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人想海外旅遊還得先剃頭?揭一百年前「意想不到」的出國規定

2021-05-04 17:31

? 人氣

日治時期,政府為了避免台灣人出國因髮型、服裝而被誤認為清國人,曾打算制定相關律法限制。(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日治時期,政府為了避免台灣人出國因髮型、服裝而被誤認為清國人,曾打算制定相關律法限制。(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要出國前,就已經知道要撇開與清國的關係,免得被國際當成清國人給予差別待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很巧的是,到了百年後的現在中國人一樣被國際社會歧視,結果仍然還有一堆滯台華人還在吵著要當Chinese。

日治時期政府考慮到國際社會普遍歧視清國人,為了避免台灣人因為辮髮或清國衣裝而被國際社會誤認為清國人,被外國海關拒絕入境時將有損帝國顏面,而打算制定以下律法:

第一條 以往之臺灣住民而身為日本臣民者,於締盟國有住所或一定居所,或前往旅行時,應裝扮成一看就可辨識為日本人之髮式及衣著

第二條 違背前條命令者,不得向法庭或任何官廳要求給予身為日本臣民之保護或干涉。

但後來日本政府認為規定服裝之樣式沒有必要而取消此條,改於核發本島人出國旅券時,特別嚴密審查其資產、能力、品行等。

(圖/取自方格子Vocus)
大日本帝國旅券(圖/取自方格子Vocus)

【日本帝國海外旅券】

日文「旅券(りょけん)」,說的不是旅展券,就是中文護照的意思。

台灣人的日本護照起源一開始是在1897年,台灣交讓給日本後,大批日本浪人經台灣前往清國以及偷渡進行「醜業」等,造成治安問題,因此日本頒布《外國行旅券規則》,需要持有加註有台灣籍的日本旅券,才能出入台灣。 1907 年後,日本外務省改正為《外國旅券規則》,日本人可以選擇申請或不申請。

另一方面,當時日本向台灣人發出海外旅券,但清國卻不承認其日本籍,使清日兩國當時很多紛爭。對這段歷史有興趣可以參考王學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約聘研究員,〈日治時期臺灣出入境管理制度與渡航兩岸問題〉。

順帶一提,目前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正在建置人名索引系統,目前已有近 20 萬筆。臺史所檔案館已將複製回來的 1897 年到 1934 年 3 月的旅券資料,複印並裝訂成冊,開放各界到館查找與閱覽。

「未來只要輸入名字,就可以看到當時臺灣人申請出國原因、目的地和出生年月日,甚至社會大眾也可以查找自己的祖父母在日治時期有沒有出國。」

(圖/取自方格子Vocus)
附圖是台南人高慈美於1936年持「大日本帝國外國旅券」為修習音樂而前往「中華民國廈門」。(圖/取自方格子Vocus)

作者介紹|陳冠霖(Tân Kuàn-Lîm)

目前在讀政大勞工研究所,因為喜歡觀察社會現象和政治評論,時常發表個人觀點而產生了這個專欄。內容主要談論台灣獨立、日本文化、性別平權等議題。希望能透過我的文章讓台灣對於社會議題有更深的認識,為大家帶來更多元的觀點,讓社會多一點正義和溫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Vocus(原標題:台灣人曾經持有的日本護照長怎樣?當年出國前最好先剃頭)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