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鑿井取水是最後手段,需要審慎以對

2021-04-27 06:30

? 人氣

只不過看到井打下去、水冒出來,例如在中央公園打的第一口井,出水量還比水利署預估的還大,看到這個場景官員似乎頗為興奮。有媒體用「水啦」、或「中油抗旱隊」來稱許,希望不要那一天出現首長在鑽井旁邊比讚,或稱其為「鑿井國家隊」,因為鑿井是不得已,實在稱不上是什麼光榮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相較於其他抗旱方法,鑿井是最快、成本低、水量又大的方法,人性總是偏安、好逸惡勞,行政機關也是一樣,遇到缺水關頭很容易就會選擇最方便的手段。畢竟缺水是立即的,抽地下水會不會造成地層下陷是以後的事。

不要忘了,水利署自始至終對於鑿井都不斷強調「是不得已的」,不但事前做過仔細評估,也承諾事後封井、且持續監測地下水位變化。畢竟救命水就像救命錢,使用的原則是,能不用就不用,非要用時夠就好。

重視氣候變遷造成的澇旱

話說回來我們會走到鑿井抗旱這一步,也是長期輕忽氣候變遷的結果,每年422世界地球日,從總統、行政院長、到環保署長都會做出某種了不起的宣示,但都只有一日行情,隔天又我行我素,然後再等待下一次枯旱。

這次枯旱會給政府什麼省思、會不會把過去扭曲水資源的政策改過來,說真的不能太樂觀。但至少可以做的事先做,例如海淡水、再生水的經費編起來問題就解決大半。畢竟因應氣候變遷的澇旱,再怎麼謹小慎微都不為過。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