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王子搖大旗》揭竿起義「當下很痛」 黃育仁:20年後誰還記得我們父子反目

2021-05-10 07:40

? 人氣

專訪東元前常務董事、菱光科技董事長黃育仁。(柯承惠攝)

專訪東元前常務董事、菱光科技董事長黃育仁。(柯承惠攝)

「一台馬達快要壞掉之前,它的振動頻率會改變,聲音也變得不一樣,如果不去管它,最後就真的壞掉了。」說這句話的人是黃育仁,兩個月前他還是東元王國裡的王子,卻在萬眾矚目下頭冠一摘、提刀上馬,決心挑戰父親30年不動的穩固王權,如今已成為一個東元會長黃茂雄未曾想過的敵人──最大市場派。

隨著東元董事改選進入倒數階段,黃育仁手上高舉的改革大旗也越搖越用力。上週五(7日),以黃育仁為首的東元市場派陣營發布一支影片,內容為7名董事及獨董候選人大動作宣示支持「聚焦東元3.0」計畫,強調東元未來必須聚焦馬達事業,並針對電動車、綠能等未來明星產業提高研發預算,藉此深化創新能力;距離5月25日股東會只剩兩個禮拜,東元黃茂雄、黃育仁之間的父子對決持續升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成立至今超過一甲子,東元一年營收上看五百億元,是全球第三大的工業馬達製造商,也是國內最龐大的馬達王國;黃育仁是黃茂雄長子,也是東元第三代,走路曾經有風,不過,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卻不吐不快,許多話彷彿在他過去9年常務董事任內都快被憋壞了,「我之前提過很多希望東元改革的建議,但都在私下討論階段就被封殺掉了,根本進不了董事會。」

黃育仁始終認為,東元集團轉投資太過分散,導致馬達本業無法聚焦、深化,「東元的工業馬達很強,但都太大、太重了,沒有辦法滿足現在很多新應用輕薄短小的需求。像是全球前兩大馬達製造商ABB、西門子都在積極布局電動車,可是東元的馬達現在還是大到只能塞進巴士裡,一般電動車根本放不進去;面對這些本來用全力都不一定能追得上的對手,未來還要怎麼跟人競爭?」

無奈,黃茂雄一句「多角化經營有什麼不好」,父子對話便連同董事會大門一起關上。

股東寫信沉大海,公司派原來比外資難搞

20170215-東元電機董事長黃茂雄15日出席中華文化總會執委會議。(顏麟宇攝)
黃茂雄30年前坐上東元董事長大位,如今仍是「黃會長」,也是東元實質掌門人。(顏麟宇攝)

1991年,東元會長黃茂雄以駙馬之姿接班,不過短短3年就被其他董事以「愛作秀、外務多,不專心公司事務」為由,在1994年董事改選時拉下王位,他靠著過去長袖善舞攢下的人脈,好不容易請出時任總統李登輝關切,最後才成功訴請改選無效,重奪江山;經此一役,黃茂雄開始拉攏聯電、新光、富邦等法人股東支持,而後手握東元權柄30年,自此,馬達王國罕有異聲。

活在黃茂雄一手打造的王國裡,黃育仁過去曾經耳聞一些外資、小股東難搞,直到去年開始接觸投資人關係業務,他才驚覺自己所認知的世界竟是座象牙塔,「當我開始和外資股東接觸後,竟然發現我跟他們的理念還比較接近,這讓我不禁懷疑:究竟是外資股東難搞,還是我們(東元)難搞?」

談及此節,只見他一臉苦笑地說:「我開始和股東接觸,是因為當時寶佳的一個提案扣掉本身持股,最後還獲得兩成以上的股東支持。我去問投票贊成的外資:『為什麼要跟經營團隊對立?』對方只說,他們投資東元多年,以本身持股也可選上一席董事,卻不曾動作,只是定期寫信表達意見,無奈一直沒有獲得回應,『現在寶佳有個提案跟我們(外資)的想法相近,難道也不能支持它嗎?』聽完,我才終於發現,其實是我們公司難搞。」

財務導向誤東元,主事者望高樓不打地基

(圖/ 東元電機官網)
東元工業馬達為全球第三大,卻未能在第一時間切入電動車領域,讓黃育仁感到相當扼腕。(圖/東元電機官網)

