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任百日》內政表現獲高分,中國政策面臨考驗

2021-04-30 11:0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28日晚間發表國會聯席演說,他身後的是參眾兩院議長賀錦麗與裴洛西。(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28日晚間發表國會聯席演說,他身後的是參眾兩院議長賀錦麗與裴洛西。(美聯社)

4月29日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100天的日子。三項美國民意調查近日顯示,大部分民眾對拜登在這一時期的施政表示滿意。拜登在民調上的表現遠高於上一任總統川普整個任期,但低於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和小布希(George W. Bush)同期表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美國國內事務相比,拜登的對外政策並不是其上任100天的優先考慮。不過,國際局勢帶來的挑戰日益迫近,尤其是與中國的關係趨緊,這是其政府下面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對總統執政100天評價這一傳統是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首次引入。他在1933年總統任期中開了一個好頭,自那以後,這一傳統保留至今。

羅斯福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當選,他在1932年選舉日到次年3月4日就職典禮這段過渡時期中,實施了一系列大膽的立法和監管措施,為美國走出經濟蕭條打下堅實基礎。包括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案,建立起由財政部監管銀行的健全系統;推動貨幣改革,禁止黃金出口;推出農民保障法案,通過減少農業總產出而抬高農業收入等。

在歐巴馬總統上任的100天中,公眾對其處理外交政策和經濟方面的支持率較高。在外交政策上,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歐巴馬在考慮美國利益和其盟友利益方面取得了平衡。經濟上,公眾贊同他對醫療保健、稅收政策和預算赤字的處理。

拜登
Getty Images
拜登

而對於上任總統川普,民調顯示,他上任100天後的公眾滿意程度是美國現代歷史上最低的。他上任後風波不斷,包括其國家安全顧問就職幾周後下台等,並且他也沒有取得重大的立法成就。

雖然有批評者認為, 用100天來評判一個總統是武斷的,但與羅斯福一樣,拜登在這100天內顯露出他獨有的執政風格,為未來四年定下基調。

前100天的施政成果並不一定決定總統四年任期的進程。比如卡特總統在上任100天內非常成功,但後來卻面臨政治垮台。而肯尼迪總統雖然起步緩慢,但最終表現強勁。

不管未來如何,到目前為止,拜登的總統任期給民主黨人帶來了活力,許多民主黨人對他推進重大承諾的意願感到驚喜。CNN的分析指出,拜登的持續聲望將加強他在黨內的地位。與此同時,拜登的成功可能會增強民主黨人進入2022年中期選舉的前景,並鞏固一個可能開啟美國自由主義新時代的政治聯盟。

在民意方面,蒙莫斯大學(Monmouth University)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總體而言,46%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一比例是十多年來最高的,為拜登政府的未來施政打下民意基礎。

4月29日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100天的日子。
Getty Images 4月29日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100天的日子。

新冠疫情和經濟紓困政策獲肯定

在這100天中,拜登將執政重心放在處理美國國內的新冠疫情上。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工作:疫苗推廣和經濟紓困。

科學家們在拜登上任之前就研製出了高效疫苗。上屆政府計劃採取不干涉的方式,將疫苗分配給各州處理。但拜登上台時說,他的目標是在100天內接種一億支疫苗。

4月21日,拜登宣佈已經接種了2億劑疫苗,這遠超他上台時定下的目標。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72%的美國人對拜登有關疫苗的處理給予了高分。

在處理疫情的同時,拜登的「美國救援計劃」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根據皮尤的數據,67%的人認可他的經濟援助計劃。

這個1.9兆美元的一攬子計劃提供了全面的健康救濟和經濟刺激。該法案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為美國家庭提供直接幫助,為小企業和房主提供援助,擴大失業補償等。

除了這一短期紓困方案外,拜登還打算推動一個為期八年、規模2.25兆美元的「美國就業計劃」。該計劃將大力推動基礎建設,核心是修繕公路和橋樑、擴大寬頻網絡接入和增加研發資金,另外還將提高公司稅為該計劃提供資金。

拜登表示,這項計劃將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重振美國經濟,並幫助美國與中國競爭。他說:「這是二戰以來對美國就業機會的最大投資,它將創造數以百萬計薪酬良好的工作機會。」

拜登說他的計劃是經濟思想的根本性轉變,不同於幾十年前共和黨總統里根(Ronald Reagan)推行的小政府和減稅政策。拜登認為,這場疫情暴露了美國長期存在的不平等。「現在是時候自下至上、自中至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建設經濟了。」

在大手筆紓困方案下,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蘇,今年第1季的GDP已經回復到疫情前水平。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達到6%,創70年來新高;失業率會降到4%,接近疫情前3.5%的水凖。

根據NPR的民調,56%的美國人支持拜登的2.3兆美元計劃,這為接下來的實施這一計劃提供了民意基礎。

因邊境、移民問題獲負面評價

邊境問題是美國的棘手事務。拜登的重大舉措是,停止修建邊境牆,取消針對穆斯林的旅行禁令,恢復在美國領土上的庇護聽證會,恢復對無證件未成年人的保護,以及暫停驅逐部分非暴力罪犯。

