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台灣「有所不可攻」的憑藉在哪裡?

2021-05-05 07:00

? 人氣

共機轟6K。(空軍司令部提供)

共機轟6K。(空軍司令部提供)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說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引起全球熱議,台灣各方所做的議論更是盛況不歇。無獨有偶,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上月在眾議院聽證會上也做類似判斷。他指出,中國未来五到十年侵略或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可能的潛在目標,「台灣首當其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解放軍犯台,台灣和美國當然有以待之,但孫子兵法又說「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問題是台灣真的「有所不可攻」嗎?

這個問題最好由護台最大靠山美國來回答。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3月27日報導,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奧赫曼內克(David Ochmanek)透露,在五角大廈的一場兵棋推演中,如果兩岸爆發戰爭,美國可能難以救援台灣,因為反制中國大陸的軍事行動,「結果中國屢勝美軍」,而且「台灣空軍幾分鐘內被殲滅」。奥赫曼內克說,美國情報分析人士都認為,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軍力,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優勢正消失。他形容,美軍的指揮官、上校們在兵推中被打得「屁滾尿流」(They get their asses kicked),才認清這項事實,也透露了他們最真實的反應。

如何才能不敗呢?奥赫曼內克認為,美國歷屆總統出售防禦性導彈、戰機給台灣,但一旦開戰,這些軍武將最先遭到攻擊;台灣應該優先投資地雷、無人機與機動反艦、防空導彈,以減緩中國兩棲、空降的入侵,好為美軍爭取時間馳援。

台灣的安全依賴美國的捍衛決心,如果沒有足以產生威嚇作用的防衛決心與實力,則北京以武促統是大概率的事。誠如《經濟學人》所說,台灣是中美的競賽場域,牽涉「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是否會瓦解,關乎全世界盟友對美國是否持續信賴。由於中國在西太平洋顯然已經取得的軍力優勢,船艦與潛艦制已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四到五倍,戰鬥機源源不絕投入服役,精密導彈射程涵蓋台灣以及美國在日本、南韓與關島基地。部分美國軍事分析家指出,中國的軍事優勢會誘使他們攻擊台灣,「不是因為萬不得已,而是因為他可以」。至於剋制北京犯台意圖之道,主要在於美國重新建構台海平衡,台灣也必須改採非對稱性防衛手段,投資更多足以阻擋入侵的戰略性武器與技術。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2021年5月封面是台灣,指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一旦台海爆發戰爭,將成為全球大災難。(經濟學人官網截圖)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2021年5月封面是台灣,指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一旦台海爆發戰爭,將成為全球大災難。(經濟學人官網截圖)

過去七十餘年台海得以維持和平局面,關鍵在於美國與台灣合起來保有軍事上的優勢,同時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起了一定的嚇阻作用,北京則耐著性子嘗試達成和統目標。如今由於台灣各主要政黨與主流民意一體抗拒,和統希望已經幻滅;台灣又已成為美國牽制中國重要的戰略棋子,在中美對抗加劇的情況下,軍事優勢信心日強的北京武統台灣的心念自然日益趨強。

台灣的軍事力量瞠乎大陸之後已是事實,軍事力量能抵禦解放軍幾天,以及所謂「理念相同」國家是否及時馳援、能否改變解放軍造成的既成事實乃至是否願意與中國升高作戰層次,在在都是疑問。至於對台出兵的正當性,在一般大陸官民看來,統一台灣不僅僅是神聖的國家任務,也可據以向世界宣告,美國主導世界的時代畫下句點,中國從此向「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昂頭邁進,已經鮮有罪惡感可言,他們唯一的掛念是犯台的成本是否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大陸的軍事實力今非昔比,犯台的成敗風險與所付成本顯著降低。這正是現今判斷未來台海走勢的基本因素。在大陸武統人士的盤算中,台灣軍力不堪一擊,美國護台力不從心,即使反擊也可能只是短期行為,只要大陸能夠承受短期的代價,美國捍衛台灣註定虎頭蛇尾。

中共自知台灣官民多堅決拒絕統一,所以和平統一斷無機會,但武力統一代價較大,而且美軍不會坐視不理,所以沒有必勝把握。習於辯證思考的中共當局,所盤算的統一方式應是「以武促和」,也就是以武力威嚇逼迫台灣投降,達成統一。

具體的作戰方式包括:「口袋陣布置」,以戰機船艦包圍台灣,持續收緊口袋,縮小包圍圈,逼迫台灣;「重點性猝擊」,特種部隊突襲,進行斬首行動,癱瘓指揮系統,謀取快速逼降;「閃電式點穴」,突襲海空重要關鍵據點,癱瘓戰力,配以軍壓境逼和;「敲山以震虎」,拿下東沙、太平島或太平澎湖等離島,震攝台灣民心,再大軍進逼以迫降。解放軍如果不即刻登陸台灣本島,美軍馳援的正當性將下降,台灣如何獨自挺住艱危局面?

中共是否「以武促和」或是直接冒進武統,主導權固然繫於北京,非台灣所能完全掌控,但台灣並非沒有作為空間。自求多福之道首先必須認清身處險境的冷酷現實,知悉並無「有所不可攻」的強大可恃憑藉;切忌做鴕鳥式逃避,心存外力會護衛到底的不切實際幻想。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