在馬達所構築的世界裡,齒輪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必要存在,可惜的是,普世價值並不允許齒輪擁有思想──有思想的齒輪往往轉不動。

黃育仁指出,東元董事會上的議案多半只是過場,罕有反對意見,「真正的討論都在會前,只要不符主事者(東元會長黃茂雄、董事長邱純枝)的喜好,幾乎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打發掉。現在的狀況是,他們想要種花、種水果,卻不想投入前期土壤、肥料、水質或光照等研發,認為那些都是浪費,只希望一開始就拿人家已經開好花、結好果的樹而已。」

「現在的主事者太財務導向了!」黃育仁回憶,自己曾經建議,公司應該和研發電動賽車的廠商合作,得到的答案讓他至今無法理解,「他們只說,電動車一年賣不出幾台,賺不了大錢,幾句話就打發了。問題是,很多傳統車廠的關鍵技術,都是在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Indy 500(印第安納波利斯500)、NASCAR(全美改裝車競賽)那種極端環境的應用下才被發明出來的。」

「比方說,大家都知道的ABS煞車系統,或者後來一些引擎技術的突破,最早都是在賽車那樣的場合才出現的,甚至連最常見的後視鏡,一開始也是因為賽車手要掌握對手的位置才被發明出來。實務上,一項技術要突破,背後都存在著因果關係,只是東元的主事者從來不尊重專業意見。」他一臉無奈地說。

王子揭竿藏玄機,電動車時代五十年一遇

東元今年5月改選董事,黃茂雄3月9日好不容易和寶佳、華新化敵為友,達成「三方共治」續推邱純枝上位的共識,過沒兩個禮拜,黃育仁便無預警辭去東元常務董事、資訊電子事業群執行長職務,同時來個一刀切──表明不再接受董事會提名;緊接著好戲開鑼,103歲的「東元阿嬤」林明穱、三大創始家族成員各自發出公開信,表態支持黃育仁參選董事,當下讓馬達王子的謀反昇華,正名為「改革派發起挑戰」。

在將近兩個小時的訪談中,黃育仁談吐彬彬,說話聲音宛如一台十足穩健的馬達,清晰且規律;話題一來到電動車,事急無君子,他竟暴衝了起來,手機往桌上匡噹一丟,說話聲音大到轟隆隆,彷彿等不及要與人在賽道上一拼長短的模樣。

「東元的工業馬達全球第三,在研發電動車馬達方面相對具有優勢,但東元講電動車已經8、9年了,直到最近才在說自己也有加入鴻海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我請教一下啦,做手機跟做馬達的公司,誰比較有本錢做電動車?為什麼今天是人家組一個聯盟來讓我們加入?頭殼壞掉!本末倒置嘛!」黃育仁近乎咆哮,一會才緩和下來,「對不起,講到這裡我就很激動,因為我一直認為,電動車應該由做電池或做馬達的公司來帶動才對,可惜東元已經晚了。」

裕隆集團嚴陳莉蓮執行長(右)與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左)於首屆「鴻海科技日」(HHTD),共同對外發表命名為MIH的 EV軟硬體開放平台與關鍵零組件等相關技術,宣告集團已經準備好正式進軍電動車領域。(鴻海提供)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右)與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左)共同對外發表MIH開放電動車平台,東元則是第五百多家加入的廠商。(鴻海提供)

黃育仁會激動,是因為他把電動車的發展放進歷史洪流裡反覆沖刷、審視後發現──50年一遇的大時代已悄然來到,無奈東元經營層卻察而不覺,「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你會發現電動車是半個世紀才會遇到一次的革命,你什麼時候看過一樣產品在全球有那麼廣泛的共識要去推動,無論先進或落後、大國或小國、親美或親中,現在歐美、中國、印度、菲律賓不都在推嗎,那誰會受益?做電池的、做馬達的。(東元)主事者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很多人都只聽見公司派講的表面道理,沒有人真正去思考電動車背後的歷史意義,要知道,現在就是一個革命性的分歧點,這時候做出怎麼樣的決定,不是東元爸爸跟兒子鬧不合的問題,而是台灣產業界的發展方向在這裡就要整個定調了。」說到無奈處,黃育仁不禁嘆了一口氣,「邱董事長(邱純枝)雖然沒有反對發展電動車,但她也沒有察覺到這件事的歷史意義和急迫性。欸,現在連水泥公司(台泥)都出來說要做電動車了耶!」

