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共軍真的會於近期打台灣?

2021-05-04 06:10

? 人氣

共軍曾出動空警500預警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空軍司令部提供)

共軍曾出動空警500預警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空軍司令部提供)

川普總統的第二任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Herbert Raymond McMaster),4月9日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智庫「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一場關於「中國有多危險」(Just How Dangerous is China?)的討論中表示,台灣是與中國有關的最大熱點,現在正處於一個「極限危險」(maximum danger)時刻,關鍵時間點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作者按:2月4日-2月20日)及中共20大(按:往例是9至11月召開)之後;而最使他擔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共軍指揮官真的相信中共的宣傳,認為在這個主要爆發點上,習近平主席真的要我這麼去做,以致促成一個可能快速升級的衝突,這個危險實際上正在上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必需展現抵抗意志

現任「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麥馬斯特同時指出,他目前正看到一系列意圖使人們對中共軍事恫嚇更不敏感的活動,而另外還有看不見的活動,意在透過經濟及訊息層面收買菁英,以顛覆台灣的意志。另一位卸任不久的前川普政府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在同場研討會上則表示,台灣必須為自己的防衛做更多,對中共可能的侵犯展現出「抵抗的意志」(will to resist)。他又說,台灣防衛能力形式包括公民防衛兵團、後備兵團、特種行動部隊,以及其他願意為台灣每一寸領土作戰的團體;台灣廢除義務役是一項錯誤,實際上更應該擴大兵役服務的規模,這樣你的對手才會理解,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作戰,也有打仗的意志。

我國安局長陳明通也於4月1日即在立法院表示,中共將在2022年召開20大,「恐將成為增加台灣國安壓力的一年」,而主權議題將成為中共對外衝突的不安因素,不僅對台有立場,在面對香港、新疆等內政問題,亦呈現堅決不讓的姿態,加上中共今年慶祝建黨百年和明年20大,習近平勢必對內要展現能夠應處主權議題的能力,恐將增加我國安壓力。

要避免為台灣開戰

除了上述針對中共武力犯台的預測分析,以及台灣應有的對策之外,無獨有偶的是世界著名的英國雜誌《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5月1日出刊的封面上,以「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為題,配合標題下方雷達螢幕上的台灣地圖,加上台灣左右所標示的中共五星旗,以及美國的星條旗,說明當前地球上最危險之處就是台灣,美國與中共極為可能因為台灣而開戰。《經濟學人》在副標題提出的建議是:美國與中共必須更加努力,避免為了台灣開戰。

歸納上述兩位美國前政府官員對台灣可能面臨危機的看法,以及《經濟學人》封面的警語,可能會讓處於長治久安的一些台灣人認為是「危言聳聽」,但渠等所持觀點也並非無的放矢,有著幾分的根據。事實上近幾年來類此說法甚多,但出自離職不久,且有高階軍人背景的國安顧問,則值得吾人重視。其實,他們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提醒台灣,必須加強自我防衛能力,提高國防預算,購買更多的美國武器,為自己的安全付出更多;另外就是對於台灣人民的作戰意志表示憂心。當然,在他們兩人談話中所沒有提到的,就是對於民進黨當政以來的親美抗中政策,以及不斷惡化且未見「春暖花開」的兩岸關係表示憂慮。

戰略模糊應否調整

台灣人民應該對麥馬斯特並不陌生,因為去年9月初他即在外交部與國防安全研究院舉行的「凱達格蘭論壇-2020亞太安全對話」會議中,以線上視訊方式發表專題演講,細數中共對世界造成的威脅,並呼籲在學術機構、國際場域、美國媒體與好萊塢中,「放大台灣的聲音」,合作抵銷中共的滲透、監視與恐嚇。今年3月初麥馬斯特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面對提問時亦曾指出,中共入侵台灣的威脅已經使這座島嶼成為世上最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重要爆發點;明年北京冬奧以及中共第20次全國黨代表大會落幕後,台灣便可能陷入軍事衝突的最大風險當中。然而當被問及華府是否該放棄長期對台的「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政策,麥馬斯特則認為美國在公開對台灣做出6項保證後,目前是足夠的;而防止美中爆發武裝衝突的關鍵,便是趕在2022年前,強化台灣自身的防衛力量。

支持徵兵不願打仗

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現在是擔任「胡佛研究所」的訪問研究員,他特別強調台灣對中共可能的侵犯要展現出「抵抗的意志」,相信他也看到了台灣去年7月由《ETtoday 新聞雲》民調中心針對台閩地區年滿20 歲以上民眾所做民意調查,其結果顯示有50.8%非常認同恢復徵兵制,24.4%有點認同;但卻有49.1%民眾表示不願意上戰場,此一反差的數據讓人非常意外。另外一項去年10月也是由《ETtoday新聞雲》所作調查顯示,台灣人有66%支持徵兵制,同時在18、19歲族群中,雖有高達96%願意上戰場護台,該族群卻有87%拒絕恢復徵兵制,此一獨特現象被網友譏諷是「靠鍵盤喊打喊殺」。博明又說:「台灣防衛能力形式包括公民防衛兵團、後備兵團、特種行動部隊,以及其他願意為台灣每一寸領土作戰的團體。台灣廢除義務役是一錯誤,實際上更應該擴大兵役服務的規模,這樣你的對手才會理解,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作戰,也有打仗的意志。」

