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碳中和鋼鐵生產芻議

2021-05-12 05:40

? 人氣

中國是全球排放CO2最大的國家,年排量約110億噸,超過台灣36倍,占世界總排達29%,其中發電占44%、鋼鐵17%、建材15%…,但習近平聽了各專業的話,在去年9月聯合國大會視訊中宣布: 力爭2030年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現在各大鋼鐵集團已在雷厲風行,唐鋼首當其衝,寶武、河北鋼等絡續減產,造成供應不濟,也導致價格飆漲,但就長期來看應是良性循環,達到碳中和還可開發很多新領域和新利益,譬如: 推展電動車、智慧省電建築及城市、工業和農業的無碳革命、開發國外無碳工業市場…以擺脫對外石化能源的依賴。請問: 蔡英文對「台灣碳中和宣言」能捱多久不表態?2050年或是2060年達成?善意警告: 必須與國際接軌已經不是「選擇題」而且是「是非題」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從事工程專業逾50年,且忝為鋼鐵生產、規劃、製作的老兵凡30餘載,願在此野人獻曝,提出「碳中和鋼鐵生產芻議」,就教於方正。 

向無碳煉鋼的四大途徑邁進 

綜合考量成本、技術成熟度和資源可用性,實行下列各途徑應可邁入無碳冶煉鋼鐵的標的: 1需求減少、2廢鋼應用、3高標運營以及4碳捕集、應用與封存 (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和氫氣直接還原煉鋼 (H2 -DRI-EAF, 氫氣-直接還原鐵-電弧爐) 等創新技術的加速推動。

1 減少需求 

台灣已步入開發國家之林,工業亟需轉型,城市化及建築業必須放緩,鋼鐵新增的需求應按計畫予以減少,房地產的炒作、耗資蚊子館及浮濫的基礎建設應以法令規範,嚴格執行,比如必須體現完整的技術、環境與經濟可行性研究及定期考核,才能審批。建築業的材料效能應該提升,例如高強度鋼、新世代材料取代鋼鐵、3D列印建築、利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協助實現最佳設計和施工,包括材料選擇、放樣、裁切、成型、焊接,抽檢、組立及品保等等,以進一步減少鋼鐵的需求,因著供給面的降低而走向庫存的減少,連帶促使表觀需求的下降。

展望未來,如果鋼鐵業納入碳價格體系,具體包括對鋼鐵業碳排放進行收費、繳稅、碳排放交易,再推動鋼鐵需求的進一步縮減,此外,隨著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EU ETS, EU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等國際碳價格體系的快速進展,多數產鋼國家正逐步建立以內需為主而外銷遞減的市場,量減改以價揚取而代之,達成新的供需平衡。當前減排的路徑多取決於需求的增減,因之碳中和的步調係根據需求而急遽地加速或減緩,這樣在2040年之前的減碳貢獻僅能達到32%的上限,倘若企業為追求持續的綠色增長,就應當為碳中和的轉型工作給予最充分的準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