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交通部長」為何獲肯定?機促會:林佳龍願採這種人的意見

2021-04-23 08:20

? 人氣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認為,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見圖)願意採納用路人的意見,能看出其積極聆聽民意的敏感度,讓政策系統平衡。(盧逸峰攝)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認為,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見圖)願意採納用路人的意見,能看出其積極聆聽民意的敏感度,讓政策系統平衡。(盧逸峰攝)

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因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故黯然下台,但林佳龍於任內表現仍獲得許多公協會、民間團體肯定。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提到,林佳龍除邀請民間團體參加諮詢會議,也看見林佳龍對於交通議題的敏銳度,並希望接任交通部長的王國材能延續林佳龍作為,繼續聽見「用路人」的聲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機促會公關主任劉成謙說明,林佳龍並非交通相關背景出身,卻讓成員們看到「不一樣的交通部長」。例如:林佳龍曾親自去考機車駕照、下令暫停區間車速,更首開先例邀請機促會、交安協會與重機車友團體參加道安委員會,攜手為道路、標誌與號誌設計的安全性把關。

劉成謙直言,林佳龍在任內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願意採納用路人的意見,能看出其積極聆聽民意的敏感度,讓政策系統平衡。劉成謙認為,「產官學」界應該要成為產官學「民」,傾聽更多用路人的聲音,就是實現「交通民主化」的第一步。

機促會劉成謙:交通政策不應只考量經濟層面

劉成謙認為,過去政府交通政策制定多以「經濟層面」為考量,為了給經濟層面最大的助益,不惜排擠其他運具的使用權利,政府常採納職業團體如貨運業、物流業、租賃車業等意見,但「User(使用者)」的意見卻不受重視。他強調交通安全不分彼此,道路也不是為了「賺錢」而蓋。

210104-CAS優良肉品販售業者,豬肉加工品,豬隻運送大貨車。(顏麟宇攝)
機促會認為,台灣交通政策偏袒大貨車等職業團體。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機促會成員來自機車車友及關心交通政策的民間人士,成員倡議交通平權已有十多年,直到2015年才成立機促會,做為交通政策討論平台,也時常參與地方政府的現勘、提供各項建議,並走上街頭舉辦大小活動。

機促會日前就曾在各地大型路口舉辦「待轉大富翁」,要求取消強制兩段式左轉,以台北市為例,機促會選在鄭州路、塔城街口舉辦相關活動,也引起警方高度重視,派出上百名警力維持秩序並盤查相關民眾,但目前該路口機車仍需兩段式左轉。

劉成謙向王國材喊話:重視民間聲音

20201120-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於20日在鄭州塔城街口舉行「待轉大富翁」活動,現場出動眾多警力維持秩序。(盧逸峰攝)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於去年11月20日在鄭州塔城街口舉行「待轉大富翁」活動。(盧逸峰攝)

提起對新任交通部長王國材的期許,劉成謙希望改革持續、主事者更迭但政策持續,繼續提升民間參與、重視民間聲音,更加強納入過往產官學這既有架構之外「民」的角色。

機促會肯定林佳龍部長任內所有改革與突破,但廣大的交通公民們也將繼續監督接任的部長的一舉一動。希望可以和過去一樣,把民間團體、車友團體列為交通政策制定的諮詢對象,甚至能列為固定成員,讓第一線的意見能反映到高層會議中。

公關部副主任楊大寬認為,交通改革不是只有交通部的事,許多肇事原因都來自標線、人行道、分隔島的設計不良,與中央、地方、許多部會都環環相扣,交通部惟有真心改善,才能有效減少交通事故、讓交通更順暢。

機促會楊大寬:蘇花改機車不能走很矛盾

楊大寬強調,機促會未來仍會爭取交通平權,例如南迴改、蘇花改明明都是省道,卻限制機車通行,完全不合理,簡直是「先禁國家」。而交通部已針對南迴改試辦開放重機通行,機促會則希望交通部能早日開放讓機車族行駛蘇花改。