2021年5月1日出版的《經濟學人》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取自經濟學人臉書)
2021年5月1日出版的《經濟學人》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取自經濟學人臉書)

共機擾台引發憂慮

共軍近期是否會對台灣發動戰爭,應該是因為近半年以來共軍派出各型飛機進入我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而且幾乎已是「無日不來、形成慣例」的原因;尤其是在4月 12日竟然派出反潛機、預警機、殲擊機和轟炸機等共25架,分成兩批闖入我防空識別區,而這是從去年9月17日起公布共軍軍機動態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一次的共機擾台也引起香港英文「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美國新聞」(U.S. News)、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及「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 )等多家網路國際新聞及視頻媒體報導,自然也因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台海危機歷史回顧

回顧歷史,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一般認知總共發生過三次台海危機;第一次是1954至1955年,期間爆發了九三海戰、一江山戰役和大陳島撤退;第二次則是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其後兩岸相安無事,直到1995至1996年因為李登輝前總統1995年6月訪美,參加母校康乃爾大學畢業典禮及發表演說,也因此成為首位訪美的中華民國總統。此舉讓北京認為美國助漲台灣內部謀求獨立的政治勢力,於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進行了兩次大規模飛彈演習,對台灣南北海域進行飛彈試射;為此美國還派遣了第七艦隊兩個航母戰鬥群抵達台灣附近,使當時的兩岸情勢相當危急。另中共過去對外也發動多次武力衝突,包括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3)、中印戰爭(1962年)、中蘇珍寶島戰爭(1969年)、援越抗美戰爭(1965年—1975年)、中越西沙群島戰爭(1974年)、南沙保衛戰(1988年),及中越戰爭(1979―1993年),其主要動機大部分與領土及主權有關。

共軍武力犯台時機

我國防部的《104年中共軍力報告》曾指出,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兩岸關係發展最大威脅;國防部評估中共犯台的可能時機共有七項:一是台灣宣布獨立、二是台灣明確朝向獨立、三是台灣獲得核子武器、四是內部出現動盪不安、五是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對話的延遲、六是外國勢力介入台灣島內事務、七是外國兵力進駐台灣等。但隨著時空因素的轉變,近期研究兩岸問題的專家將共軍武力犯台時機,歸納為台灣宣布獨立、外國勢力介入、及內部發生動亂。就中共本身內部而言,若中共政權或大陸社會出現動盪不安,或者出現重大經濟危機,也可能是共軍武力犯台的時機。然而以目前情勢及可見的將來觀之,似乎武力犯台的三項條件及大陸內部因素都還不至於出現。

戰略模糊才是上策

針對中共近期對台灣的武力恫嚇愈趨頻繁及嚴重,許多觀察家認為華府是否應該放棄長期對台的「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政策;換言之,美國應該清楚表明,一旦共軍對台動武,美國將會以何種方式回應,藉以嚇阻共軍的蠢動,不敢冒險發動戰爭。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4月29日在出席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指出,「在中共近年來加強對香港的控制後,台灣整體支持獨立的觀點正在逐漸變的越來越鮮明;某種程度上,台灣正朝著獨立的方向發展,我認為這是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海恩斯還表示,「若美國從戰略模糊轉為明確表態願意對台海突發事件進行干預,中共會認為這是『嚴重破壞穩定』(deeply destabilizing);而這將使中共更加堅信美國決意壓制中國崛起,包括透過軍事力量,這可能會導致北京積極破壞美國在全球的利益。」

武力犯台有其代價

麥馬斯特將台灣面對最大危機的時間點是訂在「北京冬奧」及「中共全國黨代會」落幕後,此亦即表示中共高層對於武力犯台仍有其考量,包括面對國際因素、大陸內部與台灣因素。雖然目前兩岸軍力對比懸殊,中共要以武力攻下台灣,應該並非難事;但古人有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況且北京領導人都知道「強摘之瓜不甜」的道理,這也是中共在許多方面對台表示善意的原因。

再者,中共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各項經濟建設已經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兩岸一旦發生戰事,就算美國前來相助,台灣將會落得全毀,大陸東南沿海城市亦將受損不輕。其實,中共要解決台灣問題,未必需要武力犯台,畢竟兵凶戰危,損台灣而不利大陸;台灣雖小,真要動武拿下,中共還是得付出相當的代價。「保持現狀、互不挑釁」應當是兩岸目前最佳的選項;北京強調的「國家統一」,應當是水到渠成。我們相信兩位前美國政府官員的談話及《經濟學人》雜誌的警語,都是善意的提醒,也是對兩岸的忠告。

*作者為大學英文講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