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調—79.8%民眾願為台灣而戰,信?不信?

2021-05-16 05:40

? 人氣

英國「經濟學人」的文章中曾提及,一些民調中,台灣民眾願意自己或親屬投入戰爭的人不到一半。然而,台灣民主基金會在2020年10月16日公佈的最新民調卻顯示,「若中國大陸為統一對台使用武力,79.8%的受訪者願意為台灣而戰。」(資料照,AP)

英國「經濟學人」的文章中曾提及,一些民調中,台灣民眾願意自己或親屬投入戰爭的人不到一半。然而,台灣民主基金會在2020年10月16日公佈的最新民調卻顯示,「若中國大陸為統一對台使用武力,79.8%的受訪者願意為台灣而戰。」(資料照,AP)

2021年5月1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標題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台灣」,蔡英文總統4月30日在臉書上的回應是:「面對威權主義擴張的挑戰,只要台灣人民團結一致…」,這是假議題,所以以下不用看;民進黨的派系內鬥,蔡大人都搞不定,遑論還有國民黨在旁扯後腿。「經濟學人」的文章中,提到的另一個重點是:「在一些民調中,台灣受訪者願意自己或親屬投入戰爭的人不到一半,這讓美方處境更尷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台灣民主基金會」在2020年10月16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若中國大陸為統一對台使用武力,79.8%的受訪者願意為台灣而戰…」;「台灣民主基金會」及「經濟學人」的民調數據差了50%以上,您相信哪一個?

依「台灣民主基金會」的新聞稿顯示,此份民調由政治大學選研中心執行,訪問期間為5月6日至5月10日,是由20歲以上、有效樣本數1,226份(市話821份及手機405份)所作的分析結果。通常,民調的結果多是在訪問完成後的3~5天之內即會公佈,但是,「台灣民主基金會」的此份民調結果,卻研究分析了5個多月,到10月16日的黃道吉日才公佈。

有多人願意為台灣而戰?這種民調理應針對戰鬥力人口(20~50歲)(50歲為士兵除役年齡)約1,030萬人,應扣除不用當兵的女性(約500萬人)後,再做民調;反觀「經濟學人」的民調題目是「自己或親屬願意投入戰爭」,此題目的民調只要年滿十八歲成年人均可作答。

大部份人不想當兵是不爭的事實;目前的義務役役期為「4個月軍事訓練役」,而且,天氣太熱不用出操;據2015年6月12日三立新聞網報導,「危險係數超過40,軍方插紅旗警戒,禁止操課」,例如,溫度(32)+濕度(80*0.1)=40,達升紅旗的危險等級,需停止戶外操課。詳見「國軍部隊教育訓練勤務作戰實施準則」(2015年1月20日發佈),第二條立法理由第八條,危險係數。

危險係數>40,禁止室外操課。(作者提供,截至三立新聞網)
危險係數>40,禁止室外操課。(作者提供,截至三立新聞網)

金門曾有長達21年的「單打雙不打」規定,不知國防部是否已和共軍達成協議:「請中共在天涼好個秋時再攻打台灣」?真有79.8%的民眾願為台灣而戰?或者,願意為台灣而戰的民眾不到50%?

其實,台灣20歲以上的人口多達1,900萬人,這種僅占千分之0.06的樣本數,基本上可信度並不高,更何況僅1,226份樣本,光是利用統計操控學(Statisticulation),則可得到任何想要的數據,"數據會說話,就看說什麼話"!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如何用統計學說謊),是出版於1954年的小本書(台灣仍買得到,有中譯本),全書僅約150頁,書中文圖並茂,列舉了許多玩弄統計數據的案例和利用統計學騙人的技巧。作者「達瑞爾‧霍夫」(Darrell Huft),並非統計學家,也沒有教授頭銜,而是自由記者/作家,共撰寫了一系列10餘本「How to…」的書籍,可以說是一位「常識邏輯思考」專家。此本歷久彌新的另類統計學書籍,讓沒有統計學背景的讀者,了解統計數據如何掩飾真相、蒙騙讀者,因而創造出一新詞彙「Statisticulation」(統計操控:利用統計數據誤導民眾)。

看這本書不是為了學會說謊,而是在這個充滿「假新聞」、「假報告」及「假論文」的時代,我們要了解常見的「統計操控手法」,學會如何以「常識邏輯思考法則」來判斷新聞、報告及論文的真實性。

把「常識邏輯思考法則」應用在日常生活上時,發現週遭的政治界、學術界及商業界等,均充斥著「統計操控或數據說謊」的真實版;例如:執政黨(不論藍綠)均會提出對自己有利的統計數據,來證明自己執政期間的經濟成長率、GDP及政績等比前朝高明,或者,碩博士論文的造假抄襲,或者,廣告商品說:「依實驗證明,本產品(比其他產品)有效」等事例,而這些被提出的數據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玩弄「統計操控」,甚至可能是偽造或竄改。

通常,民調/評估報告中的量化數據,多是將採訪、實驗、測試所得的原始數值,利用統計學原理,經過整理分析後而呈現出「量化」的統計數據,或美其名為科學數據,要了解統計數據/科學數據的玄機,可從

1. 樣本源
2. 樣本數
3. 調查題目
4. 數據篩選
5. 分析方法

比較基準來觀察。

例如,有些政論節目常見的即時call in民調,這種民調的結果,多有偏差。

由上述6項判斷準則來看即知,因為各新聞台的政治立場鮮明,其觀眾的立場也多與新聞台相同,故民調結果也可想而知;此外,民調的統計數據,有時候還要看民調單位的背景,做為衡量民調結果的依據;政府版與民間版的評估報告會一致嗎?兩者均稱引用「科學數據」做根據,評估結果卻不一樣?是在玩弄「統計操控」?還是「偽造數據」?

姑且看看政黨傾向不同之民視及TVBS的八點檔政論節目,如果以相同的題目「共軍攻台時,你是否願意為台灣而戰?」做call in民調,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民視的結果,答「是」的民眾,和TVBS答「否」的民眾,可能均高達90%以上,數據高到難以相信時,可能需要動用"反向"call in部隊,來降低難以服人的民調數據。

相同題目的民調,選項不同時,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以下(A)和(B)兩種相同民調題目的選項,你選哪一項?(A)題是二選一,(B)題是四選一;

(A)共軍攻台時,你願意為台灣而戰嗎?(二選一)

(1)不願意。(2)願意。

(B)共軍攻台時,你會選擇?(※四選一)

(1)離開台灣。(2)在家聽天由命。(3)按鍵盤與中共網軍打筆戰。

(4)加入國軍上戰場。

(A)議題選(2)願意的人數,不會等於(B)議題選(4)加入國軍上戰場的人數,這就是「調查題目」的操控。如果分別在綠營總統候選人及藍營總統候選人的造勢場合做(A)項民調,結果也會大不同,這就是「樣本源」的統計操控。

如果只需要1,000份的樣本數,民調單位可做足5,000份的樣本,再由其中挑選「符合需求」的答案,如此,「願意為台灣而戰之民眾的百分比,由20%到80%任你挑,這就是「數據篩選」的統計操控…,你還相信民調嗎?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留我?不留!」

「79.8%民眾願為台灣而戰」;「信不?信!」,「信?不信!」

*作者為空調技師,為11本空調書及4本理財書(股素人)之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