20210422-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公關副主任楊大寬。(盧逸峰攝)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公關副主任楊大寬(見圖)批評,蘇花改禁行機車很矛盾。(盧逸峰攝)

楊大寬表示,興建蘇花改的用意就是要讓國人有更安全的路可以走,但只開放汽車族通行,沒有「車體保護」的機車族卻不能走,往返宜蘭、花蓮還是只能走蜿蜒陡峭、不時有落石墜下的舊蘇花公路,這樣真的很矛盾。

楊大寬指出,交通部花大筆預算興建蘇花改、蘇花安,卻只有汽車族受惠;同時無止盡編列預算維護舊蘇花的邊坡落石,不如直接讓機車族走蘇花改的新路廊就能一勞永逸。

楊大寬:先進國家有交通3E

20210303-房地產329檔期,江翠重劃區交通機能配圖,重劃區DEF區鄰近板橋主要幹道文化路。(盧逸峰攝)
先進國家用「交通3E」的概念來設計安全用路環境。示意圖。(資料照,盧逸峰攝)

楊大寬說明,先進國家有「交通3E」的說法,「3E」為交通教育(Education)、交通工程(Engineering)及交通執法(Enforcement)。但政府遇到重大事故,往往只會宣示要強力執法,忽略在工程、教育面也同樣需要改善,才能增進改革效率。

楊大寬指出,外界認為外送員常發生車禍,那可研擬是否要規定外送員必須擁有「機車職業駕照」才能勝任這工作,這就是交通教育的一環。還有駕照過期的回訓制度也有待落實。

日前台鐵工區主任李義祥因操作工程車不慎,造成車輛滑落軌道、被太魯閣號撞擊而釀出軌慘劇,也有部分原因是其工程觀念不足,加上對外籍移工訓練不足,才會在事故發生當下沒有任何緊急應變機制,這些都是「教育面」有待深化的鐵證。

20210422-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公關主任劉成謙。(盧逸峰攝)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公關主任劉成謙(見圖)表示,政府制定速限要提出科學根據。(盧逸峰攝)

未來交通部有哪些政策亟需調整?劉成謙直言,機促會認為區間測速是不合理的規定,且台灣仍有許多路段的速限不合常理。劉成謙質疑,台灣的道路速限設定真有科學根據?是「看似安全」還是「真的安全」?

劉成謙:政府應思考區間測速必要性

劉成謙表示,先進國家多以「自由車速率分布」跟「事故發生率」交叉得到的「所羅門曲線」,做為速限制定的科學方法。自由車速指在車流量不高,駕駛人可隨其意願決定行車速度時形成的車流,但根據國外研究,事故率最低的卻不是平均值50分位,而是85分位,因此85分位才是兼顧車流順暢及安全車速的標準。

劉成謙直言,速限低跟交通安全未必有絕對關係,政府在制定車速時,還是要兼顧效率跟安全的平衡。劉成謙強調,政府應思考區間測速的必要性,否則就是浪費公帑,畢竟測速儀器不便宜,但執法的過程有侵害人權的疑慮。

劉成謙:輿論檢討機車騎士,不探究危險原因

20210422-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公關主任劉成謙(右)、副主任楊大寬(左)。(盧逸峰攝)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致力提升台灣的交通平權,右為公關主任劉成謙,左為副主任楊大寬。(盧逸峰攝)

劉成謙認為,人民會選擇最有效率的交通工具,在許多背景因素下,機車成為使用數量最多的運具,這是人民選擇的智慧,是不公義社會條件下的補償器。卻經常聽到機車很危險、很多人還討論如何消滅機車。

劉成謙指出,應該先探討究竟是「環境危險」還是「機車危險」的問題,但政策、輿論往往都在檢討受傷的機車騎士,而不去探究造成危險的原因,這不就是把頭埋進沙子裡嗎?當道路的主體從人變成冷冰冰的數字,交通就不再在意活生生的生命與血肉之軀,成了人民生活上必經的絞肉機,就像在抽生死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盧逸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