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新冠浩劫的反思─東方欲曉,風景這邊獨好

2021-05-16 05:50

? 人氣

本書得以出版,也是幾方面因緣聚合,近十年前有機會花了足足兩年時間,講了一百二十個小時的春秋學。除了重點闡述經傳大義,還以董仲舒《春秋繁露》為主詳細詮解,並且緊扣當時國際形勢印證義理。去年疫情下無法出行,家居期間花極大心力將一百六十多萬字的聽打稿刪訂成三十多萬字,務期精實扼要以饗讀者。再選了過去發表的幾篇代表性的論文,引導初學者進入經學的殿堂,得窺無上甚深的微妙智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易經》立象,《春秋》設況,《詩經》比興,《尚書》因事,《周禮》擬制,中國經典的表達手法有其特殊性,不是一般平鋪直敘的說理,亦非應然與實然的二分法可簡單概括,而是廣而深地運用到象徵和比喻。猶記四十年前,我以「明道若昧」為總題試寫了一篇四萬多字的文章,請毓老師批閱指點,得獲他的讚揚肯定,並勉勵沉潛往復再下精深工夫,探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我文稱詮解中國經書必須「以創造通創造」,用他老人家常訓勉學生的話,則是「貞一奉元」,「要接著講別只照著講」,還以詩明志:「豈止日月易新懸,必也盤皇另闢天!」

老師十年前以一百零六歲嵩齡仙逝後,門生弟子成立中華奉元學會承繼其志,先後主辦了三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做了兩回主題演講:《因貳以濟民行——倚易傳貫通大易與春秋》、《篤實光輝天下隨時——恭述毓老師易學》。提出一篇論文:《天塹與通途——廿一世紀的春秋學》。至於《雙璧連輝——大易與春秋通論》,則是更早自己琢磨成形的研究成果。 一併蒐集於此,供天下關心世務的仁人志士參考。

千載一時,我們躬逢其盛,還是以前人壯詞作結代抒心意吧!「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作者為中華奉元協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