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酗酒父母養大的雙胞胎,一個是律師、一個卻成社會毒瘤?研究結果讓心理學家超驚訝

2017-12-08 08:00

? 人氣

奧地利心理學家兼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因為是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關進納粹難民營。他說過,當家人、工作、財產、身上穿的衣物都被剝奪,處在唯有等死的絕望狀況下,可以到最後都不放棄希望,存活下來的人有個共同的特徵,大家都找到了自己之所以存活下來的那份「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譬如,只有找到「我還有未完成的工作」、「我還有等著我生還回去的家人」、「我要活下來昭告世界,讓大家不再遭遇如此的酷刑」等存活意義的人,才能忍受這般難以想像的酷刑而存活下來。弗蘭克曾經這麼說:「人是探求意義的動物。」

人生本來就無法事事如意。可能某一天就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悲劇」。如果真遇到這種事, 或許只能說自己不走運。可是,如果一直抱持著被害者意識,老是在想「為何自己一定要遭遇這種不幸?」的話,情況是不會好轉的。為了再重拾精神上的富足感,一定要找出不幸事件所隱藏的某種積極的意義。

我曾聽過這樣的故事,故事發生的地點確定是在美國。故事的主角是一對雙胞胎姊妹。在姊妹二人尚年幼時,父親因為外遇而離家出走,母親因為丈夫的離去每天與酒為伍。最後變成酒精中毒,無法養育這對女兒。

那麼,這對雙胞胎姊妹往後過著什麼的人生呢?

事實上,這對雙胞胎的姊妹過著完全相反的人生。其中一位不斷做著違法的事,還因為吸麻經常進出監獄;另一位則是苦學考取律師執照,並跟同為律師的同事結婚,過著幸福的人生。

電視台對於這對在相同家庭環境成長、卻過著相反人生的雙胞胎姊妹很感興趣,有一天分別採訪兩個人,問她們:「妳覺得自己為何會過著這樣的人生呢?」想不到兩人竟然異口同聲地說—

「在那樣的家庭長大,任誰都會是這樣的人生啊!」

那麼,兩人的人生究竟有何不同?之所以會有所不同,是因為對於發生的事看法不同所致。經常進出監獄的那一位認為:「因為我在如此亂糟糟的家庭長大,自己會變成爛人也是理所當然。」然而,當上律師的那一位則認為:「因為我在如此不好的家庭長大,當然要過著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例子可以說是所謂的定義改變人生的最佳例子吧?

請各位回顧一下你的人生。當不幸降臨自己身上時,那一刻當然會覺得人生悲慘,可是過一段時間再回顧那件事時,是否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有那樣的經歷,才有今日的我。」相信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吧?

乍看之下「毫無意義」的事,如果仔細探尋,一定能發現某種積極的意義。而且,發現意義的追根究底對象正是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所謂的存在意義。

作者介紹| 榎本英剛

1964年出生,兵庫縣人。一橋大學法學部畢業,至美國舊金山的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CIIS)留學,取得組織開發、改革學的碩士學位。2000年,成立CTI JAPAN(現在的WAKE UP株式會社),開始在日本提供教練訓練課程。後來,居留英國期間,邂逅了「轉型城鎮」(Transition Town)與「Change The Dream」兩個世界級的市民運動,於是創設了NPO法人轉型日本(Transition Japan)與NPO法人Seven Generation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凱特文化《工作的真義:工作不後悔,活著不壓抑》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