求改革不怕犯錯,東元還有本錢鼓勵創新

被問起若順利入主東元,第一件事想做什麼,他不假思索:「檢討員工幹部的績效考核制度。如果KPI(關鍵績效指標)還像今天一樣,都以財務導向去評估,那很多員工就不敢嘗試新東西,他們會擔心自己一失敗,KPI就不好看。」

「到現在,公司派還在說我當年引介新泰輝煌(Syntax Brillian)投資案失利,說我害公司虧了6.5億元。問題是,那個決策是董事會做的啊,也是當時還是財務長的邱純枝帶著會計師去做DD(盡職調查)後的決定,結果投資一失敗就說是我的問題,請問,如果換成你是東元的幹部,以後你還敢引介什麼案子嗎?」談起外界耳語,黃育仁忍不住大吐苦水。

話鋒一轉,他強調:「其實,東元是有嘗試、犯錯本錢的,因為東元的一些土地、轉投資都還沒確實活化,當公司要升級轉型,研發費用因此有所提升的時候,應該可以用這些未活化的資產來補。至於未來新的應用那麼多,東元研發的重點應該放在哪?我認為是那些會有歷史性、革命性意義的東西,那才是東元應該聚焦的地方。」

圖為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東元於今天上午召開股東說明會,並在一週前發佈致股東公開信。(圖:東元)
東元董事長邱純枝被指太過財務導向,造成東元員工害怕失敗、不敢創新。(圖:東元)

不過,即使藍圖畫得再好,無法實踐也是枉然,黃育仁要想改革東元,還是得回到五月董事改選的場合真刀實槍比拚股權。攤開東元股權結構,包含寶佳、華新在內,黃茂雄陣營掌握股權約41.22%,黃育仁陣營在外資股東silchester、創始股東表態支持下,約掌握18.92%股權;在委託書大戰上,有券商粗估,在散戶總持股15.26%當中,黃育仁有機會掌握近10%,如今很可能是「坐2望3搶4」的局面。

這一仗,黃育仁的心裡還有一副算盤,認為即便市場派提名7人無法全數當選,未來改革仍有可為──因為在公司派提名的11人當中,寶佳就占了2董1獨董,華新也有1董1獨董,「至少這兩派都不是過去守舊的公司派,只要對東元好,相信他們是有可能接受改革的。我們不排除以後在董事會上跟其他股東合作。」

父子反目當下痛,二十年後只剩雲淡風輕

過去一個多月,黃育仁為爭取小股東支持,走遍各大媒體受訪,甚至連網紅直播節目也不放過;過程中,那些難以啟齒的家務事也因此被反覆端到老百姓茶餘飯後的餐桌上,為此,黃育仁家族仍有親戚至今無法諒解。

被問起如今的家庭氣氛,黃育仁先是停頓十幾秒,再深吸一口氣,然後才緩緩說出不足為外人道的寂寞沙洲冷:「老實跟你們講,現在我們家族的氛圍很尷尬,我要回去看阿嬤、看媽媽,都還要先問一下,等爸爸不在才回去。我甚至在想,今年我爸生日怎麼辦,都不去也不對啊,還是應該去送個禮物、卡片給他,然後趕快閃人?這件事其實當下都很痛啦。」

即便如此,黃育仁也無暇後悔,「想像一下,現在是2041年,我們是繼續只靠一座護國神山,一直撐到哪天不行為止,還是台灣已經出現好幾座護國神山了。如果那時候我們再來回顧2021年發生什麼事,很可能是台灣的電動車、無人機、無人潛艇、人造衛星慢慢崛起,而背後造就這些產業的基礎技術裡面,有哪一家馬達公司挺身而出了。請問,到時候誰還會記得20年前哪個老爸和兒子不合嗎?很多決策,我考慮的是2、30年後的事情。」

「這些年,我對往生者的『故人略歷』很有感觸,我發現,不管是總統、大企業家,還是公務人員、小學老師,故人略歷都只有一頁,裡面會寫這個人做過最重要的事情,我就在想,我的故人略歷上會寫著什麼,不用太多,有一兩件值得寫的事情就夠了。禪學有句話『本來無一物』,走的時候也是空手離開,所以人生的意義,還是在於你究竟做了些什麼。」訪談尾聲,黃育仁感性地說。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珍翔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