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瓊瑩觀點:敢向蔣經國政策“Say No”的國家公園推手張隆盛

2021-04-29 07:10

? 人氣

張隆盛擔任營建署長敢於向蔣經國的政策說不。圖為張隆盛赴南極拍攝企鵝。(郭瓊瑩提供)

張隆盛擔任營建署長敢於向蔣經國的政策說不。圖為張隆盛赴南極拍攝企鵝。(郭瓊瑩提供)

內政部營建署第一任署長張隆盛先生於4月23日清晨辭世,享壽81歲。對於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的離開,有說不出的震驚與不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在美國賓州大學(U. Penn)求學時,聽聞一位U. Penn學長就任新成立的內部營建署署長,當時才37歲,這個單位被稱為全國平均年齡最輕的團隊,且正積極推動區域計畫與國家公園建設。為此,筆者回國的第一份工作之第一志願即是「營建署」,全無公務經驗的我只能自「約聘研究員」做起。

多數人看到「營建」二字,總認為它就職掌國家建設開發業務,怎會與國家公園、海岸保護、自然生態保育等等環境事業有關?回顧當時台灣的發展,正處於環境保護萌芽期,也是經濟建設轉型期。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先生為擺脫能源危機之衝擊,繼十大建設後再推動了國家十二項重要建設,包括三條新的中部橫貫公路之闢建。其中新中橫公路玉里—玉山段將穿越中央山脈野生動物核心區,玉里地方人士引頸期盼此線的開闢係,也包括對中央山脈心臟地區珍貴礦產、水力發電與觀光開發榮景的期待。

擋下新中橫公路玉里─玉山段開發

40年前這些案例和今日的能源開發、蘇花公路和南迴公路闢建政策有諸多相似性。而昔時之張署長勇於秉持事務官之專業良知,勇於以科學事實向上 “Say No”。

玉山國家公園(取自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www.ysnp.gov.tw/Album/)
張隆盛營建署長任內推動國冢公園設立,也阻止穿越中央山脈的新中橫公路玉里—玉山段興建。(取自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www.ysnp.gov.tw/Album/)

1981年剛成立之營建署,刻正進行玉山國家公園之規劃,諸多關心生態保育學者包括已故亞洲基金會代表謝孝同博士,向經建會說明希望暫停新中橫公路玉里—玉山段之工程。張隆盛署長遂率領專家學者多次赴玉山、八通關、塔塔加以及東部的卓麓、瓦拉米地區踏勘,並於1982年邀請政務委員費驊、張祖璿等勘查八通關草原,同行專家學者包括王鑫、徐國士、陳仲玉、馬以工等等。他們看見施工中之路段工地場景,對這項工程造成地質脆弱與生態棲地之威脅已了然於心。1984年張署長再次邀請五位政務委員費驊、趙耀東、張豐緒、馬紀壯、周宏濤等人踏勘塔塔加地區,經現勘親身體會以及專家學者之詳細說明,終於在1986年行政院院會通過緩辦新中橫玉里—玉山線卓麓至大分段之闢建計畫。而此區也終成為玉山國家公園之生態保護區。

張隆盛署長秉持環境正義理念鍥而不捨、敢於犯上之精神,還阻止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之水力發電、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山頂氣象雷達站新建等等開發案,40年前這些案例和今日的能源開發、蘇花公路和南迴公路闢建政策有諸多相似性。而昔時之張署長勇於秉持事務官之專業良知,勇於以科學事實向上 “Say No”。

解嚴後的台灣民主意識增強,民眾對環保之意識亦同時加強,包括原住民對土地主權之重視。也因此在張署長任內成立了四處國家公園後,繼任者承繼此精神迄今陸續設立了八座國家公園和一座國家自然公園,而其中亦有未盡成功者,包括蘭嶼與馬誥國家公園。

推動艱難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

幾度回到他當年規畫建設的現場,張隆盛先生有所感慨地說:「如果當時沒有毅然決然勇往直前,今日要劃設任何保護區、國家公園……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張隆盛推動東豐自行車道與小朋友聊天(攝影/郭瓊瑩)
張隆盛保住了廢棄的東豐鐵道廊帶轉型為今日正夯的東豐自行車道。圖為在東豐鐵道與小朋友聊天(攝影/郭瓊瑩)

