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G7「抗中」,臺灣成「利益攸關者」

2021-05-11 07:10

? 人氣

2021年5月3日,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倫敦召開。(AP)

2021年5月3日,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倫敦召開。(AP)

「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美、加、英、法、德、義、日)外交部長5月3日至5日在倫敦集會,地主國英國還邀請了澳洲、印度、南非及南韓的部長參加。這是G7兩年來的首次會面,會後更難得建立共識,發表了長達1萬2,400字的「聯合聲明」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強調「美國第一」,並採取帶有濃厚「單邊主義」色彩的對外政策。川普任內對國際組織所扮演的角色不屑一顧,對參加國際會議也沒有興趣。此導致美國的國際地位每況愈下,美國與盟國的關係更受到不利影響。因此,這次倫敦G7外長會議,可視為拜登政府上任後的一次重大外交出擊,足以展現在美國主導下,西方盟國一致對外的團結形象。

由於地緣因素,使俄羅斯成為與會歐洲國家關切的主要安全威脅來源。俄羅斯4月初於邊境集結軍力,引發烏克蘭政府抨擊,緊張情勢再度升級。莫斯科雖於4月23日自烏東地區撤走部分軍力,但該地區情勢仍未緩和。故G7「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破壞區域穩定、非法併吞克里米亞,損害其他國家的民主體制,以及進行惡意網絡攻擊及虛假信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會議結束後,更立即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並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保證,美國將持續強化與烏克蘭的安全夥伴關係,並與烏國保持緊密合作,以確保其能夠抵禦侵略。

美國關切的則是「抗中」。雖然參與G7的歐亞盟國各有「為難之處」,但卻同意在「聯合聲明」中,共同呼籲「中國建設性地參與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敦促「中國承擔並履行與其全球經濟角色相符的義務和責任。」而聲明最讓中共不滿的是,以「呼籲中國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為由,批評中共在香港、新疆和西藏推行的政策。

來自中共的強烈反應可以想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包括主權國家組成的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這是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和世衛大會25.1號決議確認的重要原則」;此外,中共還倒打一把,指稱G7中包括疫情最嚴重和醫療技術最先進的國家,理應聚焦國際抗疫合作,促進疫苗公平分配,「而不是只自己囤積疫苗,對幫助其他國家只做些不疼不癢的表態。更不應該以高人一等的心態對他國橫加指責和干涉,破壞國際抗疫合作這一當前頭等大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期中歐關係急轉直下,就在G7外長會議同時,歐盟決定暫緩去(2020)年底與中共達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但「暫緩」並不代表「中止」。中共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歐盟自知實力不及美國,無法單獨與中共抗衡。歐盟與美國合作可以待價而沽,增加未來與中共經貿談判的籌碼。因此,歐盟不會放棄「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何況,如《彭博》所說,歐洲不會只有一種意見,匈牙利等歐盟成員國仍渴望與中共往來。

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2021年5月3至5日在英國舉行實體會議(AP)
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2021年5月3至5日在英國舉行實體會議(AP)

此外,G7首次公開提及臺灣議題。「聯合聲明」中對與此相關的論述有2部分:一是「重視臺灣海峽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以及「反對可能升高緊張及破壞區域穩定的任何片面行動」;另一方面,則是「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論壇及『世界衛生大會』(WHA)」,認為「這對於加強全球合作和確保國際組織的包容性至關重要。」

臺灣從2009年到2016年,曾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隨後因民進黨執政而遭對岸杯葛。G7「聯合聲明」宣稱,「國際社會應該能夠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受益,包括臺灣在應對新冠大流行方面的成功貢獻。」公共衛生事關民眾的健康福祉,何況病毒散播不分國界,臺灣沒有理由因政治因素而遭排斥。對岸拿「以疫謀獨」拒絕臺灣參加世界公衛組織,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臺灣朝野政黨都不會接受中共的指控。

蔡政府歡迎G7對臺灣的道義相挺,但國際關係離不開現實主義。「世界衛生大會」即將於5月24日登場,但我國至今仍未收到邀請。我們希望,G7成員以實際行動展現誠意,在WHO正式提案,接受臺灣申請參與WHA。至於G7對臺海和平的關切,我們不認為因此就能提高臺灣安全的保障。我們注意到,當美國國內針對對臺「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展開辯論時,負責印太戰略的官員康貝爾(Kurt Campbell),最後的定調就是「戰略模糊」。民調顯示,支持美國出兵協防臺灣的菁英階層比率很高,但一般民眾的支持度則大幅下降。

此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談及臺灣相當期盼的臺美自由貿易協定(FTA)問題時表示,臺美經貿往來必須是策略性的,而且「必須要與拜登政府的其他政策目標,共同整合考量。」這顯示,戴琪不希望因臺美FTA議題,影響美中即將展開的經貿協議談判。換言之,美國是以自身的利益考量與臺灣的關係,更何況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國家。

美國與歐亞盟國操作「抗中」是各取所需,而且是經過一番利弊得失的估量後,刻意保持與中共合作的戰略模糊空間。更重要的是,歐洲支持美國對中共的立場,可以換取美國支持歐洲對俄羅斯的立場。而美國支持臺灣,除基於地緣政治的安全考量外,還有就是如戴琪所言,美國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臺灣晶片」。顯然美國與歐洲一樣,面對中共都有經濟、安全孰輕孰重的考量。歐洲支持臺灣能得到什麼?難道只有空幻的價值觀而已?

蔡英文總統強調「不挑釁、不冒進」,不給對岸對臺用武的藉口;但臺灣卻無法因強權相互採取的挑釁和冒進舉動而置身事外。以G7為例,美國與盟友可以把「抗中」作為團結內部的凝聚力,並因保留與中共合作的空間,而能管控分歧,不致升高為戰爭危機。反觀臺灣,除與中共對抗外,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政策選擇餘地。我認為這是今天臺灣面臨的最大困境。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