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美成長亮麗加持,台灣經濟可望創11年高點

2021-05-07 07:20

? 人氣

台灣經濟同時受惠於中國與美國經濟快速反彈與強勁復甦。(資料照片,AP)

台灣經濟同時受惠於中國與美國經濟快速反彈與強勁復甦。(資料照片,AP)

各國陸續公布首季經濟數字,中美兩大經濟體表現亮麗,與中美經濟關聯最深的台灣也受加持,首季成長率高達8.16%,高於原預測數字1.96個百分點,如能延續此趨勢,台灣經濟可望維持好光景到明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在4月中先公布第1季GDP年增率為18.3%,創下1992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此外,首季出口年增率也高達38.7%,這也是帶動中國經濟最重要力量。不過,能有此兩位數成長率,主要是去年首季受新冠疫情衝擊,經濟成長率大幅衰退6.8%,在比較基期低影響下才有的數字。如果拿兩年數字平均比較,首季成長率約為5.1%,雖然不是特別高,但顯示經濟回到正軌。

美國則是上周公布數字,第1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季增年率達6.4%,如以年增率看是0.4%,如換算GDP量已接近2019年,去年中專家預測美國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回到原先的GDP總量,現在來看是今年即可恢復,顯示美國的經濟復甦情況遠優於預期。在拜登政府大幅擴大政府財政支出力道的支持下,市場對未來3或4季的成長力道「非常樂觀」。

回到看台灣,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周公布初步估算的數字,台灣首季成長8.16%,是近10年多來最高成長率,季增年率則為12.93%,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在出口,首季出口成長高達24.58%,其中又以科技產品成長最多。以趨勢來看,去年第2季是谷底,之後每季成長率逐季提高,依照這種勢頭,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應可超過5%,是近11年來的高點。

台灣經濟這波的受惠,眾所皆知的是因疫情帶來的遠距辦公需求、中美科技戰引發的轉單與急單等需求,讓台灣出口能在全球倒在疫情時仍維持暢旺;內部防疫成功,既讓生產不受影響能繼續接單、又讓大部份內需維持住。

當然,台灣經濟不可能獨外於大環境之外,但這次台灣運氣不錯,大環境相對算是有利。例如,占台灣出口4成的中國市場,去年下半年就加緊復甦腳步,對台灣商品的需求也大增,從台灣對中出口出現二位數成長、出口依存度達44%即可看出。另一個主要出口國家美國,雖然一度倒在疫情中,但也因疫情讓居家與遠距辦公需求增加,而相關的科技產品、3C商品,又是台灣生產的主力,而美國經濟的彈性與韌性,經濟復元腳步領先歐日,今年新政府又加大財政支出,全年成長率預估在6%多。

因此,雖然全球經濟受創,但與台灣經濟利害關聯最密切的中美兩國,相對較輕微且復甦腳步最快,台灣因此受惠。如果占台灣出口4成的是印度,台灣經濟大概也非跟著垮不可─印度去年衰退7.7%,今年又再次陷入嚴重的疫情中,復甦恐怕遙遙無期。

不過,台灣同時受惠於中美2大經濟體的情況能維持多久,是一個讓人掛念的問題。以經濟基本面看,在各國逐步從疫情中恢復後,中國因率先復工帶來的出口與經濟效益,將逐漸回歸正常,上周官方公布的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低於預期,雖然有部分原因是半導體短缺,但也可能是「回歸正常」的開始。至於美國,拜登政府強勢的財政政策與今年強勁的反彈,應無疑義;但引發的通膨疑慮、美股大幅回檔機率,則是讓人憂慮的風險。

以產品面而言,在歐美國家注射疫苗人數日增,疫情漸近尾聲後,去年因疫情帶來的各種需求:從醫療設備到遠距辦公與家庭娛樂相關的3C科技產品,到底會受多大影響,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而其對台灣科技商品出口當然有影響。再者,因中美科技戰帶來的轉單、急單效應到底持續多久,也值得觀察,目前的情勢來看,轉單效應尚存在,但急單效應大致已結束。

更長遠來看,台灣同時受惠中美經濟加持的情況能持續多久?如何、甚至能否維繫左右逢源,是值得關注並預先調整因應;當然,還有台灣內部有限資源對產業發展支援的極限問題,也是遲到必須面對。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可享受幾年2大經濟體加持帶來的經濟榮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