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鍾專文:拍照其實是生命的修行

2021-05-15 05:40

? 人氣

《鏡頭的力量》作者指出,即使拍風景照也要聽風景講的話,才能拍出它的姿態。(胡毓豪提供)

《鏡頭的力量》作者指出,即使拍風景照也要聽風景講的話,才能拍出它的姿態。(胡毓豪提供)

胡毓豪兄著作等身,近日又有新作。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心與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半部談心法,後半部談方法。既有哲學層次又有實務層次,雙軌並行。

我最近對人操作物件(如照相機、攝影機、鋤頭或菜刀⋯)都給予高度的關注。因為工具後面的心法很多都是人生命中的學習要素。

各種人使用的工具都對自己有局限,但正因為局限中的運作,卻讓可能性趨於無限。

胡毓豪談的是拍照,但每一個拍照的細節都讓我體會到生命的宏大景觀。

他說拍不好的原因第一是「看不到」誰會看不到?急的人看不到。

現代人天天拍照,手機一天可拍上百張,但用手機拍形同盲拍,螢幕反射的畫面會遮掉很多細節,不像照相機有景觀窗,透過有限視窗逼得你不得不好好觀看,觀是觀察,看是看見,兩者在此聚焦,心才會沈穩下來。用手機螢幕看,心與眼是浮動的,根本有觀沒看。

這段話好有道理!我們用手機拍缺乏細看的條件,就是一種有影像就好的概念,搶拍、濫拍、快拍,叫根本是不用心。不用心就是拍不好的第二個主因。

在數位時代沒有底片限制,造成了拍照習慣改變,傳統的多拍現在成了夢魘,要拍好照片由鼓勵多拍進到忍住不拍,「少按快門、多些思考,拒用連拍」胡毓豪把拍照當成了「戒急用忍、善用腦筋」的修練!

非常有意思!科技愈發達、拍照愈方便,愈不經大腦。實為當前人類生活的通病,科技增加方便卻減少了用心!不但拍照這樣,人生方方面面都是一個模樣。「搶跟急」,就成為生活常態,常說某某熱門商品秒殺,就是搶;為鮭魚大餐不惜更名,吃完再改回來就是急著佔便宜。

光是用拍照這件事,作者就點出了「不好」的原因。

其次,拍了一堆照片,如何挑好照片?作者說「挑照片,一是眼界、二是信心」

我也深有感觸,挑就是選擇。人生每天都要做選擇,你我都是怎麼選的?有人你問他「最近怎樣?」他會答「還不是老樣子?」這意味著他每天做重複的選擇、甚至不知不覺放棄其他選擇,為什麼?因為他對新嘗試沒有信心對自己的眼界沒有更新,所以「挑」不出好的機會。

從拍完照片後的挑片,學問就很大。這也就是毓豪兄規勸大家不要濫拍連拍,拍太多爛照片要挑就很困難,而且挑的過程會迷亂,反而模糊了原本銳利的眼光。試想喝了十杯劣質的紅酒後還能分辨頂級紅酒的味道嗎?味覺視覺有相同的問題。

一個人如果太貪心什麼都要,要太多,也是一樣,會喪失品味人生的能力。由拍照的挑片,貫通到生活品味的選擇,非常吻合!

全書的觀點都很精彩,但我認為下面三點是亮點,因為說出了人生的心法:

1、重視質感

作者說質感是鏡頭的語言能力,需要對的光線來配合,需要迅速由默記的攝影名作中跳出畫面結構來搭配。也就是一張有質感的照片有當下光影線條的掌握也有歷史性習得的典範瞬間的喚醒,是生平的經驗、歷史的傳承,與美學的直覺所共同完成。

那麼,如果妳我的人生是張照片,照樣有著我們在身上留著的生平的經驗過去的延續及願意這樣活的自我感覺,那麼檢視一下下我們的質感如何?

這是很有意思的啟發,想過個有質感的人生的人也要這樣常常自我檢視。

2、靈活位移

作者說由於現在的變焦鏡頭太方便,可以拉遠距離,廣角拍攝,讓人忘記移動腳步,往往找到一個視角猛拍,不走動了。他說靈活移動嘗試換角度才能拍到好照片,他建議大家「快快走、慢慢拍」。

這段話也打到我,每天日復一日的固定行程就像站在原地猛拍照,用盡鏡頭所有的拍攝可能也不過是「一個角度」而已,人生要有生命的位移,先要懂得移位,換角度,嘗試新的視野,由不同路徑攻山頭,移動位置是作戰的必要,呆呆站著只能中槍!容易失敗而且常會感覺單調沮喪。

作者奉勸拍攝者要勤於換角度拍,平視俯視仰視側視,都要拍都要改變身體姿勢,我覺得啟發很大。我們過日子有這麼豐富的變化位置及視角嗎?我們身段夠靈活一切都願意試試看嗎?我們心態夠彈性嗎?能接受不同想法都可以嗎?

也就是你能靈活移位而達到生命位移嗎?

3、你我他

作者說「即使拍風景照也要聽風景講的話,才能拍出它的姿態」。

這句話很有哲理,什麼是風景的語言?它也有話要說?作者解釋,不是「語」而是「義」,義就是「你感受到了它的意義、引發了共鳴」

作者又說「拍照是用影像傳達溝通力,藉由影像幫你說話,讓眾多的他肯定你的能拍,觀者攝者共體合神,才能勝過千言萬語的喧嘩!」這段話很美,拍照的目的是讓「他」看了之後與「你我」共體合神。換言之,拍照時從來沒有脫離他者,過程中一直存在物與你我他的精神聯繫。

作者提及,《鏡頭的力量》透過正方形的「觀景窗」,闡述人生的所有智慧。(胡毓豪提供)
作者提及,《鏡頭的力量》透過正方形的「觀景窗」,闡述人生的所有智慧。(胡毓豪提供)

這個觀念在生命之學中也是挺有意義,人活在世上就已經進入「你我他」的大舞台,別人的生命風景都有它的語言,要傾聽這片風景的語言,怎麼聽?不用語要用義,要「感受別人生命的意義引發自己的共鳴」

人如果只是愈活愈孤立,一天到晚都推離別人,只看自己的風光,視野愈縮愈窄,欠缺與人「共體合神」的能力,那麼可以說愈晚景愈淒涼,活不出精彩,就太可惜了!

毓豪兄短短的一段拍風景照的開示,卻是人生的大智慧,真不可小覷攝影家的洞察力!

短短舉這幾點體悟,就知道這本書的威力,透過「如何攝影」這件事,如果細細閱讀字裡行間,在這正方形的「觀景窗」中蘊藏著人生的所有智慧,希望讀者反覆推敲,不但精進技巧,更且完善了生命。是為之序。

胡毓豪《生之道》攝影展。5/20---8/20。
胡毓豪《生之道》攝影展。5/20---8/20。

*作者為台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本文選自《鏡頭的力量:眼淨、心靜煉岀攝影構圖美學》(胡毓豪著,時報出版)推薦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