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延平郡王復台360周年─緬懷志業繼往開來

2021-04-29 06:30

? 人氣

維護中華民族國家主權 緬懷志業繼往開來

鄭成功生於明末清初,明朝衰亡,但戰亂頻繁。然而歷經二次戰後逾半世紀,台灣經歷戒嚴、解嚴的變革,近二、三十年來言論開放、台灣主體意識日趨高漲,開始有較多評論者對鄭成功反清復明、經營台灣等事蹟,以及鄭成功性格等提出質疑的看法,不同於過往國人普遍認知鄭成功是純粹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中較值得重視的有,一是在持寫立場上,解嚴後版本不再強調民族英雄,但對鄭成功征台事蹟,大部分仍是持「收復」台灣說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赤崁樓內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的塑像。(取自維基百科)
赤崁樓內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的塑像。(取自維基百科)

綜觀鄭成功在臺灣歷史上,受「海洋文化」的影響,也有深居內陸,中國的「民間神話信仰故事」。但通過臺灣人對鄭成功的集體記憶,可看出鄭成功如何從明代末年的反清復明的英雄形象。從外國人的角度看,鄭成功是代表臺灣的符號,一想臺灣就容易聯想到鄭成功。近年來,臺灣早年歷史人物之教學,受傳統中國史學影響,要「教忠教孝」,並希望培養學生的正向人格,如愛國心等等,有強烈的現實民族精神教育。

鄭成功收復台灣收復台灣,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成功嘗試,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因而在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鄭成功一個很重要的歷史定位,收復台灣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成功嘗試,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利益,他確立了臺灣歷史,也是正視中華民族歷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戰敗投降,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經略,目前兩岸屬於分治狀態,台灣只有不統、不獨、不武、保持現狀,才能與大陸和平共存自由競爭;兩岸互信互利,自由往來,才能共創雙贏;唯有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旗幟下,創造廿一世紀,屬於中國人的世紀,才讓子孫永享太平盛世。

反觀民進黨蔡政府近來一系列以「切香腸」的「去中化」政策與作為,不僅讓中華民國成為「失根的蘭花」,更讓台灣兩千三百五十萬的同胞,陷入「兵凶戰危」的境地,為了能撥亂反正,不容許民進黨政府以貍貓換太子的方式,置換「中華民國」的內涵,松濤社-我愛國旗委員會,特別選擇鄭成功作為一個還原歷史事件的真實印記,360年前在台南鹿耳門的戰火雜沓雖已消逝遠颺,但延平王光復台灣、解民倒懸的恩澤,始終深植人心而歷久不衰。

本次紀念活動將邀請認同中華民國的中華兒女們一起共襄盛舉,松濤社-我愛國旗委員會也將以影音記錄活動全過程;主辦單位表示,此次活動特別具有歷史紀念與護國保臺的雙重意義,已按往例活動邀請該會貴賓莊嚴隆重主祭,另外,世界鄭氏宗親會總會鄭傳興理事長,亦將偕同一起出席盛典,共同虔誠紀念先人的犧牲與付出。因此,我們不容青史竟成灰,必須正視中華民族的歷史,揭穿台獨史觀,才能促進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團結自強國富民強。

[1] 金善惠,鄭成功文化再現研究:從文史論述到日常意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01年。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講座、教育研究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