另一重大舉措是將移民改革法案提交給美國國會。正如拜登所說,讓1100多萬非法移民的身份合法化,並為他們提供獲得公民身份的途徑是一件大事。

不過,這些政策在效果上不如預期。與其他事務相比,民眾對拜登在邊境問題上的處理多持負面。根據NPR民調,53%的民眾表示不滿意,34%表示滿意。

這對拜登政府來說是一個警示。目前,美國南部邊境的移民人數激增,其中很多是無人陪伴的未成年人。

分析認為,移民潮在未來不可避免,而國會的法案並沒有解決這一問題。

另外,兩黨對拜登在邊境問題上的處理均有所質疑。當拜登政府宣佈把本財年的難民上限維持在1.5萬人時,民主黨內引發了反彈。白宮隨後改變了立場,宣佈拜登將在下個月設定新的、更高的難民上限。與此同時,共和黨對總統的支持依然很低。

重塑全球領導力

除了應對疫情和經濟困境,拜登在上任100天內的另一個優先考慮是,修復與國際組織的關係,重塑美國的全球領導力。這著重體現在氣候問題上。

拜登表示,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生存威脅」。他在上任第一天就宣佈重新加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該協議於2015年通過,旨在遏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應對氣候問題需要數十年才能看出成效,因此很難在100天後就給與批判。不過,拜登在白宮、國務院和能源部門組建了強大而有經驗的團隊,被認為開啟了良好開端。

4月22日,拜登召集了40多個國家領導人參加全球視像氣候峰會。在此之前,拜登派出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訪問中國,一些觀察者將這一齣訪視作「誠意十足的邀請」,成功令這一排放大國的領導人習近平接受邀請,出席峰會。

不少分析認為,本次氣候峰會為美國重塑全球領導力奠下基礎。

不過,拜登針對氣候問題的施政策略並非完美。有批評指出,他的計劃忽視了對排放上限、碳稅和大規模新法規的呼籲。這些新法規旨在開發技術和基礎設施,著眼於大型現代經濟所需要的巨大工程與深度脫碳。

對華政策

與美國國內事務相比,拜登的對外政策並不是其上任100天的優先考慮。不過,海外局勢的挑戰日益迫近,尤其是與中國的關係依舊緊張,這是他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在中國問題上,拜登基本上延續了上任總統川普的政策。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在涉及中國問題上有三種處理方式:對抗、競爭、合作。

在前100天裏,美國對待中國的重點是對抗與競爭。

美國3月發佈《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將中國視為唯一具有綜合實力、挑戰美國的競爭對手。未來美中關係是美國最大的挑戰之一,而技術則是美中競爭的核心。

3月19日,布林肯在結束對日本和韓國首次訪問。 之後馬不停蹄在阿拉斯加會見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雙方針鋒相對的談話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觀察指出,拜登政府不再暗示要改變中國的政權,但依舊不會大幅度改變對華強硬政策。

在安全方面,拜登政府一直在保持甚至加強了與台灣的接觸。他們繼續與台灣官員保持高層接觸,並繼續出售武器。美國國防部正在審議對華政策,預計將把一些軍事資源從中東轉移到亞太地區以對抗中國。

另外,拜登主張以全方位戰略應對中國挑戰,他修正了川普政府單邊主義對抗中國的做法,轉向積極與盟友合作。

除了與日本、澳洲及印度展開「四方安全對話」,拜登也凖備與歐盟合作,共同應對中國威脅。尤其是4月16日美日高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直接反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以及對新疆和香港的立場。

到目前為止,氣候問題美中兩國唯一合作的領域。拜登政府成功邀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4月22日的全球視訊氣候峰會。不過,未來的合作方式尚不明確。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東亞系副教授馬釗對BBC中文說,拜登「並非通過擴大合作來避免或者縮小競爭,而是要分割合作與競爭領域;而且即便是合作,美國也要突出美國的領導權,並增加美國的競爭優勢。」

在氣候問題上,他說,美國也是要在其主導的框架下進行合作,增加美國在這個全球議題上的世界領袖地位。他認為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在於,拜登在對外政策中如何兼對華顧競爭與合作兩個方面,以及美國盟友的對華態度和策略。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系主任朱志群認為,在美國的對華政策中,「競爭─合作─對手」的三合一框架正在形成,但合作的部分很小。

他對BBC中文說,拜登上任後推翻了川普政府幾乎所有的對外政策,但唯獨對華政策幾乎沒有變化。他舉例說,在重開中國在休士頓的領事館一事上,「應該說爭議不大,但到目前為此,拜登政府還沒有任何打算。」

有評論指出,海外局勢的挑戰正日益逼近美國,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等相關問題都將成為拜登政府的考驗。中國在台海和南海領域頻繁釋放強硬信號。俄羅斯繼續保持對烏克蘭的威脅姿態。伊朗宣佈提高濃縮鈾豐度,令重啟伊美核協議談判日益緊迫。

朱志群認為,當美國國內疫情穩定後,拜登政府會「很自然更多關注國際事務,印太地區特別是中國肯定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心。」

他認為拜登政府會從美國國家利益出發制定其外交政策。「如果它認為中國的快速崛起威脅到了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那麼美國政府一定會千方百計跟中國對抗;如果它認為中國的發展能夠對美國經濟、特別是拜登政府在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出貢獻,那麼拜登政府也會選擇性地跟中國合作。」

馬昭則認為,美國的疫情與政治分裂兩重危機不允許拜登優先處理外交事務。不過,由於中國事務是兩黨少有的政治共識,「拜登很有可能會利用中國威脅或對華競爭來縮小執政阻力。」

「比如他的大基建計劃,很重要的說辭就是要提振美國自身的經濟實力,從而對華競爭,而基礎建設將保證美國在美中大國競爭中最終勝出。」馬昭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