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君觀點:從他國語言政策,談臺灣雙語教育

2021-04-30 07:00

? 人氣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條件得天獨厚。(AP)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條件得天獨厚。(AP)

根據2019年EF全球非英語國家的英語程度指標報告,「超高英語精熟度」(Very high proficiency level) 的國家大多是歐洲國家,如荷蘭、瑞典、挪威、丹麥分居前四名。亞洲唯一進入「超高英語精熟度」的國家是新加坡,名列第五。臺灣則是第38名,屬於「中等英語精熟度」(moderate proficiency level) 的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何歐洲和新加坡可以?

歐洲國家除了英語程度高,人民能同時保有自己國家語言,可以依據語言使用情境,流暢的切換語言。這樣令人羨慕的多語環境,其實有其天然條件。首先,歐洲國家因為特殊地理環境,彼此緊鄰,尤其是申根成員國之間的跨國交通暢通,人民經濟商業、旅遊與生活互動頻繁,英語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歐洲跨國互動的共通語言(English as a European lingua franca)。此外,大多數的歐洲國家語言和英語同屬於日耳曼語系家族。也就是說,歐洲國家人民除了有大環境的英語使用需求之外,學習上也比非同源語國家來得容易些。

對比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是由四大族群組成: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數族群,因此,英語在新加坡也是跨族群溝通的共通語言,英語在新加坡生活上有其不可或缺的實用性。和歐洲國家不同的是,雖然英語不是當地四大母語的同源語,但是受英國四十多年殖民的影響,英語早已是學校和政府單位使用的官方語言。即便在新加坡獨立建國後,將華語、馬來語、坦米爾語和英語共同並列為官方語言,並要求不同族群在學校需要學習母語,英語一直都被視為是新加坡「第一語言」。

透過上面的案例,可以推論影響國家英語程度的因素有:1) 使用英語的大環境、2) 英語和母語屬同源語、3) 有歐美殖民歷史

很遺憾的是,臺灣並沒有以上三個條件,要成功推動雙語教育,實屬不易。

英語好,真的沒煩惱?

英語好,通常被認為可以與世界接軌、讓個人或國家增加競爭力、可以快速吸收世界新知。這些好處毋庸置疑,但是英語是具有高度競爭性的強勢語言,在語言使用生態中,具有毀滅本土弱勢語言的侵略性。以新加坡為例,二十年前,新加坡的英語頗具特色,是英語和當地語的混雜語,與標準英語使用或有差異,因此「新加坡式英語」長期被貶低為「彆腳」、「錯誤」的英語,也被視為低教育程度的表現。為了提升新加坡的「英語水準」,新加坡在2000年開始推動「講好英語運動」(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講標準英語被視為是國際接軌、成功與高社經地位的代表。在政府與學校強力推行下,英語彷彿如出閘的野獸,席捲新加坡其他本土語。在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調查揭露,超過50%的華裔和印度裔年輕人在家只使用英語和父母對話。2014年,學者Ying-Ying Tan在知名SSCI期刊World Englishes宣稱,英語已經是新加坡的母語了。大多數新加坡年輕人不會說、也沒興趣學習他們祖父母的語言。本土母語已淪落成為學校裡的外語學科,年輕世代因為語言隔閡,已嚴重造成新加坡文化傳承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