並打擊網路攻擊和盜竊行動,調查網路攻擊來源在技術上十分複雜,做任何指控需要有證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