國家公園之成立並非只是張隆盛署長對其轄下「業務」之履行而已,他能站在更高的國土規劃與國家生態基盤保育與永續發展的視角來履行其職責。他有遠見,而其理想不只是美麗的口號與文宣,他會劍及履及創新實踐,包括都會公園之創設,台灣第一座垃圾掩埋場再生活化的經典案例就是高雄都會公園之闢建,還設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及最艱難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作業之實施。

此外,任職環保署期間亦推動了空汙費徵收,運用該基金於環保公園、環保園林帶之闢建。台灣第一座有37公頃的關山親水公園與20公里長的關山自行車道均誕生於其理想之大架構下。他更保住了廢棄的東豐鐵道廊帶轉型為今日正夯的東豐自行車道。這些走在時代前端的前瞻建設還包括:推動河川汙染整治引入生態工法,補助地方興建人工濕地等。今日視為理所當然的理念,在昔時任何一項政策推動均必須克服萬難,包括與平行部會間之折衝與競合。

以海岸保育為例,《海岸管理法》到2015年公告施行,惟張署長早於1981年起即在營建署任內推動「台灣沿海地區自然保護計畫」,陸續劃設了12處海岸保護區,他主動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會勘,在沒有任何法令前勇於以報院核定之「方案」,來進行國土保育政策之推動。

幾度回到他當年規畫建設的現場,張隆盛先生有所感慨地說:「如果當時沒有毅然決然勇往直前,今日要劃設任何保護區、國家公園……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為留下17種企鵝身影數度遠征南極

張隆盛先生埋下的種子也成為和他共事過部屬之精神典範。相對於今日選舉考量之短視近利國風而論,有多少事務官甚而政務官願意為20年後的事奮力?

在任職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期間,張隆盛先生已和外國顧問開始推動林口新市鎮開發,包括持續推動的淡海新市鎮與今日的都市更新政策。受西方專家顧問之做事態度影響,他勇於在任內透過亞洲基金會推薦最好最有前瞻思維之外籍顧問駐台,長期陪伴指導同仁推動政策,張隆盛先生結識的國內外顧問群成了不斷敦促團隊成長的智庫。

張隆盛先生埋下的種子也成為和他共事過部屬之精神典範。相對於今日選舉考量之短視近利國風而論,有多少事務官甚而政務官願意為20年後的事奮力?

除專業外,張隆盛先生對文史、藝術、美學、天文各方面興趣廣泛、知識淵博。自經建會委員退休後,他對外從不批評時政,忠於自己的興趣,開始另一段更自在的自我深化。他重拾相機走遍五大洲及南北極,為了拍足17種企鵝身影,數次遠征南極;為了瞭解獅子之生活棲地與氣候變遷關係,他不僅深入非洲大陸多次;他更進出印度20多趟,在各種石雕中探索獅子可能的生存棲地。

身後想隨太平洋海潮探索宇宙

張隆盛(攝影/郭瓊瑩)
張隆盛曾說:「人之軀體渺渺,而宇宙無垠」,希望身後海葬,並隨著太平洋之海潮持續去探索這個大宇宙。(攝影/郭瓊瑩)

他創設了「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牽成永續發展基金會」等NGO,關心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並於2007年第四屆國際極地年和多位攝影好友舉辦了「南極攝影展」與「氣候變遷論壇」。擔任國家公園學會理事長任內,由學會出錢鼓勵國家公園基層同仁,包括原住民巡山員,出國考察國家公園,更以NGO角色積極參與IUCN、UNESCO等國際組織的活動,媒合國內學者支援邦交國瓜地馬拉的世界遺產保存與修復。

在張隆盛先生之生涯字典中沒有「退休」這個名詞,直到辭世前他依然伏案整理過去數十年來之攝影作品,想持續出書傳遞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之珍貴性。他曾對其摯友表達:「人之軀體渺渺,而宇宙無垠」,為此他希望身後海葬,並隨著太平洋之海潮持續去探索這個大宇宙。

謹以本文向這位智者、仁者致敬。

*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所長暨系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