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拜登氣候外交暗藏玄機

2021-04-27 07:10

? 人氣

拜登在氣候峰會發言。(美聯社)

拜登在氣候峰會發言。(美聯社)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全世界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在這一天出席了由美國總統拜登召集的「氣候變化全球領袖視訊峰會」。這是拜登上台後導演的第一場多邊外交大戲,幕前幕後引發關注。

氣候變化與新冠肺炎疫情,都是屬於非傳統安全的領域,但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往往比傳統安全更為嚴重。因此,世界各國都理解,必須以集體的力量,合作對抗人類共同面臨的天然災害。但如同「疫苗外交」,應對氣候變化如今也成為外交博弈的舞台。

拜登把處理氣候變化問題,視為他對外政策的優先課題,希望美國藉此重起爐灶,恢復其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拜登上任第一天,便重新加入川普退出的《巴黎協議》。但拜登能否因氣候變化重振美國雄風,關鍵還是中國的態度;因為中美同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中國排放量占全世界的28%,名列第一;美國位居其後,占全球總量的14%。

僅管過去兩年,中美在外交、貿易、科技等多項領域,都處於針鋒相對的狀態,但拜登還是在峰會前,派遣他的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 Kerry)訪問大陸。凱瑞是拜登上任後訪陸層級最高的美國政府官員,訪問期間和中共發表了聯合聲明,被認為釋出中美兩國在氣候領域合作的積極信號。

與此同時,拜登也積極尋求盟國的支持。例如,在他和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的高峰會中,氣候變化就是一個重大的議題。兩國領袖啟動氣候合作伙伴關係,並在聯合聲明中強調:第一,執行《巴黎協定》和實現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第二,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部署和創新;第三,在其他國家,特別是印度太平洋地區,支持脫碳努力。

習近平上台後對環境問題相當重視,他在中共「19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去年9月承諾,「中國將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國家能源局在本次氣候峰會開始前發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稱今年將把煤炭消費在總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從目前的57%降至56%以下,同時將電力消費從27%提高到28%。

中共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符合中國大陸的經濟和環境利益,也是少數得以提升中共國際形象的建設項目;然而,中共卻在峰會即將召開的前一天,才宣布習近平出席的決定,顯示習的與會是經過了一番考量。我想主要的考量是不願讓美國因川普和拜登的一退一進,取得氣候多邊外交的主導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媒體指出,凱瑞這趟「上海之行」,受到中共刻意的冷遇。「美國之音」引述美國前助理貿易代表布羅德曼(Harry Broadman)的話說:「我的猜測是他在中國也體驗了白宮其他官員在安克拉奇的經歷。」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在凱瑞行前聲稱:「美方既缺少道義基礎,也沒有實際力量就氣候問題對中國發號施令。」

美國白宮氣候事務總統特使(Special Presidential Envoy for Climate)凱瑞(John Kerry)(AP)
美國白宮氣候事務總統特使(Special Presidential Envoy for Climate)凱瑞(John Kerry)(AP)

另一方面,習近平捷足先登,於高峰會前的4月16日,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舉行了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習在會上重申他去年9月提出的論點。外界認為,這意味著中共已不把美國視為其對外關係的「中心」。


中共自認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故試圖爭取一些排放量較少的貧困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以維持中共在第三世界的「代言人」角色。習近平在線上峰會上指出,「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避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幫助他們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美國總統拜登在氣候峰會上表示,美國承諾到2030年將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0-52%,但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拜登必須突破國內和國外的考驗。在國內方面,《華爾街日報》社論指出,推動增加化石燃料成本補貼再生能源的政策,將衝擊到經濟利益,對此國會和在野黨都有不同的意見。

在國外方面,中共仍是拜登無法迴避的合作對象。拜登政府視氣候變化為單一議題,擔心中共會以此作為雙方合作的談判籌碼,換取美國在台灣和人權等問題作出讓步。

如前所述,習近平提減排目標後,即一直未對二氧化碳排放量設定絕對限制,也沒有公布任何細節。習在全球氣候峰會上表示,中國將嚴格控制煤電項目,但亦未作出任何承諾;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撰文指出,不使用絕對量指標,「可以在數字上『打太極拳』,特別是打給外國人看。」

中美技術競爭加劇波及到氣候政策,為減排提供的解決方案,有賴於能源電池、汽車和碳儲存的創新。美國議員要求美國禁止中國產品用於拜登提出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共在清潔能源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太陽和風能發電技術已領先全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如果「美國不能領導可再生能源革命,難以想像美國能贏得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

凱瑞23日接受彭博電視台訪問時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正在評估是否實施一種邊境調整稅(BAT),課稅對象瞄準來自氣候政策較弱國的進口貨品。因為開徵此稅既可催促其他國家採取行動降低排碳量,同時也能保護本國能源密集產業的勞工,並阻止企業把工廠遷往環保法規較寬鬆的國家。

中共外長王毅4月23日應邀在美國「對外關係協會」(CFR)發表演講時批評美方,以「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來定義中美關係,沒有分清中美關係的主流和支流,缺乏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王毅認為中美把合作搞起來,就能讓各種「不可能」成為「可能」,就能推動兩國關係朝健康和穩定的方向發展。王毅強調,就合作領域而言,最突出的是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我認為中美在氣候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但因彼此缺乏互信,雙方都以「競爭」來定義「合作」,中美關係真的很難回到從前了。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