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仁觀點:社區防疫─成也公民意識,敗也公民意識

2021-05-15 07:00

? 人氣

國內疫情升溫,公民防疫意識必須重新上緊發條。圖為萬華大消毒。(顏麟宇攝)

國內疫情升溫,公民防疫意識必須重新上緊發條。圖為萬華大消毒。(顏麟宇攝)

2019年年底,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台灣由於防疫得宜,成為全球嚴峻疫情當中的角落生物,低感染力、低死亡率,防疫的成功經驗,受到全世界各國的讚賞。在當中,除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籌指揮、邊境防守得宜、資訊公開透明之外,國內外防疫專家最讚嘆的是:台灣的民眾公共衛生的公民意識非常強烈,能夠自發性的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自律和他律的公民意識,讓台灣防疫得到亮麗的成就,也守住國民的健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持續一年多的疫情,各種防疫的破口、少數醫院和機構的院內感染、零星的社區感染等等,台灣多能夠很幸運的安然度過,雖然說關關難過關關過,但在不知不覺中,也讓很多的民眾覺得台灣疫情是安穩的、沒關係的、沒那麼嚴重的,防護逐漸的鬆懈下來。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大聲喧譁;旅遊景點、宗教活動或廟會遶境,形式上要求要做防疫工作,卻沒有確實做到位,遠遠的量個額溫,當然每個人體溫都正常;酒精洗手輕輕地噴一下,酒精量不足以做好雙手的乾洗手;戴口罩也是花樣百出,有的不戴口罩、有的口罩放在鼻子下緣、或放在下巴;各項活動,照常舉行;人潮聚集,不忘聊天、吃東西。室

內的活動,不只沒有保持社交距離,口罩載著稀稀落落,國人喜歡照相大合照,都會自發性的拿下口罩,留下漂亮臉蛋的靚影,但也造成互相感染的風險。桃園市喜歡飆舞的70歲的男子(案1112)、新北市喜歡飆歌、逛茶室、到處趴趴走的獅子會前會長(案1203),都是在不自覺中,恢復到沒有疫情的生活型態。沒有做好防疫的基本工作,聚餐、聚會、飆歌、飆舞等等活動,都證明是防疫的破口,造成北台灣嚴重的社區感染和和平醫院院內感染。可以說,台灣的社區防疫,成也是公民危機自覺意識,敗也是公民意識的鬆懈。

20210512-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見圖)質詢時堅持不戴口罩,遭同黨立委邱議瑩質疑時還一度走離質詢台。(取自國會頻道直播影片)
新冠疫情升溫,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見圖)質詢時堅持不戴口罩,遭同黨立委邱議瑩質疑時還一度走離質詢台。(取自國會頻道直播影片)


目前,國內疫情更加嚴峻,多起感染源不明或正在疫調中的社區感染,加上社區中可能有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沒被發現。因此,指揮官陳時中在接受立委質詢時,表示可能「 進入第三級警戒」,但是還是依舊堅持是第二級警戒。我認為如何再次喚起台灣民眾的公民危機意識,是這一波防疫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有幾件事情,大家可以一起努力

1. 落實防疫新生活的基本功夫,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觸摸口鼻、少參加聚會,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也要靠民眾自發性行動。

2. 配合政府的防疫規定,社區據點活動的取消,造成一時的不便,但我們可以轉換成為線上學習、線上運動、線上聊天聚會的模式。

3. 盡量取消近期活動,或是不到人潮較多的地方,特別是北台灣的民眾盡量留在自己的生活社區,避免到外地旅遊,讓中南部保持最低感染風險的機會,一時的不便,會保護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

4. 減少到醫院探病或到照顧機構探訪,改用視訊方式。

5. 隨時注意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的確診個案足跡或暴風刑警戒範圍的提示,提高警覺,注意自己染疫的風險。

6. 若有咳嗽、流鼻涕、發燒、腸胃不適等症狀,儘速就醫,主動、正確、詳細的告知職業別、居住地區、群聚史、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性等高風險因素。

7. 合乎資格的民眾,積極的施打COVID-19疫苗,這一陣子因為疫情的關係,接種率快速提升,造成部分民眾無法預約到接種的機會,我們一定要耐心等待,疫苗從國外的進口,逐漸到位,加上國產的疫苗在7月以後,應該可以自行供給,屆時大家一定要踴躍接種疫苗。

8. 全國醫師公會積極宣導,診所醫師提升防護措施,提高警覺,不拒診,要轉介,會通報,和醫院建立分級、分流的防疫醫療體系,也和衛生防疫指揮機關相互連結,做好社區防疫工作,請民眾不用擔心。

我相信,藉由這一次疫情的危機,民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如果能夠再次落實,不必恐慌,也不能鬆懈,做好防疫新生活的基本功夫,這一波社區感染是有機會控制的住。相反的,如果民眾還是漫不經心,那麼印度嚴峻的疫情慘狀,這是國人最不希望看到的悲劇。

*作者為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COVID-19緊急醫療應變小組召集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