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三接外推的三個疑點

2021-05-11 06:40

? 人氣

4月29日在大潭藻礁區拍到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島」,因佈滿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礁體形狀如島而得名。(圖/潘忠政提供)

4月29日在大潭藻礁區拍到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島」,因佈滿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礁體形狀如島而得名。(圖/潘忠政提供)

迎戰即將到來的藻礁公投,經濟部上周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外推方案,強調在離岸更遠、不浚挖、不填地、縮短防波堤的設計下,就不會破壞藻礁。但這個方案有三個疑點:沒有證據顯示不會破壞藻礁、沒有說清楚三接對電力及空汙的影響、沒有評估其他可行替代方案。這種不基於科學、而是喊話的方案,能對3個月後的公投產生多少影響,恐怕還是信者恆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部提出蓋三接的主要理由是,核二及部份北部電廠將在2024年以前陸續除役,每年估計將減少216億度電,大潭電廠8、9號機則可補足137億度電。在大潭海域就近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好處是可以就地供氣。

但三接所在地也是生態豐富的大潭藻礁區,爭議多年無解,隨著社會討論愈來愈熱烈,經濟部雖然也曾提出調整方案但都無法化解,公投成案後甚至演變成政治風險,這次才會提出這麼大幅度的讓步,在聲量上也暫時佔了上風。

沒有證據顯示外推對藻礁完全沒影響

三接外推方案主要是將觀塘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達到1.2公里。外推後水域更深,可以不浚挖。外海填區21公頃不必填、防波堤縮短。經濟部認為這樣就可以避開水下礁體,達到「顧供電、護藻礁」的雙贏目標。

不過這個決定,除了用五張簡報顯示之外,沒有提出任何評估資料佐證,而且還是在行政院跟立法院的協調會議中,由民進黨的行政官員,向民進黨的立法委員說明,也就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溝通所獲得的「自己人共識」。

這種封閉式的共識當然無法獲得認同。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就不以為然,他是最早在大潭藻礁區發現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的人,他提出「生態連通性」的概念,海洋生態無法切割,而且藻礁生態系之所以存在,跟旁邊的沙泥生態系有共存關係,不是切割工程面積就能保護生態。

如果經濟部能謙虛一點,強調外推案對藻礁的影響是「減輕」,不是「不會」,可能會贏得較多支持。不過經濟部在中油環差報告都還沒寫出來之前,就急著提出外推案。而在記者會之後,經濟部長、行政院發言人又很突兀地叫大家投藻礁公投反對票,更啟人疑竇。其實只要把話講清楚,怎麼投票人民心裏有數。

20210504-律師詹順貴(中)、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右二)等人4日出席「減煤、非核與生態兼顧支持 三接外推方案」記者會。(柯承惠攝)
律師詹順貴(中)、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右二)等人出席「減煤、非核與生態兼顧支持 三接外推方案」記者會。(柯承惠攝)

沒有說明三接對電力及空汙的影響

從一開始民進黨就操作二元對立,沒有三接北部會缺電、要燒更多煤、所以中南部人要用肺換電給北部人用。這種操作區域對立的做法很不道德,很不幸還達到了目的。即使過了公投這一關,但撕裂人民的情感不可原諒。

而且這是在強化「電廠=空汙」的印象,忽略了交通、製造、燃燒等其他造成空汙的因素。依環保署統計,發電對空汙的總貢獻約占10%,大潭電廠8、9號機每年供應137億度電,占台電系統發電量2,389.3億度的5.7%。

再以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為例,擴大天然氣發電搭配再生能源,依20-30-50(再生-燃煤-煤氣)發電結構配比,約可改善空汙35%。這樣計算下來,三接跟空汙的影響多少就很清楚,而不是故意模糊焦點,將兩者劃上等號。有官員還跳針到沒有三接會增加肺腺癌,簡直是把非理性政治操作到了極點。

而且僅管天然氣被視為過渡到低碳能源的橋樑,但它還是化石燃料,雖然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煤少,但天然氣開採時有甲烷的問題。英國空汙科學家格里‧勒富就認為,對氣候變遷來說,美國的頁岩天然氣並沒有比煤好。

沒有評估可行替代方案

依經濟部說明,外推案的工程會延後2年半,到2025年6 月才能供氣,這期間需要一些因應方案,包括請民營電廠增氣、抑制尖峰用電、提高中南部兩座天然氣接收站的供氣能力等等。但就是沒看到節電方案。如果節電跟節水一樣,要求工業、民生都節省一定比例的用電,相信省下的電力應該很可觀。

再來就是環保團體一再提到的程序正義,看看環評怎麼過的就知道了。三接之於藻礁影響是科學問題,如果真的要說服人民相信外推案真的是一個藻礁與供電的雙贏方案,不如就辦一場聽證會,營造實質對話的空間。

然而經濟部不斷強調已盡了最大努力、展現最大誠意,但這是以「觀塘是唯一方案」的前提所做的評估,至於曾經被熱烈討論的林口港、台北港、浮動式接收站等替代方案,通通都以趕不上民進黨2025年能源政策而被視為不可行。

把自己的目標視為最重要,卻罔顧環境與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這些人民都會看在眼裏,也會在公投時做出自己的選擇。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